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超
人民币贬值的担忧开始蔓延到港币上,香港30多年的联系汇率制能否经受住冲击?
19年前,索罗斯说:“机会来了”,以“量子基金”为代表的国际投机资本买卖东南亚各国货币,并将泰铢列为首个攻击对象。1997年7月2日,泰国被迫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当天泰铢兑美元汇率下跌17%,席卷东南亚的金融风暴正式爆发。随即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暗潮抢滩香港岛,香港开始了近一年的港币保卫战,最终成功守住了联系汇率制度。
近期港币暴跌,香港联系汇率制度承压,当年的硝烟早已淡去,如今号角是否再次吹响?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1997年,香港实际GDP增速为5.1%,财政盈余占GDP的6.3%,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自1983年实施以来运行稳定,将港币与美元挂钩,汇率固定在7.8:1,利于香港小型开放经济体的金融稳定。香港当时外储超过1000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三。
国际炒家将香港选作了靶场,原因有三:香港存在明显的房地产和股票市场泡沫;联系汇率存在缺陷,外储虽高但毕竟有限,港币存款没有美元保证;而此前东南亚国家实行固定汇率的经济体接连受到攻击败下阵来,其他亚洲货币大多已经贬值,外部形势恶化,香港情形急转直下。国际炒家卖出股票现货和股指期货,同时卖出大量远期港币,押注港币贬值和港股下跌。
国际炒家企图利用香港汇率、股市和期货这三种市场的制衡关系一举破坏联系汇率制,一旦港币大幅贬值,投资者可以以极低的价格买入港币,归还借入的港币后获取暴利,而如果香港联系汇率不保,恒生指数必然暴跌,投机者又可以在股指期货上赚得盆满钵满。
1998年8月14日,在中央政府支持下,香港特区政府携巨额外汇基金进入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发起了绝地反击。8月28日,港府与国际炒家的较量迎来决战,恒生指数最终站稳。
1998年9月,港府出台了完善联系汇率制度的7项技术性措施和维护证券市场稳定的30点措施,使炒家的投机大受限制,进一步巩固了战果。国际炒家的亏损进一步加剧,最终不得不从香港败退而去。
如今,美国重启加息周期,亚洲货币竞相贬值。2015年,“亚洲四小龙”经济体中,新台币贬值逾4%,韩元、新加坡元贬值超6%,“亚洲四小虎”货币贬值更为显著,马来西亚林吉特贬值超18%,唯港币全年保持稳定,联汇制再度承压。
经济疲软,贸易走弱,贬值压力卷土重来。2012年以来,香港经济增速在2%-3%之间徘徊,同时中国内地经济放缓,香港前景亦受到波及。而固定汇率令香港实际有效汇率被动升值,外贸竞争力受损。2015年前10个月香港贸易逆差达469亿美元,外贸走弱对经常项下国际收支产生压力,港币贬值压力增强。
股价/房价同时下跌,资金外流,汇率波动。美国加息后,香港与美国之间的负利差由30BP扩大至60BP,资产整体收益率下降;2015年港股遭遇2008年以来最大幅度震荡,12月下旬至今暴跌逾10%,引发市场恐慌;2014年四季度-2015年三季度香港证券市场连续4个季度资金净流出,合计规模超400亿美元,创2008年以来纪录。而四季度房价高位急跌,11月单月环比跌幅达3%,令香港资本流出雪上加霜。
不过,外储规模庞大,短期仍可支撑。经济金融层面不利因素叠加,导致近日港币贬值压力迅速累计,港币兑美元汇率贬至接近7.80的5年新低。但与亚洲金融危机时期不同,当前香港外储接近3500亿美元,外储与GDP之比达到114%,同时2015年11月外储同比大幅增长9.9%。
短期内,即使国际收支急速逆转为总体流出,充裕的外储仍可对联汇制形成支持。而一旦上述经济、金融不利因素持续恶化,内地方面可能需进行相应的支持和干预。
作者为海通证券
首席宏观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