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女子链球运动员张文秀备战伦敦奥运会技术训练特征的研究

2016-01-29 01:20霍科林马森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技术训练特征

霍科林,马森

(1.广州体育学院 运动与健康系,广东 广州 510500;2.江苏省体育科学研究所 竞技体育一中心,江苏 南京 210033)



对女子链球运动员张文秀备战伦敦奥运会技术训练特征的研究

霍科林1,马森2

(1.广州体育学院 运动与健康系,广东 广州510500;2.江苏省体育科学研究所 竞技体育一中心,江苏 南京210033)

摘要:结合训练安排情况,对张文秀备战伦敦奥运会技术训练内容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发现其技术训练的特点和规律,为今后的链球训练比赛工作提供借鉴和帮助。研究发现:张文秀技术训练以不同重量链球投掷训练为主,训练量相对较小,周期特征明显;不同重量链球在技术训练中发挥的作用不同,提升专项投掷力量主要使用6kg链球;运动员能力转化主要使用5kg链球;4kg链球投掷的训练比例在除冬训准备期的任何阶段都应达到50%以上水平;此外,不同重量链球的投掷训练在时间安排上也存在其各自的特点。

关键词:技术训练;链球;特征

研究方向:运动生物力学

对于快速力量性项目而言,较高的功率需求是技术训练计划和一般、专项素质训练计划制定和贯彻的出发点。链球项目虽然属于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1],但其投掷技术的复杂性和难度性不容忽视。开展合理有效的技术训练不仅能够完善稳定链球投掷技术,同时还能够在兼顾高功率条件下发展运动员身体能力。

张文秀是我国优秀女子链球运动员,从她第一次参加田径世锦赛取得61.61 m的成绩到在北京奥运会以74.32 m的成绩为中国代表团取得一枚铜牌,这样的成长过程让人惊叹。伦敦奥运会备战周期,张文秀个人成绩上又取得了极大的突破,最好成绩达到76.99m,个人水平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层次,张文秀在运动成绩上能够一直不断进步,这必然与她的链球训练过程密不可分,而备战伦敦奥运会的训练,更是其多年来训练不断去伪存真而保留下来了的相对合理有效的内容。

因此,研究张文秀备战伦敦奥运会的技术训练特征,归纳、分析、总结其在训练备战过程中技术训练特点和规律,有助于进一步认识链球技术训练规律,为今后的链球训练比赛工作提供借鉴和帮助,为提升我国女子链球水平发挥作用。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使用CNKI学术搜索,谷歌学术搜索查阅了国内外文献资料,同时访问国际田联网站查阅相关资料。

1.2.2观察访谈法

笔者作为科研人员在张文秀整个训练备战过程中提供科研服务支持,了解和掌握整个训练备战过程,并同张文秀的教练进行交流,讨论整个技术训练内容,整理张文秀的训练日记,以及科研备案资料,对其中的内容进行了梳理。

1.2.3数理统计法

使用EXCEL2007对技术训练等研究内容进行了统计分析。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训练安排概况

运动训练过程的实施,技术训练包括在内,都是在合理科学训练计划的有效控制下而实现的。合理科学的训练计划需要紧紧围绕的预期目标来制定,并且灵活切实的组织训练的实施工作。就张文秀2012年度的训练备战来看,她的预期目标是以较好的竞技状态参加奥运会链球比赛,争取实现突破。总结张文秀在这一备战周期的训练安排特征,传统周期训练模式(大周期Ⅰ与大周期Ⅱ)+板块周期训练模式(以一周时长作为一个训练板块组合起来的赛练结合期)是张文秀伦敦奥运会备战周期训练安排特征。

从表1 我们可以看到,张文秀在伦敦奥运训练备战过程中,三个训练时期都有明确的目标,而相应的技术训练的开展也要紧紧围绕训练目标来执行。大周期Ⅰ为整个冬训和冬转春过渡阶段,训练时长有近5个月时间,整个大周期Ⅰ的目标就是强化身体素质,提高运动员的专项能力。赛练结合期主要是连续参加国内外的各站链球比赛,以赛促练,保持在大周期Ⅰ中训练获得的专项能力特征,同时通过一系列的比赛的锻炼,改善和磨合技术。大周期Ⅱ的目标是顺利完成奥运会比赛任务,保持能力基础上,提高实力,进行实战训练和心理训练,稳定专项技术。

这种感觉终于迎来了验证的一天。在双方父母的一再催促下,我跟叶霭玲去领了结婚证。我明白这是一个极不靠谱的举措,但我实在找不出理由来拒绝叶霭玲。事实上,这个日子被我往后推了又推,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有些是完全站不住脚的。然后,它忽然呈现出不可动摇的面目,被选定在下一个吉日良辰。真是千挑万拣,实在没有办法再搪塞到下一次了。于是,我俩站在了结婚登记处的柜台前,面对一个胖胖的面目慈祥的女登记员,听她问,你愿意娶她为妻吗?我答,我愿。她又问,你愿意嫁给他吗?叶霭玲答,我愿意。然后登记员向我们收取了9元钱的登记费,给我们发了两份大红的结婚证书,打发我们走到阳光底下来。

表1 张文秀备战伦敦奥运会训练计划

2.2 技术训练概况

对于链球的技术训练来说,主要包括两个部分,模仿训练和专项投掷训练。模仿训练,主要是一些徒手的旋转练习,注重下肢的旋转,单双支撑的转换,平衡的把握和身体的协调和控制。在专项投掷训练方面,用重链球进行专项投掷训练是增加腿部和躯干功率以及专门和最大力量的有效方法,用轻链球投掷有利于发展投掷的速度模式,但它对功率的需求水平低于比赛链球[2]。戴兴鸿[3]等对我国优秀运动员廖晓燕,刘瑛慧冬训准备期训练负荷研究中,两名运动员在冬训过程总计完成了约14000余次的模仿练习动作,是对应专项投掷练习数量的7倍左右,模仿练习虽然能够帮助运动员培养旋转能力和身体的平衡控制,但相比链球投掷过程中的旋转,还是存在很大的不同,而这样过重比例的模仿练习,势必影响持链球情况下的投掷技术动作。而张文秀的2012年度周期训练计划模仿训练安排上是在年度周期的开始阶段,一般准备期之后,专门准备期之前,模仿练习不做数量要求,一般每堂训练课练习10min~15min左右,安排3周左右的模仿训练内容。模仿练习对于张文秀这样训练年限久,运动水平高的运动员,仅仅在技术训练中占据很小的一部分。专项投掷练习是张文秀2012年度技术训练的重点所在,训练内容是不同重量链球的投掷,主要包括4kg标准链球,4kg长链链球,5kg链球,6kg链球,一般每堂训练课投球次数在15~30之间。张文秀2012年度的技术训练,总共投掷链球1934次,其中4kg链球(标准球+长链)投掷783次,占投球总数的40.5%;5kg链球投掷750次,占投球总数的38.8%;6kg链球投掷401次,占投球总数的20.7%。与俄罗斯选手库琴科娃相比,张文秀更加注重发展专项投掷的力量,6kg链球投掷在技术训练计划安排上有其重要位置。库琴科娃的训练手段主要采用3kg,4kg和5kg链球进行技术训练[4],其中5kg链球投掷占投球总数的41%,4kg链球投掷占投球总数的34%左右,其余部分为3kg链球投掷。对于投掷不同重量器械进行技术训练,不是链球项目独有,而在其它投掷项目中也有广泛应用。张勇[5]等国家女子铁饼集训队专项能力训练特征及方法研究中谈到,器械重量的不同对于同一技术动作所产生的作用也不同,重器械除了能为增长投掷能力增加负荷外,还利于促进动作幅度增大;而重量小于标准器械有利于提高旋转及动作速度。从投球数量上来看,我国运动员刘瑛慧年度投球数量在6000多次[6],仅冬训一个阶段的投球数量达到张文秀年度的投球数量,从损伤角度来看,相对较大的训练量,较多投球数量的完成,势必会带来肌肉关节的劳损问题,影响运动员运动寿命 ,但对于投掷链球次数多少对于运动员投掷能力提高带来多少效益,这个还很难说,对于教练员的执教能力的评判,不在于运动员一年中完成了多少的训练量或者投球数量等,更重要的在于怎样科学合理的安排训练负荷,使其能够在运动员身上带来素质能力的提升,最终达到成绩提高的效果。因此从训练安排的角度来分析技术训练情况能给我们带来更清晰的认识。

2.3 大周期Ⅰ技术训练特征

大周期Ⅰ(冬训及冬转春)主要按照传统周期训练计划安排,主要分为三个训练阶段,包括准备期(冬训),比赛期和休整期(冬转春)。准备期中包括一般准备期(4周)和专门准备期(12周)两部分,一般准备期的训练任务是身体素质的恢复,训练负荷是中等负荷小强度;专门准备期的训练任务是强化身体素质,提高专项投掷能力,训练负荷是大负荷量中高强度。大周期Ⅰ的专门准备期,划分了三个中周期来实施训练过程。中周期Ⅰ,4周,训练任务是专项训练过渡,训练负荷是中等负荷中等强度;中周期Ⅱ,4周,加强专项投掷力量,提高身体素质,训练负荷为大负荷中高强度;中周期Ⅲ,4周,训练任务和训练负荷要求和中周期Ⅱ相似,提高专项投掷力量的同时,向速度力量发展过渡。比赛期安排6周时间,训练任务是能力向成绩转化,提高标准球投掷能力,形成本周期技术风格。休整期安排1周时间。

结合图1、图2、图3来看,分析张文秀备战伦敦奥运会大周期Ⅰ准备期技术训练,在大周期Ⅰ准备期,并没有过早的在训练中引入专项投掷训练内容,这一阶段前期主要是模仿练习内容。在专项准备期后段(中周期Ⅱ,中周期Ⅲ)逐渐增加6kg和5kg链球投掷内容,投掷数量比例上各占一半。在整个大周期Ⅰ的准备期中没有4kg链球的安排,对5kg和6kg的链球投掷逐渐提高强度标准。在中周期Ⅱ末和中周期Ⅲ末,张文秀6kg和5kg链球成绩分别达到了历史高点,61.16m和68.32m,反映出这阶段训练效果的显著。总体的来看,大周期Ⅰ技术训练的重点实在提升运动员的专项投掷力量,技术训练在具体的一个阶段,往往是一种技术训练内容为主,突出强度和量的积累,阶段训练持续时间在4周左右。

图1 大周期Ⅰ准备期投球数量特征

图2 大周期Ⅰ准备期投球比例特征

图3 张文秀备战伦敦奥运会大周期Ⅰ准备期投球平均强度特征

结合图4,图5,图6来看,分析周期Ⅰ比赛期技术训练,这阶段训练以4kg链球投掷为主,投掷数量比例达到61.3%。比赛期初期,技术训练已经呈现出有专项力量向速度力量过渡的特点,训练保持三种重量链球投掷比例相当,使运动员保持力量感的同时,逐渐适应重量相对较轻的标准球,在投掷强度上不做过多要求。进入比赛期后期,进一步提高转化能力,技术训练上也是进行单一的标准求投掷训练,紧扣技术要点,重在磨合技术。本周期末,队内测试和长投公开赛成绩分别为75.01m和75.72m,优于历史同期。

图4 周期Ⅰ比赛期投球数量特征

图5 周期Ⅰ比赛期投球比例特征

图6 张文秀备战伦敦奥运会周期Ⅰ比赛期投球平均强度特征

2.4 赛练结合期技术训练特征

赛练结合阶段共计11周时间,运动员通过赛练结合的形式,稳定技术,锻炼实战能力,同时在大赛中能够熟悉对手,锻炼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这一阶段计划安排,考虑到赛事多,时间少的特点,传统周期计划安排内容难以实现,另外一方面,运动员在周期Ⅰ训练获得的能力,需要一定强度和训练量来保持,专项能力还需要转化,按照一周时间为单位安排训练计划,相对灵活,易于调整。因此赛练结合期的每周都有其训练任务的安排,包括以专项投掷力量为任务的力量板块,力量板块的技术训练以5kg和6kg投掷训练为主要内容;以赛前调整为任务的能力转化板块,这一板块训练以5kg和4kg投掷训练内容为主;以比赛为主要任务的比赛板块,比赛板块的技术训练为单一的4kg链球投掷训练,强度大训练量较小;以标准球技术为任务的技术板块,技术板块也是4kg链球投掷训练,强度在中高水平,训练量中高水平,注重强化动作模式的记忆和肌肉用力感觉;以及休息休整板块。在这各阶段,所有比赛板块前都需要以技术板块或能力转化板块作为铺垫,以适应竞技表现的需要。

结合图8,图9,图7来看,赛练结合阶段张文秀的技术训练4kg标准球投掷是训练计划的主要内容,而5kg链球投掷始终是一种平衡运动员力量和速度的衔接训练内容,6kg链球投掷作为阶段性刺激,帮助运动员保持最大力量。总结这一阶段训练情况,阶段前2周的训练负荷量仍然偏大(也包括上一阶段休整不足),仍然保持每个技术训练单元完成20~30个链球投掷的任务,每周需要完成80个左右的投球任务。张文秀对于这段时间训练计划的执行,主观感到身心还是疲劳,难以从冬训中恢复,比赛成绩上也表现出运动员竞技状态出现问题,在肇庆站比赛成绩,平均69.46m,最好成绩71.04m,武汉站比赛,最好成绩72.31。这之后进行调整,减少训练量,成绩逐步回升,在Ostrava站中,张文秀以76.99m的成绩刷新了个人最好成绩。总体来看,赛练结合的技术训练安排,运动竞技状态在训练计划下是可控的,赛练结合初期的技术训练还有调整空间。

图7 赛练结合阶段投球数量特征

图8 赛练结合阶段投球比例特征

图9 赛练结合阶段投球平均强度特征

2.5 大周期Ⅱ技术训练特征

大周期Ⅱ的训练计划安排,总体上分为准备期,比赛期和休整期,准备期为7周,训练目标是稳定技术,强化实战和心理素质,训练负荷为中高强度大负荷量;比赛期时长为3周,训练目标为调整身体心理状态,努力实现自我突破,训练负荷为高强度小负荷量;休整期为奥运会后阶段。

结合图11,图12和图10来看,周期Ⅱ准备期的技术训练中4kg链球投掷训练保持约50%的投球总数量,随着逐渐接近比赛增加投球数量,6kg链球投掷作为保持力量素质的一种手段每周安排一次,5kg链球投掷尽量略低于4kg链球训练比例,作为力量,速度和技术之间的平衡因素。整个训练周期,都要突出技术和强度两个要素,尽量使运动员技术动作达到最优,能力接近最佳。

图10 周期Ⅱ准备期投球数量特征

图11 周期Ⅱ准备期投球比例特征

图12 周期Ⅱ准备期投球平均强度特征

图13 周期Ⅱ比赛期投球数量特征

图14 周期Ⅱ比赛期投球比例特征

图15 周期Ⅱ比赛期投球平均强度特征

张文秀在大周期Ⅱ比赛期技术训练特征表现为,这个阶段几乎全部为4kg投掷训练内容,5kg出现过一堂训练课也是作为调整运动员状态的手段,这个阶段随着比赛接近,逐渐降低投球数量至6个,强度接近最高强度,对于投掷的要求是尽量实现动作自动化。

3研究结论与建议

3.1 研究结论

①张文秀的技术训练从总体上表现为以不同重量链球投掷训练为主,训练量相对较小,周期特征明显的特点。

②不同重量链球在技术训练中发挥不同作用,6kg链球投掷训练主要目标是提升专项投掷力量,在冬训阶段,主要用作发展力量,其它阶段,作为力量保持的一个重要方面。5kg链球投掷训练作为力量、速度、技术三者的平衡因素,是技术训练的重要方面,它在训练比例上变化最大,最具灵活性,要结合训练阶段来控制训练比例,发挥其能力转化的重要作用。4kg链球投掷,是运动员完善投掷技术,打造比赛能力的重要方面,4kg链球投掷的训练比例在除冬训准备期的任何阶段都应达到50%以上水平。

③从训练安排时间角度来看,6kg链球投掷训练以提升投掷技术中力量特征为主要目的,训练时长应该在4周左右,每周投掷数量在50左右;以最大力量保持为主要目的,一周可安排一堂投掷20次6kg链球的训练课;5kg链球投掷训练作为能力转化,训练持续时间应在4周左右,每周至少完成一堂20次投掷的训练课内容。标准球投掷训练量在大赛前10天左右开始减量,减少训练课的次数和量,注重保持强度。

3.2 研究建议

张文秀在备战伦敦奥运会整个周期内的技术训练还是比较合理有效的,但在赛练结合初期和大周期Ⅱ初期的状态恢复调整还存在问题,建议对技术训练的负荷量进行调整。

参考文献:

[1] 田麦久,麻雪田.项群训练理论[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8

[2] 扎齐奥尔斯基.运动生物力学:运动成绩的提高与运动损伤的预防[M].陆爱云译.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464-492

[3] 戴兴鸿, 赵开, 陶青. 对我国部分优秀女子链球运动员冬训准备期训练负荷的分析[J]. 体育世界: 学术版, 2008 (10): 83-84

[4] E·WRUBLEVSKY,林辉杰.高水平女子链球运动员训练过程的管理[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6(2):36-37

[5] 张勇, 王玉峰. 国家女子铁饼集训队专项能力训练特征及方法研究[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11, 28(6): 746-751

[6] 霍晓培.对我国女子链球运动员刘瑛慧2005-2008年训练过程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9

Research on Characteristics of Technique Training of the Female Hammer Thrower Zhang Wenxiu's Training Process for the London Olympic Games

HUO Ke-lin1, MA Sen2

(1.laboratory of technique and tactic diagnosis and functional assessment,

Guangzhou Sport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500,China;

2.competitive sport center, Jiangsu Research Institute of Sports Science, Nanjing 210033,China)

Abstract:Concerned with the training arrangement, the author summarized, analysed and concluded the technique training of the female hammer thrower Zhang Wenxiu's training process for the London Olympic Games, and foun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egular of the technique training. It would be helpful and supportable for the hammer throw training. The research had found that, the technique training of Zhang Wenxiu was mostly based on the hammers of different weight, the training quantity was relatively low, principle of periodization was obvious; different weight of hammers had different applications, training with the 6kg hammer would improve the strength of throwing; training with the 5kg hammer used for capacity transformation; except the period of winter training, training with 4kg hammer in any training phase should reach more about 50%. Besides, training with different weight of hammer on the training time arrangement had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technique training; hammer throw; characteristics

作者简介:霍科林(1979-),男,湖南人,讲师,博士,

收稿日期:2015-07-25

中图分类号:G8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23X(2015)06-0068-05

猜你喜欢
技术训练特征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与数字特征
抓特征解方程组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加强技术训练增强学生篮球意识和技能的研究
浅析柔道运动实战技术训练理论与方法
乒乓球技术训练的教学探索
浅析体育教学中排球扣球技术训练之我见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四大特征
春天来啦(2则)
抓特征 猜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