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2016-01-28 18:20孙琼林之林
成才之路 2016年1期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英国

孙琼+林之林

摘 要:总结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校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介绍了英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优点,提出了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

关键词:英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C961;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1-0004-02

本文旨在通过对英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探讨如何改革我国高校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创新人才的含义和特征

创新人才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并能运用创新方法取得创新成果的人才。创新人才是既立足于现实又面向未来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其具有的特征为:博、专结合的充分的知识储备,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立的个性,积极的人生观和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创新人才应在掌握扎实广博的基础知识的同时,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并加以综合运用,创造新的技术、工艺或产品。创新人才应拒绝思维定式的束缚,敢于提出质疑,并运用丰富的想象力,不断提出新的见解,探求未知,追求创新和突破。创新人才应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素质,勇于经受考验,承受失败的打击,保持乐观、坚忍的态度。创新人才还应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真诚的工作态度和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善于形成合力,共同创新。

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意义

正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所指出的,培养创新人才,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科学和技术的创新能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战略性和决定性的重要作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体是大批具有创新素质、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只有依靠创新人才,我国才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发展。

培养创新人才,是我国适应国际竞争,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需要。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创新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美国提出“知识经济就是人才经济”,将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目标确立为造就21世纪最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队伍,并放松对高科技创新人才移民的限制;英国政府把创新作为提高生产效率和加快经济增长的核心,启动了英国历史上第一个由政府主持制定的科学技术长远发展规划;韩国提出了建设以科技知识为推动力的“头脑强国”的口号。培养创新人才,强化创新能力是世界各国提升竞争力的首要选择。

培养创新人才,也是我国高校进一步发展的需要。高校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新人才的主要基地,是知识创新的主体,是我国科教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认识未知世界,探求客观真理,为人类解决面临的重大课题提供科学依据的前沿,是知识创新、推动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又是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成果交流借鉴的桥梁。注重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迎接21世纪挑战的必然选择,也是高等教育必须担负的重要历史使命。

三、我国高校创新教育的主要问题

1. 教育教学观念缺乏创新

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和束缚,部分教育管理决策者和教师不愿也不敢突破前人的思维定式和既成模式,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教育管理决策者在设置课程时考虑更多的是教育资源的配置和教育成本的控制,在对于学生的知识结构的影响、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却往往缺少科学的论证和深层次的思考。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注重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对于在课堂中有意识地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缺乏足够的重视和实践。

2. 人才培养模式缺乏个性

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师道尊严,注重学生思维上的高度统一,不提倡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是唯一权威,教学方式以陈述式居多,很少讨论式,对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理性思考的培养较少。学生作为这种“单向灌输”的终端,只需严承师说,不需也不能发展批判性思维,以致培养的“人才”只是继承型,而非创造型,面对已有的思想和观点不会提出质疑,更无法创新和超越。

3. 教学内容陈旧滞后

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教师与时俱进,全面收集新知识,补充原有的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然而,部分高校还是在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下,沿用已使用多年的教材。而有些教材的内容已经大大落后于当前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无法反映学科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最新成果。学生学习这些已经过时的知识,是无法实现创新的。

4. 考核评价方式单一

当前,闭卷考试仍然是学生学业成绩评定的主要方式,学生的考试分数是评价教学成果的主要指标。考试内容多数是教师讲授的重点知识点,学生只要记忆并准确“复述”即可。这种单一的考核评价方式简单化、模式化、标准化,缺乏对学习过程的系统监控和评价,造成学生的知识面狭窄、过分依赖教师、学习被动不自主等弱点,无法进行拓展性学习和创新。

四、英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特点

1.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英国高校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精神、善于思考、充满自信为目的,注重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和创造性。学者Gray认为,传统英国大学“有二个功能:一是通过原创性的探索来扩展知识边界;另一个是以课程体系的形式传导这些知识给在校生,用于一般教育发展和特殊技能的培养”。这种“对知识边界的扩展”的大学文化精髓深远地影响了英国高校的教学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角色是助学者,其教学与其说是在传播知识,不如说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这些能力,包括自学能力、搜集资料的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丰富多样的授课模式

英国高校课堂授课形式丰富多样,包括讲座(lecture)、讨论(seminar)、辅导(tutorial)等。讲座以教师讲授为主,之后的讨论和辅导课上,学生主要发言,与教师和同学讨论课程内容。这就要求学生(通常与小组成员)在课余时间要对课程内容充分复习,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并努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课堂中,学生阐述本小组的观点后,还会与其他小组辩论。充满互动、气氛活跃的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自主个性。

3. 注重知识更新的教学内容

英国高校授课不强调固定的教科书,不要求统一教材,而是由教师自主选用。教师会推荐学生阅读若干参考教材和与课程有关的论文,并选择最具时代性和职业导向性的内容重点讲授。这样学生既要大量查阅图书和资料,博采众长,拓宽知识面,又能了解与课程相关的最新的理论发展和实践应用情况,其创造能力获得锻炼和提高。

4. 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英国高校对学生能力的评价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包括论文(个人论文、小组论文)、案例分析、演讲演示、课程设计和考试等。其中闭卷考试方式采用得较少,而且很多考试对答案的标准与否要求并不严格,教师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阐述个人观点。而在完成大量的论文、演示、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广征博引,并加以创造性应用以形成自己的独特观点和创意。同时,由于很多作业为小组共同完成,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五、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路

1. 更新教育理念

我们要借鉴和学习英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分类管理的指导原则。以制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为切入点,建立具有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管理制度,形成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创新能力和注重个性发展的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

2. 优化课程体系

着眼于学生个性发展、创新能力培养,重新构建以创新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的课程设置体系。在基础教学方面,要加宽加厚基础课程教育,注意专业基础理论与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的结合,使学生具有新的人文社会科学思想和正确的思维方法。在专业教学方面,调整专业结构,构建多学科交叉的专业环境;提倡文理渗透,为学生在多学科交融中提供更多的创新机遇,在教学中积极引进学科的前沿课题,给学生以创造和探索的空间。

3. 改革教学方法

教师的角色应该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指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起启发、帮助和引导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个性、实现创新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方法上要注意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和多媒体辅助手段,增加信息量,开阔学生的视野,引发学生联想,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4. 建立多元化的学生评价机制

增加考核内容、改进试卷质量,包括基础知识考核、实验技能考核、综合应用能力考核、大作业或大论文、平时作业和课堂表现等。采取多元化的学生成绩评价机制,避免形式化,避免学生的相互抄袭和模仿现象的发生,要鼓励每个学生主动、积极思考问题。只要学生能够探究问题,能够认真思考问题,并采取了实际行动,都应该给予鼓励和表扬。教师要投入精力,认真研究各种考核方法的评分标准,要细化和量化评分标准。

5. 组织社会实践

高校要在搞好第一课堂教学的同时,大力开设第二课堂,成立社团,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广泛培养学生的兴趣,尤其是科学探讨兴趣,使志同道合的学生聚合起来,发展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同时要注意开发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创造空间。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融为一体,组织学生开展系列社会调查、科技探索,为学生提供广泛接触社会的机会,用社会实践的大课堂激活学生潜在的创造灵感。

六、结束语

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是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是我国高校在新时代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国高校对于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刚刚开始,可以学习和借鉴成功经验,总结出适合我国实际的培养模式,从而提高创新人才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姜建明.高校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思考[J].教育评论,2009(04).

[2]杨福章.关于我国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反思[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

[3]贺佃奎.当代英国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J].高等教育研究,2008(02).

[4]廉永杰.创新教育及比较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英国
英国的环保
欧盟同意英国“脱欧”再次延期申请
英国圣诞节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英国立法向酗酒“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