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晓燕
(海安县第三人民医院,江苏 南通 226600)
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中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应用
曹晓燕
(海安县第三人民医院,江苏 南通 226600)
【摘要】目的 评价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中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我院精神科收治的10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4例,采用常规护理服务模式)和实验组(54例,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7.8%,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8.1%,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中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应用效果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精神科;应用效果
精神疾病患者对疾病认知度不高,常伴随情感、意志、行为、智能、思维方面的障碍,交流障碍、合作性差,少数患者具有精神失常的临床表现,容易出现过激危险行为,严重者可能自残自杀。临床方面应该加强对症治疗,还应该做好护理工作[1]。本文选取我院精神科收治的10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现进行如下总结报道。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我院精神科收治的10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4例)和实验组(54例),其中男65例,女43例,患者年龄16~75岁,平均年龄(41.5±1.5)岁;其中躁狂抑郁症20例,反应性精神病8例,50例精神分裂症,30例分裂样精神障碍;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差异均衡,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服务模式,主要包括日常生活中健康教育和专业护理指导工作。实验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具体分为以下几方面:
1.2.1 更新服务流程:强化精神科原有的护理流程,使以往过于分散的护理措施实现集中化,将每位患者的护理工作实行责任划分,确保患者和护理人员之间比例协调,促使全部患者的护理工作具体落实到对应的护理工作人员身上,同时对整个精神科室接收患者的详细情况进行记录,根据护理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以分床包干的形式,保证每位护理人员都有对应的护理对象。细化责任到人,病房之内可悬挂特定护理人员的名牌,针对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则需要由责任组长专门负责。
1.2.2 人性化教育护理措施: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因为精神科接收的患者都是与正常思维患者没法比较的,对其采取的临床护理措施也应该更加细化和具有针对性。护理人员要保证经常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缓解患者情绪,使其可以再和谐、舒心的环境下接受治疗。晨间护理人员要做好单元床整洁和清理工作,必要时候需要定期更换单元床、手术衣以及患者的病号服;若患者难以自行完成洗脸、刷牙和进食等日常生活项目,护理人员要尽可能协助患者完成;严格按照病房等级做好巡视工作,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并做好数据记录;患者外出检查或者进行其他户外活动时,病情较轻患者可请护工陪检,病情严重的患者则由医护人员陪同检查;遵医嘱给患者服药,切不可私自增减药物剂量。
1.3 观察指标:采用本院自制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共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3项。
1.4 统计学分析:本次得到的全部数据统一使用SPSS17.0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要使用%表示,并将组间计数资料比较χ2检验,倘若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患者非常满意18例(33.3%),比较满意24例(44.4%),不满意12例(22.2%),护理满意度为77.8%;实验组患者非常满意36例(66.7%),比较满意17例(31.5%),不满意1例(1.9%),护理满意度为98.1%,两组护理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随着医学水平和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不仅对医疗救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对临床护理工作质量也更加关注。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进行临床护理工作时,要选择优质护理工作模式,以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护理质量[2]。
精神科的患者主要接受精神科医师、护士以及专业心理师和长期从事精神科治疗的专业人士的共同护理。患者除需要针对性临床治疗之外,还需要给予人性化优质护理模式辅助治疗,帮其尽早驱走精神方面存在的障碍。精神科护士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生物精神医学知识,还应该接受专业的认知行为治疗等训练,并将所学的各项技能充分应用到临床精神疾病护理实践之中,以患者为中心,充分尊重精神科患者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需求。
优质护理工作模式应用于精神科患者,之所以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主要是因为优质护理的实施,促进医患关系和谐,提高了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治疗配合度[3-6]。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护理满意度98.1%明显高于对照组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中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应用效果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宋文英.优化护理工作模式在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30(12):38-41.
[2] 李素萍,杜巧荣,彭菊意,等.优质护理服务在精神科开放式病房的实践与评价[J].护理研究,2011,25(34):3174-3175.
[3] 苏红梅.精神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的难点与效果评价[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4):104-105.
[4] 程俊,张瑜,田长亮,等.关于精神科实施优质护理的结果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33):202-203.
[5] 梁璐.优质护理服务在精神科护理中的效果与体会[J].医学信息,2015,28(31):126.
[6] 孙蕾.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中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4,20(19):126.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1-02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