牛病毒性腹泻病的危害及防控措施

2016-01-29 18:15李晓霞李勇生贺奋义韩庆彦贺泂杰赵秋霞郭慧琳
中国牛业科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养牛场持续性母牛

李晓霞,李勇生,贺奋义,韩庆彦,贺泂杰,赵秋霞,郭慧琳*

(1.甘肃省金川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 金昌 737100;2.甘肃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3.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00;4.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牛病毒性腹泻病的危害及防控措施

李晓霞1,李勇生2,贺奋义2,韩庆彦2,贺泂杰3,赵秋霞4,郭慧琳2*

(1.甘肃省金川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 金昌 737100;2.甘肃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3.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00;4.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VD-M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的传染性疾病。临床上以发热、腹泻和消化道黏膜坏死、糜烂或溃疡为特征,感染牛也可表现肺炎、流产、出血综合征、急性感染和持续性感染等多种临床症状。病毒引起的急性疾病称为牛病毒腹泻,引起的慢性持续感染称为黏膜病。发生该病后会导致产奶量下降、产肉率降低、繁殖障碍、生长迟缓等,给养牛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2014年,对我省3市8个养牛场(户)和1个屠宰场的检测结果发现,采样阳性率总体在20%~100%之间,平均值由高到低依次为屠宰场、规模场和散养户,分别是100%、59.38%和30%,平均阳性率高达44.29%(124/280)。该病是目前影响我省养牛业健康发展的主要疫病之一,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目前国内没有预防该病的商品化疫苗,在防制方面相对较弱。随着养牛数量的不断增加,饲养方式向规模化和集约化等现代养殖模式的转变,养牛业受该病的威胁也越来越大。因此,认真分析该病对养牛业的危害,探寻因病发生蔓延的源头,研究和探索综合性防控措施是控制和消灭该病的关键。

1 危害

牛病毒性腹泻是一种危害十分严重的疾病,一旦发病流行,很难控制和消灭。加之该病缺少特征性临床症状,实际生产中很难诊断,而且养牛场对该病防制的重视不够,导致牛群中该病毒的感染不断扩散蔓延。对养牛业的隐形损失无法估量,危害不容忽视,必须引起行业部门和养牛场重视。

1.1 导致生产性能下降

感染发病后造成奶牛产奶量下降,乳汁品质降低;发病后突然死亡、腹泻、继发感染、流产、早产、死胎等造成较大的直接经济损失。

1.2 引起牛的繁殖障碍

感染后能导致母牛不孕、胚胎死亡、木乃伊胎、弱胎、畸形胎或死产,给生产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1.3 造成持续性感染

怀孕母牛感染后,如果不发生流产、死胎,则会导致胎儿出生后持续性感染而带毒,大多数持续性感染动物外观虽然健康,但BVD抗原阳性,抗体阴性,该牛终身携带和传播病毒,持续性感染母牛的后代也持续感染带毒,从而形成母性持续感染家族。持续性感染牛部分出现发育不良、生产性能下降。对养牛场来说,持续感染牛没有饲养价值。一般来说,抗体阳性率60%~85%的牛场,持续性感染率在1%~2%。因此,防制病毒持续性感染是防控该病的主要环节。

1.4 导致免疫抑制

病毒会导致宿主免疫抑制,损害机体的免疫机能,增强其他病原体的致病性,导致疾病多发和生产性能下降。当已感染病毒的牛免疫机能受到抑制时,无论体内是否存在病毒或抗体,都会向外界不断排毒,即使病牛康复后也长期带毒,成为长期的潜在传染源。

1.5 污染相关产品

感染后引起血清、冻精、胚胎、疫苗等生物制品的常在污染,给畜牧业生产及其相关产业领域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1.6 引起黏膜病

BVDV慢性感染引起的黏膜病,是一种最严重的临床类型,虽然发病率低,但死亡率可达100%,危害相当严重。

2 防控措施

由于该病流行广泛,致病机理复杂,防控难度较大。因此,借鉴国内外防控该病的成功经验,结合我省实际,探索出了防控本病主要应采取“检疫预防、监测检测、免疫接种、淘汰净化、加强管理、理论研究”等综合措施。

2.1 强化检疫监督

1)杜绝从疫区引进牛只,制定完善的检疫程序,严格产地检疫、运输检疫和畜禽交易市场的检疫。

2)加强进出口检疫,对进口的种牛及其胚胎、冻精、肉制品、生物制品、奶制品等相关产品严格检疫。

3)定期对牛场内全部奶牛和引进牛进行专项检疫,准确掌握牛场中该病的感染情况和流行动态。

2.2 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选择一定区域,针对规模化养牛场和优良品种繁育基地,开展BVDV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全面掌握疫病的流行规律,弄清BVDV流行株的基因型和生物型,建立系统的病毒遗传谱系,分析和研究各毒株的致病性及其危害,在此基础上,筛选和选育出疫苗候选毒株,然后开展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的研究。

2.3 健全监测体系

建议将此病纳入常规检测的疫病,建立针对畜群牛病毒性腹泻持续性感染的定期监测制度,有助于鉴别和确定畜群感染动物、及时剔除阳性动物、准确评价畜群该病的流行状况。

2.4 开展免疫接种

我国目前没有专门针对该病的商业化疫苗,该病也未列入国家疫病防控体系,虽然有资料证明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有一定效果,但是防制机理还需进一步研究。发病较严重的地区或牛场,可选择进口的灭活疫苗或弱毒疫苗对断奶前后数周内牛只进行预防接种;对该病威胁较大的牛群,每隔3~5年免疫一次,育成母牛和种公牛在配种前加强免疫一次,多数可获得终身免疫。同时,相关部门要加大研制和生产防控该病的疫苗。

2.5 淘汰净化牛群

2.5.1 一旦监测出血清抗体阳性牛应立即处理,在有条件的地方,扑杀病牛并进行无害化处理,消除传染源,防制疫情蔓延。

2.5.2 加强种牛BVDV净化工作,对购入的动物或生物制品严格追溯,严格控制BVDV的外来传播渠道,淘汰种畜场所有阳性牛。

2.6 加强饲养管理

一是引进动物的隔离检疫制度;二是严格的消毒措施;三是预防畜群与潜在感染和发病动物接触;四是母牛和公牛在配种前监测BVDV是否阳性;五是规范奶牛场管理,科学调配饲料,提高奶牛体质,增强预防意识,减少该病的发生;六是对已妊娠母牛临分娩前饲喂全价饲料,犊牛出生后除早期足量吸吮初乳外,投服或注射抗生素类药物。

2.7 加强科研支撑

鉴于目前我国牛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特点和形势,建议设立国家级或区域参考实验室或者专家咨询委员会,积极开展牛病毒性腹泻诊断、预防、控制的研究、咨询与服务,为尽早控制和根除该病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2.8 制定根除计划

依据检测结果和流行情况,适时建立根除计划,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并结合过我国特点制定出合理可行的防控策略,有效防制该病。

我们要应尽快建立BVD的整套防疫体系[8],加强相关研究和技术推广,并建立扎实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通过对引牛、环境卫生、预防接种、感染监测、淘汰感染牛和限制移动等多环节进行有效监督,从而控制该病扩散蔓延,并逐步进行消除,保障我国畜牧业健康发展。

2016-06-15

2016-06-25

甘肃省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发项目,项目编号:GNSW-2015-31。

李晓霞(1974 -),女,甘肃金昌人,兽医师,长期从事动物疫病的诊断、调查、防控技术研究和推广等工作。

*通讯作者:郭慧琳(1962-),女,研究员,主要从事动物疫病的诊断、防控等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

S823

C

1001-9111(2016)05-0089-02

猜你喜欢
养牛场持续性母牛
母牛分娩前管理要点
母牛常见产科病及治疗措施
2020年江淮地区夏季持续性强降水过程分析
2016年华南地区一次持续性异常降水过程分析
云创新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构建持续性学习机制
初产母牛的饲养管理
母牛产犊后瘫痪该咋治
山东省养牛场全株玉米青贮加工利用技术的调查分析
陕西城固县养牛场牛粪综合利用现状及对策
持续性根尖周炎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分离与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