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丽丽(汪清县中医院,吉林 汪清 133200)
卒中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问题及对策刍议
丁丽丽
(汪清县中医院,吉林 汪清 133200)
【摘要】目的 分析卒中患者护理风险管理问题以及对策。方法 分析研究卒中患者护理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在日常管理中加以实施。结果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护理人员对患者护理风险的识别以及处理能力有明显提高,护理风险发生率明显减少。结论 加强卒中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不断健全管理机制,规划工作流程,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水平,是提高临床护理水平的关键。
【关键词】卒中;护理风险管理;对策
卒中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半身不遂、不省人事、口歪眼斜、语言障碍,该病病情严重,具有极高的致残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当前临床护理活动越来越复杂,护理质量影响因素越来越多,患者在进行诊治、护理时,护理风险也越来越多[1]。为提高护理水平,在护理的同时,医护人员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以及管理水平,减少风险发生,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对于减少医疗纠纷、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相当重要。
1.1 临床资料:分析研究我院从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200例卒中患者,男130例,女70例,年龄为38~88岁,平均年龄为(63± 1.2)岁。
1.2 临床护理卒中险因素:①药品以及设备因素:在配备药物过程中,若给药途径不安全或药物应用搭配不当等,会导致患者发生过敏,严重者会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在检查以及治疗过程中,检查设备不当也会造成一些不安全因素,尤其是一次性卫生用品使用,这些均会导致护理风险。②技术因素: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发展,护理工作中应用设备越来越先进,操作越来越复杂,所需技术水平也应相对提高,这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也可能会出现护理技术风险。多数护理人员因业务知识不甚熟练,自身的专业知识以及工作经验不足,不同护理人员之间的协作性差,容易发生操作失误,更为严重者会出现医疗事故。③人为因素:护理专业对护理人员的素质水平有较高的要求,医护人员若不能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进步,那么护理工作中人为因素所导致的护理风险则会不断增加。因医护人员的工作比较单调,多数护士都是循环往复的进行着相同事情,再加上护理工作中患者性格不同,医护人员需扮演不同的角色,工作负荷大,一些医护人员容易产生不耐烦情绪,若再加上工作责任心不强,容易出现护理风险。在护理过程中,若医护人员未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容易导致患者出现不安、担忧,该因素也是医疗纠纷发生的主要因素。
1.3 风险因素产生的原因:①未建立规范的护理设施管理制度:随着当前临床医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护理设施的操作水平也相应提高,然而目前仍有一些医院中存在着基层管理者不重视患者的需求,建立设施时并未结合患者的需求,设计不合理等问题。②护理人员责任心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医护人员在与患者进行交流时,因焦虑情绪以及工作压力大,对患者的态度不佳,再加上缺乏责任心,在语言以及行为上不能获得患者的信任,是医疗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③安全意识不足:多数护理人员专业知识需进一步巩固,安全意识不强烈,法律意识也比较淡薄,护理人员,无职业危机感,服务态度不好,责任心不强,缺乏同情心,再加上工作繁重,压力大,会推卸自己的责任,容易出现医患纠纷。
1.4 对策:①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系统:首先建立一个完善的安全监管系统,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督促科室各阶层管理人员依据严格的规章制度进行工作,最大限度减少因护理不当而出现的差错,减少医疗纠纷。护士长作为中层管理人员,要分析护理管理中的隐患、不足,分析护理不当引发纠纷的根本原因。各阶层领导共同探讨研究,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及实施对应的管理措施,规范管理制度,保证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提高安全服务质量,预防医疗纠纷发生。②提高业务技术水平:护理安全的关键在于医护人员具备扎实的护理基础理论,以及掌握熟练的护理操作技术。护理管理人员应鼓励患者通过自学或进修,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医院也可制定详细的培训技术,提高医护人员的护理技术水平。实习护理人员需实施岗前培训,挑选经验丰富的护师带教,全面性提高医护人员的素质水平,减少因护理不当而出现的医疗纠纷。③增强法律意识,实施风险防范教育:当前,我国公民的安全防范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以及法律意识已经有明显提高,患者在接受治疗时,不仅要求提高医护质量,同时自我保护意识也明显增强,在这一背景下,医护人员更应该熟悉法律制度,增强法律观念。医院以及护理科室应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法律法规,努力让每位护理人员都能懂法、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如在患者抢救中护理内容要予以详细、准确、客观、规范的记录,这可以作为护患双方的证据,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为了提高风险意识观念,科室要定期开展护理不安全事件研讨会,包括科内发生、他科出现的护理问题,并针对护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进行针对性改善。④加强建立和谐护患关系意识:建立首问负责制,并进行预诊分诊,要求医护人员具备高水平的急救技能以及急救意识。危重患者要立即送入抢救室,告知医师实施抢救治疗,若有必要可开启绿色通道,提高急救治疗效果。在抢救患者同时,有必要做好安抚工作,在操作前首先应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争取获得家属配合,并要求家属签字同意。
在实施卒中患者护理风险管理后,显著提高了护理人员对护理风险的识别以及处理能力,减少了护理风险发生,为卒中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护理风险管理为护理管理中的一个主要内容,同时也是护理质量不断提高的保证。护理风险管理是针对现有或潜在的护理风险进行识别、评估、评价以及处理,系统性、有组织的减少或消除护理风险的发生,减少风险对患者以及医院造成的伤害以及经济损伤,建立一套低成本、可最大程度保证护理安全的科学管理方法[2-3]。随着现代社会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医学知识的不断增加,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卒中患者也不例外。卒中患者病情较重,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因担心而心情烦躁,极易出现医疗纠纷、投诉,增加护理工作的难度以及护理风险发生可能性[4-5]。因此,针对具体情况,医护人员提高自身服务水平以及风险管理意识,以高水平的护理服务、高度的责任感、专业的护理操作、温和亲切的态度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可有效降低风险发生率[6]。通过实施风险管理,可保证护理工作安全、有效实施,有利于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同时有利于提高医院护理服务水平,促进患者身体早日健康,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孔丽梅.中风病的中医辨证治疗及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5):737-738.
[2] 纪志侠.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在中风后便秘病人中的应用体会[J].河南中医,2014,34(B06):27-28.
[3] 张冬梅.中药足浴联合肢体按摩治疗中风后偏瘫30例疗效观察及护理[J].河北中医,2014,36(12):1882-1883.
[4] 马燕.中风病人的护理风险管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1,20(4):114-115.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2-022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