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超
高中数学课程对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思维有着非常基础且重要的地位。再加上当前的高考中,数学试题的命题方向在除了考查学生基础知识之外,更加强调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这也就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重高中生数学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避免高考中不必要的失分。
一、立足于教材,挖掘教学内涵
传统照本宣科“教教材”的条条框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也逐渐被新方法、新策略打破。我们作为数学教师,应该更加深入地研究教材,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更新模式,采用新方法,更加合理地授課,更加精心地选择教材中的典型题目,创设教学情境,设计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中,活跃学生思维,并使学生得到不同层次的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教材是教学的根本,但不是全部。我们既要立足于教材,又不能局限于教材,要根据教学任务的需要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取舍、补充,改善教材,让高中数学教材“焕然一新”。
二、注重教法,领略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较之数学基础知识,有更高的层次和地位,它蕴含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当中,用以对数学问题的认识、处理和解决。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具体体现,具有模式化与可操作性的特点,可以应用与解题和解决日常生活问题中。学生只有掌握了数学思想与方法,才能得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只有掌握了数学思想与方法,才能将书本上的、他人的知识内化成为自己的能力。因此,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数学思想和方法的传授,引导学生充分地认识,什么样的思想和方法适用于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准确应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着力于应用,提高识别能力
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特别是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中,应用题是考查这方面能力的重头戏。就应用题而言,要想解决它,就先要识别它。高考中,每一个应用题,都是经过命题者的精心设计和加工而成的,而不是原始的实际问题。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应用题的教学,而且还应设置专项训练,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总结应用题的数学模型,做到有的放矢,从而更好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编辑 韩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