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福秀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在这一精神的指导下,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探索符合新的教育理念的化学教学模式,已成为化学教学改革创新的关键。在传统的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生搬硬套、照本宣科的方法。因此,化学教师应更新教育观念,充分挖掘化学教材,运用信息技术,积极营造浓厚的探究氛围,认真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强烈情感,巧妙创设教学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学习、提高化学课堂学习效率的有效条件。情境引入大致可以分为几种情况。
一、利用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设置情境的最有利因素,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分组实验,能把教材中抽象的文字知识转变为生动的具体的简单操作,让枯燥的课本知识变为具体的实际操作。如,九年级化学教材中有一个用排水法收集气体的实验:“用一只集气瓶装满水,并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的一部分,然后推动玻璃片将瓶口全部盖住。”就这一个动作的描述,学生不明白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如果让学生亲自操作一遍,学生立即明白了怎样操作以及为什么这样,原来在用玻璃片盖住时很容易留有气泡。通过学生自己操作,把抽象的文字以及暗藏的玄机立即变为具体的动作,学生以后碰到这一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当然,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时,往往是抱着好玩、好看的心态,并不明白老师做实验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做实验时要精心设计化学情境,通过浅显易懂的语言引入实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
二、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化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不是高不可攀、不可捉摸的。例如,在講解《粗盐提纯》这节课时,我给学生设置了一个生活情境:“有一天你正在玩电脑,妈妈却叫你去买一包盐,万般不愿却又无可奈何的你急急忙忙买回后想赶快去玩电脑,结果你妈妈又要你帮她打开,你更来气结果用手用力一撕,一袋盐大部分倒在地上,这下你妈妈也来火了,命令你把他捡起来还必须弄干净,你有办法吗?”今天我就教同学们怎样用化学知识解决?有了情境设置,学生听讲就感觉新鲜。怀着浓厚的兴趣聆听老师讲解“粗盐的提纯”,很容易就接受了。
三、通过讲小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在课堂上用讲故事的形式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例如,我在讲“分子”这节课时,讲到不同分子之间有间隔这条性质时。先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弟子学了一段时间的艺,觉得自己学得差不多了,沾沾自喜,不把其他弟子放在眼中,有一天他师傅把他叫来,指着一个装满了砖头的木桶,问这个弟子这个桶装满了吗?弟子回答:“满了。”师傅没有反驳他,只叫他取些沙子放进去,问他,满了吗?他回答:“满了。”只是没有开始那么自信地回答,师傅又叫他提了些水,放进去。这一次他什么都没说就明白了师傅的用意。羞愧地回去继续学艺。通过这个故事,学生明白了不仅宏观物质如此,微观分子也是如此。分子间有间隔。
四、结合高新科技的发展,创设问题情境
当今社会已进入互联网时代,高新技术迅速发展,日新月异,而初中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教学内容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这就要求我们广大化学教师要具有时代气息,能结合时代要求,了解最新的有关化学科技发现,这也正是中考命题的一个方向。例如,在讲解《燃料》这一章时,可燃冰作为一种最新的化石燃料,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这一下拉近了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如,实际生活中用途极广的塑料包装袋,以方便、快捷的作用深得人们的青睐,但其降解难的问题却深深困扰着世界,通过这样的介绍,激活了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总之,教师要善于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和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主体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实施素质教育营造一种有利的心理基础和环境氛围,使学生在获取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又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体验探究的乐趣,形成和发展探究能力,真正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