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云姗 史晓光* 陈晓珩 高 翔 李乃卿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外科,北京 100700 )
基于消化道“置管”的位置来选择不同的用药途径及其护理对策
段云姗 史晓光* 陈晓珩 高 翔 李乃卿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外科,北京 100700 )
消化道;置入管;用药途径;护理对策
胃肠疾病患者手术后其胃肠功能从抑制到完全恢复需要一定的时间,期间我们称谓“功能麻痹期”,可引起术后腹胀、恶心、呕吐、肠梗阻等并发症,这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护理的工作量,甚至导致手术的失败。所以选择有效的用药途径和药物的不同制剂,受到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近年来随着快速康复理念的不断深入开展,一些具有肠道通下功能的药物广泛的应用于临床,但也出现一些乱用、误用现象,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下面就通下药物的合理应用、用药途径的选择以及护理对策进行评价,希望为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消化道通下药物具有调节肠道运动功能的作用,用药途径一般有两种,即上消化道用药和下消化道用药,前者是经上消化道途径给药,如口服用药为最常见,后者是经下消化道途径给药,如肛肠滴注药物为常用。普通外科的疾病,两条途径的使用率都很高,手术后的患者由于肠功能处于麻痹状态,所以经肛肠滴注用药的使用率可能更高。
1.1 上消化道途径用药:①口服用药:这是最合理、最安全、最常用的用药方法,如同每日三餐进食方便而实用,但如果患者是频繁的呕吐者,昏迷不能口服用药者,需要长期肠内营养者,上消化道癌性梗阻者,高位肠瘘的患者,不能实施口服用药时,可改为鼻饲给药。②鼻饲给药:鼻饲管主要应用于长期昏迷需要肠内营养给药者。任何经过鼻腔、食管及幽门的鼻饲管道,根据其未端所处的位置而命名,如果末端在胃,就叫鼻胃管,末端在+二指肠就叫鼻十二指肠管[1],末端在空肠就叫鼻肠管。鼻饲管给药增加了大量的护理负担,也有较多的并发症,需要不同的护理对策来处理。
1.2 下消化道途径给药:①肛内用药:肛管通过肛门括约肌后将药物注入直肠内,如开塞露药液挤入肛门内协助排便,肛泰栓置入肛管内治疗内外痔,小儿退热药也可肛内应用。②肛肠内滴注用药:输液管经过肛门抵达高位直肠或乙状结肠内,在胃肠输液泵的控速下缓慢滴注通下中药,这是治疗肠梗阻很有效的用药途径。
2.1 应用于肠梗阻的患者:肠梗阻是外科急腹症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痛、吐、胀、闭是其临床的主要特点,由于发病急、变化快,对患者的生命危协极大。治疗的大法是攻里攻下、降逆理气,经肛肠内滴注通下中药是理想的用药途径,该途径的优点,一是不增加肠梗阻近端的腹腔压力,二是药液缓慢的滴入肠内不会即时排出肛外,能充分发挥中药的药效作用,三是避免药物有效成分首过肝的减效效应。
腹腔较大手术后,早期经肛肠滴注通下中药,可提前恢复胃肠道的功能,避免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
2.2 应用于危重病营养不良的患者:危重病患者由于全身炎性反应,导致近50%的患者存在胃排空障碍[2],通过鼻肠管注入通下中药可以增强胃的蠕动力,缓解胃的排空障碍;还可以通过鼻肠管输入肠内营养液,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蒋贤高等[3]研究显示,各主要营养素的摄取量鼻肠管显箸高于其他用药途径。
2.3 应用于重症胰腺炎的患者:重症胰腺炎是一种发病急、变化快、病程长的急腹症,临床病死率可高达20%,病程可分为休克期和感染期两个阶段。早期由于大量脂肪酶进入腹腔,引起严重的高酶性腹膜炎,导致腹水和腹腔脂肪皂化,最终发生麻痹性肠梗阻;其二、由于胰头肿胀压迫+二指肠引起高位性肠梗阻,频繁呕吐不能进食,引起患者体液平衡失调和严重的营养不良综合征;其三、病情进一步恶化,坏死组织细菌感染后导致肠源性多器官功能衰竭。治疗原则是,早期口端放置鼻肠管和肛端置入肛肠管,二管是重要的救命措施。前者可滴注肠内营养要素和维持体液的平衡,后者可滴注通下中药,降逆排便及利水消胀,纠正麻痹性肠梗阻和消减腹腔积液。
2.4 应用于老年患者:老年人容易罹患神经系统疾病,其终末期一般会导致吞咽困难,如老年性痴呆病末期,还有常见的神经性便秘,要尽快实施置入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液的使用,同时适量的经管给予通下中药清理肠道,有学者报道,使用鼻肠管给予通下药物能降低呕吐、反流、误吸、腹胀、肺部感染的发生率[4]。
3.1 盲插法:①鼻肠管盲插法:床边盲插法是最常用的简单、方便、实用的技术,但置入成功率较其他方法低。近年来国内很多单位探讨提高盲插管的成功率,如采用导丝增加软管的硬度;有学者报道先将鼻胃管置入胃内,然后使用通下药物,加快胃肠的蠕动,鼻肠管在蠕动波的推进下通过幽门,进入小肠;近年来我国自主研制成功一种“液囊空肠置管法”,即在鼻肠管前端增加一个避孕套样小囊,注入液体成为“液囊”,液囊通过胃肠蠕动带动鼻肠管进入小肠,此法使置管的成功率达到80%[5]。②灌肠管盲插法:灌肠管的置入深度根据目的要求而不同,国内有高、低两种不同的置管深度。前者管端到达乙状结肠,距肛缘20~25 cm,一般为200 mL以上大容量滴注液,如“通腑汤”200 mL浓缩液的泵入;后者管端进入直肠,距肛缘15~20 cm,一般为20 mL左右的灌入量,如开塞露的置入应用。
由于直肠及乙状结肠管腔较宽大,所以置管相对简单,成功率较高。一般应用手指导入法,即右手食指与灌肠管同时插入肛内,手指引导灌肠管不能拆曲,置管到达要求的部位后,选择好体位,外接输液装置或者胃肠输液泵。
3.2 内镜引导置管法:在内镜的引导下将鼻肠管或灌肠管放置到所需的位置[6],基本能达到100%的成功率,但存在使用成本较高,地点受限等问题。
3.3 成像技术下置管法:包括X线透视下或B超引导下置管法,前者主要应用于儿童患者,以及内镜置入困难的患者,成功率接近100%[7],但成本较高,且医患授受X线的时间较长。后者即将超声探头置于幽门处,在成像的基础上引导鼻肠管进入空肠内,在特殊患者中使用,置管成本较高。
3.4 术中手术置管:危重病患者或较大上消化道手术者,估计术后较长时间不能口服进食时,为了保障术后患者的营养需求,术中在距十二指肠韧带下方约20 cm处进行空肠造瘘,经肠壁置入一条鼻肠管到空肠内,近端经胃、食管由鼻腔拉出,为术后滴注肠内营养要素而备用。
通下管的应用能发生多种并发症,包括机械性、胃肠道性和代谢性并发症。如管道堵塞、破损和移位,肠壁黏膜损伤出血、溃疡、穿孔,口鼻部黏膜炎症和溃疡,胃肠性腹胀、呕吐和腹泻,代谢性高血糖、电解质紊乱,肠源性全身感染及营养代谢障碍等。
4.1 管道堵塞及护理对策:①堵管的发生率:管道堵塞的发生率较小,但往往是拔管的主要原因。国内一项研究显示,鼻肠管的堵管率为8.82%[8],堵管的原因多为管壁打折和管腔内药液和肠液堵塞。②护理对策:目前解除堵管的方法有[9],采取酸性药物,如可乐、曼越梅汁冲管;来用胰蛋白酶溶液冲管;采用温水定时进行脉冲式冲管;使用导丝冲管(此法存在极大的风险)。预防堵管最为重要,国内教材推荐在注入药物或营养要素前后都要使用20 mL温水冲洗管腔[10],国外有关指南要求每4 h用30 mL温水冲洗管道。
4.2 胃潴留及其护理对策:①胃潴留发生率:国外一项调查,胰头癌施行手术治疗后,胃潴留率高达17.00%[11];另外一项危重患者的研究显示[12],留置鼻肠管的第24 h,胃液残留量为(197±47)mL,第48 h为(517±109)mL;国内报道[13],神经系统患者中,鼻肠管的胃潴留发生率为8.33%,危重病患者中,鼻肠管的胃潴留发生率为6.67%。②护理对策:胃肠管对胃潴留的发生率有重要影响,而管饲的注入方式对发生率也有不同的影响,注入方式包括:重力性滴注、泵滴注、针筒间断推注等,国外针对性的研究[14],发现泵滴注较其他注入方式要好,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如果在泵入营养要素中加入胃肠动力性药物,如吗丁啉、西沙比利或中药“通腑汤”等可明显降低胃潴留的发生率。
4.3 灌肠液溢出及其护理对策:①灌肠液溢出的发生率:由于灌肠的方法、灌肠的内容物、操作者的技术等的差异,尚未见溢出率的规范性和可信性的报道。由于肛门的排便压力阈值为50 mm H2O水柱,任何情况使直肠腔内压力超过此值时都可引起排便反应,所以灌肠液溢出率发生的可能性较高,但无受到医护的高度重视,目前仍缺少这方面文献报道的发生概率。②护理对策:国内一项肛肠用药控制条件的研究[15],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辛明报道,采用华罗庚优选法,利用L9(34)正交表设计分析,对肛肠滴注用药影响因素较大的滴注的速度、液体的容量、液体的浓度、液体的酸碱度、插管的深度5个因素,进行了优选评估:结果显示液体的容量在400 mL以内、滴注的速度在60滴/分以下、滴入液的浓度接近0.9% NaCl的水平、液体的酸碱度在7~8 pH、插管的深度在20~25 cm,这是最佳的控制条件,即凡符合上述条件的肛肠用药者很少发生肛门溢液的情况,当然,控制条件是相对的,而绝对的是患病的危重程度和对治疗的依从性。
4.4 肠壁穿孔、出血及其护理对策:①肠壁穿孔、出血的发生率:国内文献道,肠穿孔的发生率为0.1%~0.4%,肠出血的发生率为0.5%,肠穿孔是结肠镜检查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率报道为0.085%~0.260%,并认为高龄、结肠炎症、肠梗阻和结肠镜有创治疗为高危因素。有文献报道,灌肠后引起直肠黏膜的损伤率约为43.12%,主要表现为出血和黏膜擦伤,橡胶肛管损伤率为51.6%,硅胶肛管仅为7.6%。单纯灌肠引起的肠壁穿孔或出血,发生的概率缺少这方面文献报道。②护理对策:肠穿孔是较大的医源性事件,要紧急的施行外科肠壁修补手术,尤其腹膜返折部以上的高位直肠或乙状结肠穿孔,由于肠液容易从穿孔处溢出腹腔,引起广泛的腹腔感柒;肠穿孔伴有出血者更应紧急手术,不能等待观察。肠穿孔或出血在护理方面要做很多工作,如做好患者与家属的安慰与配合工作,患者体位的正确摆放,止血与镇静药物的合理选用,生命体征的认真观察,输液途径的及时开通等。减少肠穿孔的发生关键在于预防,首先是操作者的高度重视和技术的熟练,术前详细评估患者的肠道情况,必要时手指试探后再进行插管操作。
4.5 腹泻及其护理对策:①腹泻发生率:国外文献报道肠内营养的管饲相关性腹泻约为30%,而重症监护病房的腹泻率高达60%[16]。国内报道[17]在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中,鼻饲管的腹泻率为3.23%在危重患者中腹泻的发生率为6.67%~28.57%。②护理对策:预防鼻肠管的腹泻,目前国内尚未见单独的研究,对肠内营养所导致的腹泻研究的较多。当前对腹泻的护理措施多倾向于集束化多方面的干预,措施包括个体化营养液的配方,严格控制输液的浓度、速度和容量,配合收敛药物,如石榴皮汤、诃子和山药等。
[1] The Clinical Resource Efficiency Team.Guidelines forthe management of enteral tube feeding in adults[ER/OL].http://www. irspen.ie/wp-content/uploads/2010/05/CREST-guidelines.pdf.
[2] Mentec H,Dupont H,Bocchetti M,et al.Upperdigestive intoleranceduring enteral nutrition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frequecy risk factors and complications[J].Crit Care Med,2001,29(10):1955 -1961.
[3] 蒋贤高,尤荣开.危重病人留置鼻肠管行早期肠内营养[J].肠内与肠外营养,2005,12(6):332-334.
[4] 麻玉秀,刘志英,汪霞.十二指肠胃管和螺旋型鼻肠管在高龄患者中应用的不良反应比较[J].护理学报,2009,16(3A):58-59.
[5] 陈一奇.一种新型的鼻肠管液囊空肠导管向世[J].中华医学杂志,2008,88(38):2689.
[6] Maxium I,Mark HD,John CF,et al.Multidisciplinary practical guidelines for gastrointestinal access for enteral nutrition and decompression from the Society of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and American Gastroenterological Association(AGA) Institute,with endorsement by Canadian Interventional Radiological Association(CIRA)and Cardiovascular and Interventional Radiological Society of Europe(CIRSE) [J].J VascInterv Radiol,2011,22(8):1089-1106.
[7] 丁春华.超声引导鼻肠管旅置的临床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1,13(2):126-127.
[8] 马晓兰,李晓玲,杨运娥.肠内营营鼻肠管堵塞的分析及预防护理[J].全科护理,2011,9(3):578-579.
[9] 刘立芳,贺雪.重祉急性胰腺炎鼻肠管堵管的循证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1,26(23):53-54.
[10] 姜安丽.新编护学理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96.
[11] Gerritsen A,Besselink M,Gouma D,et al.Systematic review of fve feeding routes after pancreatoduodenectomy[J].Br J Surg,2013, 100(5):589-598.
[12] Andrew RD,Paul RAF,Craig JF,et al.Randomized comparison of nasojejunal and nasogastric feeding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J]. Crit Care Med,2002,30(3):585-589.
[13] 孙志华,黄淮.不同营养支持途径对急性脑干梗死患者的影响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9):1079-1080.
[14] Shang E,Geiger N,Sturm JW,et al.Pump-assisted enteral nutrition can prevent aspiration in bedridden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 patients[J].J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2004,28(3):180-183.
[15] 辛明,李乃卿.经肛肠滴注用药控制条件的研究[J].中华中西医临床杂志,2008,12(8):885-888.
[16] 万里红,谈正叶,钱美萍,等.2种肠内营养途径在脑卒中中吞咽困难患者中的应用比较[J].护理学报,2012,19(2B):65-68.
[17] 万里红,谈正叶,钱美萍,等.两种肠内营养途径在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中的应用比较[J]护理学报,2012,19(2B):65-68.
R473.5
A
1671-8194(2016)34-0250-03
*通讯作者:E-mail: 1330111956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