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文佳
10月28日上午,第十一个“世界卒中日”到来之际,齐鲁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在华美楼前开展脑卒中大型义诊。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目前全世界第二位死亡原因,在中国,它已取代肿瘤成为居民首位死亡原因。近年来,医院收诊的相关病人越来越多,年龄也越来越小。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危险行为,会增加脑中风的风险?如何改善生活方式才能避免疾病的提前到来?本刊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世界卒中日”的义诊现场
10月28日上午,在齐鲁医院脑卒中大型义诊活动现场,医护人员为市民答疑解惑,讲解脑血管病防治知识,同时发放健康手册,免费测量血压、血糖,现场市民很快排起了长队,原定10点结束的活动不得不限制名额,并一再推迟。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指急性脑血管病,是由各种血管性病因(包括出血和缺血)引起的急性或局灶性脑功能障碍,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和高经济负担“五高”特点。
脑卒中是目前全世界第二位死亡原因。前苏联共产党总书记斯大林、英国首相丘吉尔、日本首相小渊惠三、以色列总理沙龙、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均死于突发脑卒中。
近20年的世界监测结果显示,过去40年脑卒中发生率在发达国家降低了42%,但在发展中国家翻了一番,脑卒中死亡人数年增长率达8.7%。在中国,它已取代肿瘤成为居民首位死亡原因。齐鲁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徐广润告诉记者:“很多人误认为脑卒中是老年病,实际并非如此。总体来看,医院收诊的相关病人是越来越多,而且年龄也越来越小。这种状况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密不可分,我们的预防机制没有做好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据了解,脑卒中的预防可分为一级和二级:一级预防,是指针对致病因素的预防措施,这阶段,脑卒中还未发生,但却存在发病的危险因素,首先是生活方式的改变,例如戒烟限酒。“吸烟者比不吸烟者卒中风险高2-3.5倍,如果与高血压并存,卒中风险高近20倍”。徐广润指出:“预防卒中一定要戒烟,喝酒也要适可而止”。
其次,对于“三高“患者,建议坚持药物治疗,例如高血压(服用平欣、复欣)、糖尿病(服用二甲双胍、瑞舒)、高血脂(服用瑞旨、正旨平)等;二级预防,则是指对已发生脑卒中患者的干预,以便改善症状、降低病死病残率。
此外,体检很重要。每年坚持常规体检的同时,增加颈部血管的超声检查和心脏检查项目,以便及早发现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哪些因素会增加卒中风险?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危险行为,会增加脑中风的风险,直接导致疾病的提前到来。
曾经有一位40岁的男士因突发脑中风被紧急送往医院,发生中风的原因竟与他“锻炼”颈椎有关,他平时锻炼身体经常拉伸自己的脖子直到扭得嘎嘎作响才舒服。
据徐广润介绍,颈部的血管在过度剧烈活动的时候很容易产生扭曲的损害,如果血管本身就有动脉硬化等的病变,加之剧烈运动后引起的血管内膜的撕裂,会出现动脉夹层,它会引起血管的闭塞,而导致缺血、中风的发生。
很多中风都是在睡眠中发生的,凌晨2-4点是脑中风的高发期。特别要注意的是,“那些吃完晚饭立即就睡觉的人要比饭后1小时后再睡觉的人脑中风的风险高,因此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建议饭后两个小时以后再睡觉。”
此外,颈部血管基本是暴露的,按摩中不当的、粗暴的动作对血管会有挤压,加之血管如果本身就有基础病变,则会增加血管受损堵塞血管形成血栓。应该避免随意大力的按摩以及去不正规地点进行按摩。
眼下正值秋冬季节,天气变化比较明显,血压波动比较大,加之气候干燥,一些高危人群体内缺水导致血液粘稠度增高,容易得脑卒中。专家提醒,抵抗力较差的人尤其老年人变天时一定要注意保暖、平时多饮水、保持情绪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