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意识的培养

2016-01-28 18:17林晓丽
新课程·中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狂人日记狂人段落

林晓丽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化地学习。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课文阅读教学实践为例,谈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一些有效方法。

一、从重点词句、语段的隐含义中提问

文章是从词语到句子,从句子到段落逐步构成的。阅读过程总需要把文章的各个词语、各个句子、各个段落的内容联系起来,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对语句、段落隐含义的质疑释疑,有助于加强对文章整体的理解。对语句、段落隐含义的理解,一不能离开特定的语境,二不能忽略写作的背景。切不可断章取义、望文生义。

与果戈理的同名小说一样,《狂人日记》中“狂人”作为作者的“传话筒”,传达作者的议论。他象征一个站在时代前列的反封建礼教、反封建家族制度的启蒙者和觉醒者。这可以从他的思想和行动的种种表现看出来。

如,狂人“踹”了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凡事须得研究,才会明白”“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我未必无意之中,不吃了我妹子的几片肉”等等。这些话表面看是“狂人”发疯时的疯言疯语,但是细细品味就会产生疑问:“陈年流水簿子”指的是什么?研究什么东西?这像“狮子”“兔子”“狐狸”的究竟是什么?为什么“我”会认为我吃了妹子的肉?要准确解读这些词句、语段的隐含义,就必须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鲁迅先生赋予的象征意义,细心揣摩,品味,体验。

品读课文重点句段时,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敏感的思维能力,遇到课文可疑之处,让学生大胆质疑、提出设想。

二、通过变换角度提问

人往往会困于思维定式,习惯于沿着常规的方向思考问题。学生质疑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敢于打破常规,独辟蹊径,获取独到的见解。

《狂人日记》呈现两个不一样的世界:一个是现实中的,小序部分,它告诉我们关于狂人的信息;另一个是狂人的世界,以不著日月的日记形式,揭示狂人的内心世界。阅读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狂人的世界想象现实世界,对比两个世界的不同,得出狂人发狂的地方。

另外,“狂人”一直被认为是一个敢于向传统挑战的已经觉醒的知识分子的象征形象,一个敢于向现实的世俗社会挑战的清醒的反封建的民主主义者的象征形象,那么,他与《药》中的夏瑜一样吗?是“铁屋子中的呐喊者”,优秀的觉悟者和启蒙者吗?

尽管狂人的思维和语言常常是离经叛道的,但他的观察和结论是丰富和深刻的,所以他被视为旧时代的觉悟者。但是小说真正的结局却是:“然早已愈,赴某地候补矣。”这意味着狂人反抗的失败和倒退,意味着日记里所有的“吃人的人”正夹道欢迎狂人回归到传统的队伍中。作者在言语间,以一个不一样的“狂人”表达了反讽的意味。

教师就是要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方面,引导学生质疑释疑,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用原有知识经验激活问题

在阅读中运用学过的知识、原有的生活体验来质疑课文,会促进更丰富的思考。从小学到高中,我们学过不少关于鲁迅的作品,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少年闰土》《孔乙己》《阿Q正传》《祝福》等。批判国民性试图达到对国民精神的改造,是鲁迅创作中一以贯之的主题。鲁迅先生一直以小说的方式呈现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愚昧、封建、落后。那么,通过切换视角,“当时的社会在‘狂人的眼中又会是怎样的景象?”引入《狂人日记》的学习。

其实,阅读中提问的方法途径有很多:从课文题目提问;从课后思考题提问;从结果追问原因;从原因问结果;从课文的表达技巧方面“提问题”:从标点符号处质疑;从文章的细节描写处质疑;从人物、景物描写处质疑;从文章的过渡质疑,从文章内容顺序处(文章思路)质疑等等。而问题切入的方式也有很多,如激发式、诱发式、情境式、悬念式、连锁式、对照式等,教师可根据需要选用。总之,教学过程就是师生双方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反复过程,也是从有疑到无疑的反复过程。

总之,在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这不仅对他们理性思考能力有帮助,还能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和参透课文的精髓。这些正是我們新课改所强调的能力

培养。

编辑 孙玲娟

猜你喜欢
狂人日记狂人段落
读鲁迅《狂人日记》
蜕变与抉择:成长小说视野里的《狂人日记》
【短文篇】
心理小测试
夏天,爱情的第四段落
周豫才著 “狂人”的那一晚
试论《金锁记》对《狂人日记》的继承
李书福 从“狂人”到“网红”
弄清段落关系 按图索骥读文
游戏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