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中益气汤加味辨证治疗低血压体会

2016-01-29 09:25:56徐荣鹏
中国民间疗法 2016年9期
关键词:益气汤低血压气虚

徐荣鹏

(湖北中医药大学,武汉 430061)



补中益气汤加味辨证治疗低血压体会

徐荣鹏

(湖北中医药大学,武汉 430061)

低血压是体循环动脉压低于正常的总称。根据临床观察,低血压以虚证为主,属实证或虚中夹实证者极少,故本文就虚证探讨其证治。低血压的临床症状常表现为久蹲后站立时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困倦少食、失眠多梦、肢冷畏寒,舌淡红、苔薄白、脉弱等。分析其病机,乃脾肺气虚为主,兼夹他证。在治疗上,西医没有理想的方法,中医按“虚劳”“眩晕”等范畴施治,有独特的优势。笔者在临床过程中逐渐总结出以补中益气汤加味辨证治疗的方法,现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病因病机

1.脾肺气虚。低血压患者多由先天禀赋不足,或劳逸失调、思虑过度、饮食不节,导致脾胃虚损,气血生化乏源,母病及子,肺气亦衰。脾肺气虚致气血不能充盈、无力鼓动脉道,以致血压偏低,治病求本,当在气血生化之处着力,故临床选用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清·唐宗海《血证论·阴阳水火气血论》[1]云:“食气入胃,脾经化汁,上奉心火,心火得之,变化而赤,是之谓血。”脉道血虚,需先资化源。方中人参、黄芪、白术、炙甘草大补脾肺之气,恢复脾胃的纳运功能,使生化有源;然恐补药多滞,故加陈皮以宣利之;升麻、柴胡升举清阳之气,将脾胃所吸收的水谷精微上归于肺,经肺的传输而布散全身;脾胃气虚,气不生血,病久而致血分亦虚,又佐当归以养血。全方共奏补气健脾、升举清阳之效。

2.气损及阳。根据临床症状所见,低血压患者常伴有心肾阳虚的症状,但以心阳虚多见。

(1)心阳虚可见心悸心慌,动辄尤甚,四肢冰冷等症。清·张志聪《侣山堂类辨·辨血》[2]云:“血乃中焦之汁,流溢于中以为精,奉心化赤而为血。”心阳虚可致心的化赤功能减弱,故应在补气健脾的基础上强心阳,使上注于肺脉的水谷精微经心的化赤作用而为血。遣方用药时可用桂枝入心化气,变化而赤。清·尤怡《伤寒贯珠集》[3]云:“桂枝、甘草,辛甘相合,乃生阳化气之良剂也。”故在补中益气汤的基础上加入桂枝,组成桂枝甘草汤以强心阳。

(2)肾阳虚可见畏寒怕冷、夜尿频多、腰膝酸软等症,常见于老年人。肾藏先天元阳,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肾阳能推动、激发脏腑的各种功能,促进水谷精微的化生、运行和输布。笔者在临床上多选用补骨脂等温和之品以助肾阳。明·缪希雍《神农本草经疏》[4]云补骨脂:“主五劳七伤。盖缘劳伤之病,多起于脾肾两虚,以其能暖水脏、补火以生土,则肾中真阳之气得补而上升,则能腐熟水谷、蒸糟粕而化精微。脾气散精上归于肺,以荣养乎五脏,故主五脏之劳。”即便患者为年轻人,肾阳虚证少见,但若时令为冬季,仍可考虑加入。

3.气损及阴。气为阳,血为阴,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气虚可导致阴血不足。低血压患者常有面色无华,毛发少泽,爪甲色白,失眠多梦等症,在女性则还表现有月经量减少。在治疗时应以补气为主,佐以养血。因为有形之血不能速生,为了尽快地消除临床症状,以大补脾胃之气为主,脾气足而血生。明·张介宾在《景岳全书》[5]中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处方中佐以补血之药亦能促进脾胃之气的生成。再者,方中药物以甘温为主,兼以辛温,能燥伤阴血,加养血之药能使辛温之气变得柔和,生血而不伤血。笔者在临证过程中多选用白芍、酸枣仁。明·贾所学《药品化义·肝药·白芍药》[6]云:“白芍药微苦能补阴,略酸能收敛”,配伍甘草能酸甘化阴,且能兼制桂枝之辛燥;《药品化义·心药·酸枣仁》云:“枣仁,仁主补,皮益心血,其气炒香,化为微温,藉香以透心气,得温以助心神……因其味甘炒香,香气入脾,能醒脾阴”。二味药补阴兼具收敛之功,与前述补气之药相辅相成。

4.气虚致瘀。气能行血,经气为络气之源,经气不足,鼓动乏力,久之则可导致络脉中气血虚少。清·王清任《医林改错》[7]有:“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气虚鼓动乏力,血行不畅,迁延日久,则络脉中血脉瘀滞。低血压的形成往往时间较长,且以气虚为主症,故络脉中多虚多瘀。在治疗上,补益气血的同时,还当辅以养血活血通络之品。《素问·五脏生成》云:“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运转关键在于血的濡养,特别是络中之血。以河流设喻,经脉如川,络脉如渠,田中庄稼生长全赖渠水,如水川中满溢,渠中阻塞不通,庄稼亦无水滋养。故处方中加入养血活血通络之药,常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如鸡血藤、夜交藤之属。鸡血藤味苦微甘,性温,色赤入血,质润行散,具有活血补血的功效;夜交藤味甘微苦,性平,功能养血安神。二药性味平和,均能补血,且清·张秉成《本草便读》[8]认为“藤蔓之属,皆可通经入络”,故用于此可谓是药证相符。

综上所述,气、血、阴、阳在生理上联系密切,病理上相互影响,低血压虽以脾肺气虚为主,但在临床上又常伴阳虚、阴虚、血瘀等症,故治疗中以补中益气汤补益脾肺之气为主的同时,兼以温阳、滋阴、通络,常收效甚速。

典型病案

案1.患者,女,55岁,2013年7月15日初诊。主诉:头晕目眩近10年,加重3个月。现头昏乏力,少气懒言,劳作则甚,阵阵烘热,下午为主,眠浅多梦,大便干结难解。舌质淡嫩,苔薄白,脉弱。血压:90/60 mmHg。处方:黄芪30 g,党参10 g,白术10 g,陈皮10 g,升麻10 g,柴胡10 g,炙甘草10 g,当归15 g,桂枝10 g,白芍10 g,枣仁20 g,夜交藤40 g,麻子仁15 g,玄参15 g。5剂。7月20日二诊:患者头晕减轻,自觉有力,烘热次数减少,眠佳,大便顺畅,脉较前有力。血压:100/70 mmHg。续上方,5剂。7月26日三诊:患者诸症大减,现食纳乏味,腹胀,嗜睡,舌脉同前。血压:110/70 mmHg。续上方,加炒莱菔子15 g,炒三仙各10 g。10剂。2014年6月带他人来诊,云服药后已痊愈,当即测量血压为120/70 mmHg。

按语:患者脾肺气虚,病程长久,伤及阴液。阴不敛阳,故烘热阵作;阴液亏耗,故大便干结。本方在以补中益气汤补益脾肺之气的基础上增以养阴润肠之药,药证相合,故收如是之效。且血压恢复正常之后未出现反复。

案2.患者,男,51岁,2014年8月25日初诊。主诉:头昏乏力近20年。现面色无华,懒言少气,语音低微,常易感冒,约每周感冒一次,畏冷,冬季尤甚,腰疼。舌淡红,苔薄黄,脉弱,尺浮。血压:90/60 mmHg。处方:黄芪30 g,党参15 g,白术10 g,陈皮10 g,升麻6 g,柴胡6 g,炙甘草10 g,当归15 g,桂枝10 g,白芍10 g,夜交藤30 g,补骨脂15 g,茯苓30 g,防风10 g,续断20 g。5剂。8月29日二诊:服第三剂药时感冒,现头痛,汗出则轻。嘱停前药,以上方去续断,加羌活15 g,苏叶10 g,5剂,服完后再服前两剂。9月5日三诊:诸症大减,腰不痛,血压110/70 mmHg。为巩固疗效,用初诊方去续断,加仙茅15 g,仙灵脾15 g。5剂。

按语:患者气虚日久波及肾阳,现畏冷、腰痛、尺脉浮等肾阳虚之症;卫阳亦衰,则常易感冒。以补中益气汤补益脾肺之气的同时,兼以温心肾之阳,故收效迅速。

[1]唐宗海.血证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

[2]郑林.张志聪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1045.

[3]孙中堂.尤在泾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23.

[4]任春荣.缪希雍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166.

[5]李志庸.张景岳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1575.

[6]贾所学.药品化义[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1.

[7]王清任.医林改错[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0.

[8]张秉成.本草便读[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0:90.

2015-11-19)

猜你喜欢
益气汤低血压气虚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中老年保健(2022年1期)2022-08-17 06:14:12
调中益气汤联合外洗汤剂治疗压疮的效果观察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2-01-12 06:17:04
低血压: 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大问题
祝您健康(2021年3期)2021-03-09 13:35:35
气虚便秘用白术莱菔汤
基层中医药(2018年5期)2018-08-31 02:35:42
气虚了,病多了
基层中医药(2018年1期)2018-03-01 07:36:09
气虚发热病机探析
中医研究(2014年4期)2014-03-11 20:28:35
补中益气汤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40例
补中益气汤联合归脾汤加减治疗气血两虚型低血压性眩晕50例
中医研究(2013年10期)2013-03-11 20:27:48
气虚痰湿型晚期肺癌治验
中医研究(2013年9期)2013-03-11 20:2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