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维娣 周凤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康复医学科,沈阳110021)
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
梁维娣 周凤华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康复医学科,沈阳110021)
本文介绍脊髓损伤的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
脊髓损伤;康复评定;康复治疗
脊髓损伤是指由于各种不同伤病因素引起的
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使患者丧失部分或全部工作能力、活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脊髓损伤是青壮年常见的损伤,年龄<40岁者占80%,男性为女性的4倍左右。我国脊髓损伤的原因多为高处坠落、砸伤、交通事故等。
脊髓损伤主要临床表现如下。①感觉障碍:损伤平面以下感觉消失或减退,完全性损伤患者鞍区(会阴区)感觉消失。②运动障碍:脊髓损伤平面以下脊神经所支配肌肉的随意运动消失或肌力下降。③膀胱直肠功能障碍。④其他功能障碍:高位脊髓损伤可出现呼吸困难、排痰困难,体温调节障碍、自主神经反应不良、低血压等。
脊髓损伤的康复评定常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 ASIA)神经功能评定标准。
2.1 损伤平面的评定 神经平面是指身体两侧有正常的感觉和运动功能的最低脊髓节段。脊髓损伤平面主要以运动损伤平面为依据,T2~L1节段,因运动平面难以确定以感觉损伤平面来确定。运动损伤平面和感觉损伤平面是通过检查关键肌的徒手肌力和关键感觉点的痛觉和轻触觉来确定。运动平面应根据肌力至少为3级的那块关键肌来确定,要求该平面以上节段支配的关键肌肌力必须是正常的5级。
2.2 损伤程度的评定 根据ASIA分级标准,损伤是否完全以最低骶段(S4~S5)有无残留功能为准。A级,完全性损伤,骶段(S4~S5)无任何运动及感觉功能保留;B级,不完全性损伤,在神经损伤平面以下,包括骶段(S4~S5)存在感觉功能,但无任何运动功能;C级,不完全损伤,在神经损伤平面以下有运动功能保留,一半以上的关键肌肌力<3级,感觉存在;D级,不完全损伤,在神经损伤平面以下有运动功能保留,至少一半的关键肌肌力≥3级;E级,正常,感觉和运动功能正常。
2.3 运动功能的评定 采用MMT法测定10块关键肌的肌力。
2.4 感觉功能的评定 检查28个节段的关键感觉点的痛觉和轻触觉,感觉消失为0分,感觉障碍为1分,感觉正常为2分,无法检查为NT。
脊髓损伤的患者还应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改良Barthel指数、四肢瘫功能指数)、痉挛评定、神经源性膀胱评定、心肺功能评定、心理障碍评定等。
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具体如下。
3.1 康复护理措施 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措施是康复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应始终围绕全面康复目标,与康复医师,PT师,OT师等密切配合,最大限度地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的残存功能。
3.2 急性期康复治疗措施 急性期康复的目的是防止卧床并发症,对残存肌力或受损平面以上的肢体进行肌力和耐力训练,为以后的康复治疗创造条件,主要措施如下。①正确肢体位置摆放:保持肢体于功能位,防止肌腱及关节挛缩。②体位变换:变换体位1次/2 h,防止压疮形成,有条件者早期进行起立床训练,调节血管紧张性,预防体位性低血压、防止骨质疏松、防止泌尿系感染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③关节被动活动,防止关节挛缩。④呼吸及排痰,减少肺部并发症。⑤排便管理:按时排便,饮食应高纤维素、高容积和高营养,防止便秘。⑥排尿管理:尽早开始膀胱功能训练,尽早间歇导尿。
3.3 恢复期康复治疗措施 在恢复期监督、保护、辅导患者去实践已学习到的日常生活动作,指导患者独立完成某些功能训练。①增强肌力促进运动功能恢复;②坐位训练;③转移训练,包括帮助转移和独立转移训练,是脊髓损伤患者必须掌握的技能;④站立训练;⑤步行训练;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指导和协助患者床上活动、就餐、洗漱、更衣、排泄、移动、使用家庭用具等;⑦假肢、矫形器、辅助器具的使用。
3.4 并发症的治疗 ①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被动活动下肢,定时翻身,不使腓肠肌部位持续受压。DVT一旦形成,应抬高患肢,在无有效的抗凝治疗时不进行关节被动活动,以防止栓子脱落导致肺栓塞。②疼痛:脊髓损伤患者疼痛的发生率约为69%,伤后半年内的发生率最高。随着病程进展,疼痛阈值上升或患者耐受,疼痛程度与频率会减轻。必要时使用止痛剂治疗。
R49
A
1672-7185(2016)11-0003-02
10.3969/j.issn.1672-7185.2016.11.003
2016-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