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诊断与临床研究

2016-01-29 12:20王从军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5期
关键词:脂肪瘤肾癌平滑肌

王从军

(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人民医院CT室,山西 运城 043200)

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诊断与临床研究

王从军

(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人民医院CT室,山西 运城 043200)

目的 对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表现特征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资料完整获得临床诊断的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39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CT诊断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39例患者经CT检查均检出脂肪成分。增强扫描后脂肪成分未观察到明显的强化,血管组织存在明显的强化,肿瘤内可观察到变异粗大血管。结论 临床诊断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过程中,检出脂肪是诊断疾病的关键,CT薄层扫描、增强扫描可为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和鉴别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增强扫描;诊断;临床价值

临床上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是由成熟脂肪组织、厚壁血管、平滑肌组成的一种良性肿瘤,在肾脏肿瘤中所占比例在3.9%左右,多数情况下均存在特异性的CT表现,仅少数的表现不具有典型性,会发生误诊[1]。近几年随着CT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日渐完善,特别是多层螺旋CT在临床诊断中的广泛应用,使得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效果得到明显改善。本次研究中出于对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诊断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的目的,对我院收治的符合临床诊断标准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的临床CT诊断资料展开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中资料来源于我院收治的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选择其中的39例作为研究对象,包括有男10例,女29例,年龄22~78岁,平均(47.5±12.3)岁。患者临床表现为季肋部疼痛者19例,腹部可触及包块者7例,恶心呕吐者5例,出现急腹症症状者6例,高血压者6例,无症状者11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2],临床病理检查证实,自愿接受临床检查,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获得临床诊断的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39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CT诊断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

1.2.2 检查方法:检查所需仪器为我院现有CT扫描仪,所有患者均接受了CT平扫和增强扫描,在扫描前自肘正中静脉注射对比剂,扫描参数为:电压120 kV,电流100 mA,扫描层厚和层距均为5 mm,对比剂选择300 mgI/mL的碘海醇,剂量为1.5 mL/kg,注射速率控制在2.5 mL/s。扫描时皮质区延迟25~30 s,实质期延迟55~60 s,肾盂期延迟3~5 min。在完成扫描后展开薄层重建,重建厚度为1.25 mm,重建间隔为1.25 mm,所得影像数据均传送至后期工作站进行重建。

2 结 果

2.1 CT表现:本组39例患者共计56个肾脏发病,双肾同时发病者17例,本组有36例患者存在典型表现:肾内或者是肾脏外围部混杂密度肿块,CT值在90~77 Hu,能够观察到低密度脂肪、软组织密度影,有7例患者的肿瘤内部可观察到出血,有4例患者肾包膜下存在出血,有1例患者肾破裂而引起腹腔积血的发生。本组3例患者CT检查不具有典型表现:呈现出密度相对均匀的占位性病变,薄层重建可观察到小点样脂肪低密度影。与正常肾实质分界情况:有9例患者可观察到“杯口征”,有7例患者呈现为楔形生长,4例患者可观察到肿瘤神内部分与肾实质交界平直呈现出“劈裂征”,有4例患者合并有肾结石,有4例患者存在明显的肾囊肿。经CT增强扫描显示,肿瘤内部软组织部分皮质期呈现明显的强化,并且实质期强化较正常实质发生明显降低,坏死部分、脂肪以及出血灶均无明显强化,有4例患者可观察到肾脏实质内发出粗大血管并延伸至肾外的肿瘤内,有4例患者的肿瘤内能够观察到较强的强化扭曲增粗血管影。

2.2 病理学检查结果:本组39例患者56例患肾中,有39个接受手术治疗,经临床病理检查确诊为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其中有3例患者确诊为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有4例患者双肾多发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并且呈现多发性硬化。

3 讨 论

临床上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为一种良性间叶性肿瘤,多数情况下是由厚壁缺乏正常动脉弹力层的异常血管、平滑肌、成熟脂肪所组成,3种成分不呈比例。调查结果显示[3],约有20%的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发生在结节性硬化,另外的80%则是散在,合并有结节性硬化的患者年龄多集中在25~35岁,而散在的患者年龄多集中在45~55岁,不同性别发病率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节性硬化患者中,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多数无明显症状,无结节性硬化患者多数存在季肋疼痛现象,部分会出现血尿,触及腹部包块,腹腔积血等症状。临床研究证实[4],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出血的风险会随着病变的增大、瘤内动脉瘤的出现而明显增高。

针对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多年临床研究与实践证实,多层螺旋CT在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中对脂肪的显示比较敏感,为诊断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最佳影像技术[5-6]。病灶内多数含有低密度脂肪,CT值在-100~-20 Hu,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内的脂肪密度多数情况下与实性成分相互混杂,部分因容积效应或者是肿瘤出血而无法观察到脂肪密度。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多数情况下具有相对比较清晰的边界,不存在真正的包膜,病灶多处在肾脏的边缘,突出部分呈现出明显的膨胀性或者是“菌样”生长,下方的肾实质存在小的低密度楔形缺损。楔形缺损是对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进行诊断的一个特征性表现,部分肿瘤与肾脏交界区可观察到“杯口征”以及局部肾脏皮质变薄现象,增强扫描皮质连续性欠佳,从肾实质内发出血管延伸至肾外的肿块,由此可证实肿瘤是来源于肾脏[7]。

临床诊断中应注意将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肾癌进行鉴别,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发现,诊断过程中对以下几点予以注意,对于鉴别具有重要意义:①肿块位置。多数情况肾癌肿块的位置在肾轮廓内,而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则处在肾脏外围,并呈现膨胀性或者是“菌样”生长,最大直径位于肾轮廓外;②边界。肾癌与正常肾实质无清晰的边界,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呈现良性生长,与肾实质之间存在比较清晰的边界,可观察到“杯口征”、“劈裂征”,楔形实质存在缺损,肾癌大多呈现明显的浸润性生长,并无该表现;③密度。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肿块内可观察到CT值-90~-20 Hu脂肪低密度,并无明显钙化,肾癌容易出现液化、坏死,部分存在钙化;④周围情况。肾癌会向周围造成侵犯,可呈现周围淋巴结肿大、肾静脉、下腔静脉血栓、远处转移。

本次研究中出于对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诊断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的目的,对我院收治的符合临床诊断标准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的临床CT诊断资料展开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本组39例患者经CT检查均检出脂肪成分。增强扫描后脂肪成分未观察到明显的强化,血管组织存在明显的强化,肿瘤内可观察到变异粗大血管。CT征象存在典型性,与相关文献[8]报道结果相似,由此证实,临床诊断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过程中,检出脂肪是诊断疾病的关键,CT薄层扫描、增强扫描可为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和鉴别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1] 靳兆军,韩庆涛,韩云飞.少脂肪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诊断与鉴别[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0,8(1):30-31.

[2] 顾庆春,范亦辉,陈炜,等.肾透明细胞癌与乏脂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鉴别诊断[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2,31(9):1299-1301.

[3] 何花,刘伯飞,郭玉林,等.肾细胞癌双源多层螺旋CT征象与病理对照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4,30(5):822-825.

[4] 王于臻,刘俊忠,王新华,等.少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肾癌的不同影像特征与鉴别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0,8(3):237-239.

[5] 闻芳,胡春洪,胡粟,等.腹膜后去分化脂肪肉瘤的CT诊断(附7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J].中国CT和MRI杂志,2014,12(1):39-41.

[6] 王秋实,刘辉,梁长虹,等.外生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腹膜后脂肪肉瘤的CT征象分析[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0,26(8): 1530-1533.

[7] 解贵柱,贾元歆,熊海志,等.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诊治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1):76-77.

[8] 刘立卷,王明坤.肾周脂肪肿瘤与肾脏巨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的鉴别[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235.

R445.3;R737.11

B

1671-8194(2016)35-0146-02

猜你喜欢
脂肪瘤肾癌平滑肌
后纵隔Ⅱ型髓样脂肪瘤1例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做个B超就能及早发现肾癌
喉血管平滑肌瘤一例
腮腺脂肪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原发性腹膜后平滑肌肉瘤的CT和MRI诊断
脂肪抽吸术在体表脂肪瘤治疗中的应用
自噬与肾癌
肾上腺髓样脂肪瘤自发破裂出血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VEGF165b的抗血管生成作用在肾癌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