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娜
专家经验谈
输液不良反应原因的分析与对策
范文娜
作者单位:150086 哈尔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科
文章介绍输液不良反应原因的分析与对策。
不良反应;输液;分析;对策
输液反应为临床采用输液疗法治疗疾病的各种非治疗效应,为医源性不良反应,也称为热原反应。但严格地说,热原反应只是输液不良反应的一部分。输液反应所涵指的临床症状较多,与许多因素密切相关,变异性较大。因此,输液反应无可预见的规律性。为保证输液质量及正确的临床应用,必须严格监控每一环节,做到全程质量控制与药学服务相结合,达到系统控制临床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目的。
最常见的输液不良反应是热原反应, 其他尚有热原样反应、过敏反应、微生物(细菌、芽孢、真菌)污染反应等。一般急性不良反应易引起临床重视,而由微粒引起的慢性不良反应,如肺栓塞等,一旦发生,往往处理棘手。
常见症状有热原反应和热原样反应所致的发热、寒战、呕吐等。不同类型的输液不良反应可能具有相似的症状,特别是在反应较轻的时候往往难以区别。全面了解输液反应症状并具体分析,有助于正确判断和处理。输液反应中,最凶险的是过敏性休克和急性肺水肿,本文重点对这两种常见症状进行详细分析。
3.1 内毒素 又称热原,系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主要成分为脂多糖。静脉给药时,当进入体内的细菌内毒素达到一定量,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而导致发热,可诱发热原反应。
3.2 微粒 多为不能代谢的物质。微粒是引起慢性输液反应,如肉芽肿、静脉炎、肺栓塞等重要的原因。同时配液、输液环境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3.3 理化性质 包括pH值、渗透压等。由于药物配伍后相互间作用, 可能使药物发生物理、化学变化等,而影响疗效和引起输液反应。
3.4 活菌污染 活菌包括各种细菌、真菌类及芽孢等。一旦染菌,注射液可能出现霉团、浑浊等,但也可能肉眼不能发现。使用后果是严重的,轻者可致热原反应,重者可致脓毒症、菌血症、内毒素中毒,甚至死亡。
3.5 低温输液 较大量(>300 mL)输入低温液体(<7℃),可导致患者寒战、四肢觉冷,局部可刺激患者血管引起血管痉挛及局部疼痛,严重者导致静脉炎。低温输液还可能加重感冒、心肌炎、心脏病变、高血压等症。
3.6 致过敏原 致过敏原的种类较多,除个别药物本身的致敏作用外(如异烟肼),有的药物因原料中的杂质而致敏(如青霉素、氨苄西林)。血制品、水解蛋白等也可能带入致敏原,过敏反应与个体有关,一旦发生往往后果严重。
4.1 输液质量 系生产输液某个或若干个环节质控不严所致。输液质量是与输液不良反应发生密切相关的重要因素之一。
4.2 处方配伍 药物配伍禁忌有很多方面,目前医护人员对药物配伍引起药理变化、外观变化及稳定性下降比较清楚,但对配伍所致输液不良反应增加却了解不多。
4.3 添加药物 由添加药物引起的输液反应并不少见,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4.4 添加药物剂量过大 医护人员往往对一些静脉滴注的药理作用较平缓的药物(如滋补保健药品)剂量把握不严,从而导致输液反应。
4.5 药物致热 有些添加药物静滴后,可发生类似输液反应的药物热。
4.6 大容量注射液选择不当 注射器选择不当也是常见的造成输液不良反应的原因之一。
4.7 输液过程 一次性输液器具,有助于克服从输液器具带入热原。当操作不当时,如输液量过大、过快致急性左心衰、肺水肿,输入气泡过多而致气血栓。
4.8 患者因素 包括疾病、患者年龄和个体差异三方面。
对输液不良反应的临床处理,一般是停止输液,分析症状,对症治疗,及时抢救,查找原因,杜绝再次发生。
5.1 过敏性休克的处理
5.1.1 临床症状
5.1.1.1 先兆症状 在输液过程突然出现任何异常表现均应考虑过敏反应,如咳嗽、打喷嚏、胸闷、口周或手指发麻、腹痛等。
5.1.1.2 皮肤过敏症状 皮肤瘙痒、荨麻疹及其他皮疹等,可于休克早期发生,或与其他症状同时发生,但有时不发生。
5.1.1.3 呼吸道阻塞症状 表现为胸闷、气促、心悸、喉头堵塞感、呼吸困难、口干等,伴有濒危感,是由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及肺水肿引起,常可致命。
5.1.1.4 循环衰竭症状 表现为面部苍白、烦躁不安、畏寒、出汗、脉搏微弱及血压下降,甚至心脏骤停,是由周围血管扩张导致有效循环血量不足所引起。
5.1.1.5 中枢神系统症状 表现为头晕、面部及四肢麻木、意识丧失、抽搐或大小便失禁等,是由脑组织缺氧所引起。
5.1.1.6 消化系统症状 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5.1.2 体征 可见球结膜充血,瞳孔缩小或扩大,对光反应迟钝,心音减弱。有肺水肿者,双下肺可闻及湿啰音。休克经救治苏醒后,患者常感周身无力,或有头痛及精神不振。
5.2 急救处理 ①过敏性休克一旦发生应立即停用引起过敏的药物。如为静脉用药时出现,不要拔针,换输液器,继续换上0.9%氯化钠注射液快速滴入。就地抢救,去枕平卧或足高头低位,解开衣带。切忌转院、转科而延误治疗。②吸氧,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畅通,必要时行球囊辅助呼吸。因喉头水肿症状十分危急而影响呼吸时,可行环甲膜穿刺,以迅速缓解呼吸困难。③立即皮下或肌内注射0.1%肾上腺素0.5~1 mL,如症状不缓解,20~30 min后可遵医嘱再次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0.5 mL,病情严重者可静脉给药,并可重复应用。④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必要时建立两条静脉通路,确保用药及输液顺畅。⑤应用抗组胺类药物。肌内注射盐酸异丙嗪(非那根)25~50 mg或苯海拉明20~50 mg。钙剂有脱敏作用及对链霉素有解毒作用,对链霉素过敏者可加10%葡萄糖钙10~20 mL静脉注射,半小时后可再给药1次。⑥应用皮质激素类药物,此药对抗过敏及升高血压甚为有效。⑦补充血容量。上述处理后病情仍不好转,血压仍不回升时,可用低分子右旋糖酐等静脉滴注,必要时可用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等升压药。⑧纠正酸中毒。可用碳酸氢钠,用量可据病情调整。⑨呼吸抑制时,可肌内或静脉应用可拉明、洛贝林等呼吸兴奋剂。支气管痉挛可缓注氨茶碱稀释液。对喉头水肿者,随时准备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如发生心搏骤停,立即行心肺复苏。⑩抢救的同时注意保暖,密切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意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心电图等病情变化,根据病情变化随时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患者未脱离危险前不宜搬动。
5.3 急性肺水肿的处理
5.3.1 临床表现 输液过程中,患者自觉胸闷、恐惧、咳嗽、呼吸困难,同时出现面色苍白、呼吸急速、心动过速、血压升高,双肺可闻及哮鸣音,咳出大量粉红色泡沫痰,此时应考虑出现急性肺水肿。5.3.2 急救处理 ①体位:取坐位或半卧位,两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②吸氧:高流量6~8 L/min,35%乙醇湿化吸氧。③镇静剂:皮下或肌内注射吗啡5~10 mg或哌替啶50 mg,昏迷、休克及严重肺部疾病患者禁用。④利尿剂:静脉注射快速利尿剂,减少回心血量。⑤强心剂:缓慢静脉推注西地兰0.2~0.4 mg。⑥血管扩张剂:降低心脏前后负荷。⑦氨茶碱:解除支气管痉挛,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⑧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可减少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周围血管阻力。⑨密切观察意识、面色、心率、心律、呼吸、血压、尿量、滴速、用药反应等。及时、准确、详细地记录。
R47
A
1672-7185(2016)12-0019-03
10.3969/j.issn.1672-7185.2016.12.008
2016-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