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平
(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中医皮肤病医院,041000)
·古方今用·
中医辨证治疗囊肿性痤疮
杨平
(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中医皮肤病医院,041000)
痤疮又称粉刺,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多见于青年男女,好发于颜面部,胸部和背部等皮脂腺分泌旺盛的部位,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结节等损害,严重则形成瘢痕。西医学认为痤疮的病因是体内雄性激素及其代谢产物和皮脂腺分泌旺盛,毛囊角化增强,痤疮丙酸杆菌感染引起的,另外化妆品、刺激性食物、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也能诱发和加重本病。长期以来,药物治疗是痤疮的首选方法,西医临床治疗常用口服米诺环素胶囊或异维A酸胶囊,虽然都有一定的疗效,但两者均有明显的不良反应,米诺环素长期服用可能导致体内菌群失调,异维A酸胶囊可伴有口干燥及致胎儿畸形的情况,因此临床许多患者多选用中医治疗,既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又可避免西药副作用。以往中医治疗痤疮主要强调“肺风粉刺”,多从肺论治,多选用枇杷清肺饮治之,均能收到满意的疗效。当今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精神紧张,工作压力大,睡眠不足,加之不良的饮食习惯,临床多见囊肿、结节性痤疮,治疗相对较为棘手,笔者在临床治疗时把囊肿性痤疮分为两型,分别为热毒炽盛型和痰湿凝结型,均收到一定的临床效果,现举例如下。
此型皮损多见颜面,胸背部红色炎性丘疹,局部红肿热痛,间有脓疱,口干,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数。治宜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方用五味消毒饮合仙方活命饮(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连翘、赤芍、穿山甲、皂角刺、当归、乳香、没药、白芷)加减。如症见有结节加夏枯草、煅牡蛎、浙贝母;面部油腻者加生山楂、生槐花;大便干结者加大黄、天花粉。
病案举例:患者,男,19岁,2014年5月25日初诊。现病史:3个月前额、面颊部出现散在米粒大小的丘疹脓疱,并有数个蚕豆大小结节,色较好,起红色丘疹,伴有疼痛,触之痛甚,此起彼落,反复发作,平素多食辛辣食物,小便黄,大便干燥,数日一次,舌质红苔黄燥,脉弦滑或数。治宜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方用五味消毒饮合仙方活命饮加减。处方:金银花10 g,野菊花10 g,蒲公英10 g,紫花地丁10 g,连翘9 g,乳香3 g,没药3 g,赤芍9 g,穿山甲3 g,皂角刺6 g,当归10 g,天花粉6 g,浙贝母6 g,白芷6 g,防风3 g,陈皮9 g,焦大黄6 g,甘草3 g,每天1剂,水煎300 mL,早晚各150 mL餐后温服。辨证加减,连续治疗15 d后,面部皮疹消退。
按语:中医学认为若饮食不节,偏嗜辛辣之物,过食炙烤肥腻之味,脏腑蕴热火热结聚。《灵枢·痈疽》曰:“营卫稽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泣而不行,不行则卫气从之而不通,壅遏而不得行,故热。大热不止,热盛则肉腐,肉腐则为脓”。方用五味消毒饮合仙方活命饮,二方均有金银花,以清气血热毒为主;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连翘均清热解毒,配合使用,其解毒之力尤强,并能凉血散结以消肿痛;穿山甲、皂角刺通行经络、透脓溃坚;当归、赤芍、乳香、没药活血散瘀、消肿止痛;浙贝母、天花粉清热散结;防风、白芷疏散外邪,使热毒从外透解;陈皮理气;焦大黄清热泻火、活血消肿;甘草化毒、和中。全方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活血散结。
此型皮损颜色暗红,以脓疱、结节、囊肿、瘢痕为主,部分囊肿可融合在一起,触之柔软,挤压可见脓血或黄色胶样物质,破溃后易形成瘢痕,经久难愈,皮肤油腻无光泽,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腻,脉滑数或弦。治宜除湿化痰,二陈汤合透脓散(陈皮、半夏、茯苓、当归、穿山甲、皂角刺、川芎、茵陈、甘草)加减,如症见正虚脓成难溃,则加黄芪托毒排脓,使毒随脓泄;皮疹质硬、久不消退加煅牡蛎、三棱、莪术;湿盛便溏加苍术、白术、厚朴、黄柏;瘙痒明显者加白鲜皮、地肤子、苦参。
病案举例:患者,男,20岁,2014年1月9日初诊。现病史:1年来面部出现绿豆大小结节,逐渐增多,且互相融合,持久不退。平素易食辛辣,肥腻之物,入睡较迟,大便每日一次。检查:面颊部可见毛囊性丘疹,脓疱,黄豆大小囊肿,下颌部较多,伴皮肤油腻。舌质淡,苔白腻,脉弦。证属:脾失健运,湿阻痰凝。处方:陈皮9 g,姜半夏6 g,茯苓9 g,茵陈30 g,穿山甲3 g,当归6 g,皂角刺10 g川芎9 g,薏米30 g,牡蛎10 g,甘草6 g,每天1次,水煎服300 mL,早晚各150 mL餐后温服,辨证加减,连续治疗20 d,面部皮疹消退。
按语:中医学认为此病因脾气不健,运化失调,水湿内停,日久成痰,湿郁化热,湿热夹痰,凝滞肌肤所致。方由二陈汤合透脓汤加减而来。陈皮芳香健脾燥湿,脾健则湿邪得化;茯苓、薏米渗湿,湿去脾旺,痰无由生;半夏辛温性燥,功能燥湿化痰;茵陈清利湿热;穿山甲、皂角刺消散通透、软坚溃脓;当归、川芎养血活血;煅牡蛎软坚散结;三棱、莪术活血散瘀消肿;甘草调和药性。
综上所述,治疗囊肿性痤疮,病证结合,随证论治,可取得满意的疗效,同时体现了中医同病异治的治疗理念。此外,在药物治疗的同时,也要注重对患者日常调护的指导及心理疏导,嘱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清洁皮肤,生活规律,避免烟酒,饮食清淡,慎食辛辣刺激与油炸食品,多食蔬菜水果,如苦瓜、冬瓜、绿豆、薏米等清热利湿排毒食品。
2015-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