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宗胜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我们的教师和学生都有预习的概念,知晓预习的重要性,却没有养成深入的研究实践和预习的习惯,久而久之,预习的环节就这样荒废了。
通过学生走访、调查、问卷并结合农村学生学习历史的现状分析,我总结出高中历史课前预习“四自五组学案预习法”,具体阐释为自读、自查、自研、自练,历史小组再合作,历史教师参与制定预习学案,生成预习阶段成果。
具体落实的步骤为:
第一步:编制超周预案。在历史教学教研中,通过集体备课,教师针对单元、课题进行探讨研究,明确单元主题核心价值和核心概念等,设计出超周教案。并结合学生课堂学习状况设计出周课时预习学案,印制后分发给学习小组,供小组课前预习参考。
第二步:学生自学。学生根据预习学案,进行四自预习:即“自读、自查、自研、自练”。自读阶段,学生采取三读法:一是泛读教材,二是精读教材,三是解读教材。自查阶段,根据预习学案进行检查,主要是看一下哪些地方还需要补充阅读,有没有遗漏之处。自研阶段,根据预习学案进行研究性学习。自练阶段,根据预习学案进行尝试练习,把不会做的题目勾画出来,以供小组讨论或课堂解决。
第三步:首先学生在小组内提出需要讨论探究的问题,由小组长记录,针對组员提出的具体疑问展开讨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与其他小组互动研究,初步完成预习学案,形成认识成果(小组探究);教师随时了解各小组预习生成动态,并将各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归类汇总梳理,依据课标的三维目标要求,划清重点释疑的内容,确定哪些讲哪些不需要讲以及讲的方式策略,借助课本或史料进行分析。
在整个历史学习过程中,我们更强调课前预习的过程,而历史课堂教学就是进一步解决课前预习的疑问和巩固升华的过程,预习生成贯穿始终。通过编制预案—课前预习—小组探究—教师释疑—小组演练—预习新知的课堂流程逐步践行新课改目标。在不断地探究学习中,使学生逐渐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提升历史素养,为学好历史这门学科打好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成青青.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06.
[2]何成刚.历史教学设计[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1.
编辑 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