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玉霞
摘 要:河南旅游形象从其产生到现在,前后经历了“两拳”时期,“古、河、拳、根、花”时期,探索主题形象时期,“根亲”文化时期,以上每个时期都有属于当时的时代风格。
关键词:形象;旅游形象;形象演变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03-0119-02
1 河南旅游形象的概念
1.1 形 象
在《现代汉语字典》中,形象一词指“能引起人的思想和感情活动的具体形状或姿态”。从该定义中可以看出,形象本身既有客观的一面,也有主观的一面。
其客观性是指形象本身来源于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具体形状或姿态。而主观性则是指事物的具体形象或姿态在人脑中的反映,这一过程夹杂着人的思想和感情,也即同一客观事物,在不同的人脑中会有不同的形象。
1.2 旅游形象
在国外文献中,研究者多以“Image”为基础,来给旅游形象下定义。Imgae一词,可以理解为“一种抽象的概念,它包涵着过去存留的印象、声誉以及同事间的评价。如Crompton将“旅游目的地形象”定义为:一个人对旅游目的地的信任、意见及印象的总和。
国内对旅游形象的研究也比较丰富,但内涵的本质大体相同。王克坚将旅游形象界定为:旅游者对某一旅游接待国或地区总体旅游服务的看法。研究学者大都从客体与主体的角度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1.3 河南旅游形象的概念与内涵
从上面的研究中,可以看出河南旅游形象是一个立体的概念。它有着丰富的内涵,是河南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的众多因素在受众脑海中的综合体现与反映。因此,河南旅游形象是指:河南的内外部公众,对河南的旅游景观及其他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认识与评价。这种评价是一种综合性的认识,既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还有未来的。
2 河南旅游形象的演变
河南做为一个省域,面积在全国其他行政省区位于18位。虽然面积不大,但是其地理位置很特殊,无论人文还是自然都有典型的过渡特征。地理位置上其处于东西中的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过渡区,南北方的过渡区。文化上东西方文化,及南北文化都来此交汇、融合。因此其旅游资源具有非常明显的复杂性与广泛性,因此延伸出来的旅游形象也非常复杂。
对于河南旅游形象的演变,本课题将以河南省推出的旅游口号来进行分析。旅游口号是高度浓缩的旅游形象,具有代表性与典型性。
2.1 “两拳”时期
20世纪80年代初,是河南旅游业起步、发展的几年,当时并没有明确提出适用河南的旅游口号。不过曾以少林拳、太极拳两种家喻户晓的产品作为龙头,进行大规模的宣传与推广。少林拳是汉族传统拳种之一,得名于少林寺。作为一个最有影响的流派,以其刚健有力、朴实无华和利于技击而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太极拳则是指温县陈氏太极拳,明朝末年陈家沟村民陈王廷,依据祖传拳术,吸取民间诸优秀拳种之精华,结合导引、吐纳术、中医经络学,创编的一种新的内功拳种,按阴阳转换之意取名太极拳。而且随着1982年《少林寺》电影的热播,确实使得少林功夫名震天下,河南少林寺也随之声名鹊起。少林功夫、少林寺一度曾是河南的旅游名片。但两拳却没有为河南旅游带来大规模的游客,显而易见其作为旅游资源的吸引力有限。而且河南旅游资源颇丰,其并不能完全体现河南的旅游特色。
2.2 “古、河、拳、根、花”时期
1988年以后,河南推出了“古、河、拳、根、花”的说法,试图将河南有特色的旅游资源都囊括其中。“古”指的是河南悠久的历史文化,“河”指的是黄河在河南流域段;“拳”指的是少林拳与太极拳;“根”指的是华人的祖籍地;“花”指的是洛阳牡丹与开封菊花。旅游资源面向市场时,讲究的是资源的独特性,强调的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但上述所提的五个要素,都不能作为河南的独家名片。
例如:“古”是我们的优势,但陕西、山西、北京、山东等省份都是文化大省,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
又如“少林拳、太极拳”,其名气虽然响亮,但福建有南少林寺,湖北有武当派,河北有沧州;显然,河南少林寺虽然名气较响,但仍不能拔得头筹。
2.3 探索主题形象时期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国旅游业都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河南也借此东风迎来了迅猛发展时期。但是,河南旅游的知名度却不高,和国内其他省份相比也只处于三流地位,与其旅游资源大省的地位极不相配。虽然深层次的原因有很多,例如河南作为一个农业大省,旅游基础设施与上层设施都比较落后,无形中限制了其发展,而且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上也比较缓慢。
但除了上述原因之外,没有一个响亮的旅游口号却是总要原因。没有高度凝练的口号,势必无法在目标市场形成鲜明的旅游形象,也就失去了争夺客源市场的先机。
河南旅游界人士在研究、反思、借鉴的同时,正值全国各地大提旅游主体口号时,这个时候很多省份及景区都有了自己的脍炙人口的口号,例如:天下四川,熊猫故乡,彩云之南,等等。这些口号在多种媒介上反复播放、传播,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树立了属于自己的特色。
这个时候河南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口号迫在眉睫,因此河南省在2004年,河南省旅游局面向全国征集我省旅游形象口号及标识,共征集到13 000多条,最后“文化河南,锦绣中原”脱颖而出。至此,河南旅游的主题形象终于有了简练的口号。2008年提出的口号为“中华之源,锦绣河南”,2009年为“文化河南,壮美中原”。
上述三个时期的口号其本质都是一方面突出河南的文化之美,另一方面突出河南的自然之美。看似面面俱到,实则没有重点与突出。
2.4 “根亲”文化定位时期
2012年的时候河南提出了:心灵故乡,老家河南的旅游主题口号,该口号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根亲”文化,同时郎朗上口,很符合口号的易记忆特征,并且获得了2013年“中国十佳旅游”口号。该口号使得河南省第一次明确打出“根亲”文化牌,并且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
先祖所在地是人类心灵最值得膜拜的地方,而思乡恋家又是中国人共有的特性。因此,根亲文化的发展势必成为潮流。而中国人的根,广大华人的根又在哪里?河南是华夏文明开始的地方。人文始祖的“三皇五帝”,大多出自或主要活动于中原地区;全球华人华侨和客家人的祖根地也在河南;中华姓氏的主要发祥地和起源地还在河南;中国最早王朝夏、商的都城在河南;此外,诸如韩、赵、郑、魏等重要的古国的建都地在河南;古代的族融合核心地在河南,古代的民族迁移把华夏文明带到了周边地区。河南理所当然的成为根亲文化之根,已被视为海内外华人寻根谒祖的圣地。
将河南的旅游口号定位为根亲文化之时,河南省又根据消费者市场需求,结合我省实际,通过多种形式对这一旅游品牌进行宣传推广。利用以“心灵故乡·老家河南”为主题的河南旅游形象宣传片,诠释了河南作为“黄河文明的摇篮、炎黄子孙的记忆、华夏儿女的梦乡”所拥有的独特魅力,打造河南旅游整体形象品牌。这一形象的塑造及推广,迅速获得了市场积极反应。2012年1月该片开播,播出后出人意料的吸引了大批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游客在春节期间到河南老家旅游、探亲。目前,这一品牌在我国的港澳台和内地市场已获较高认同。
根亲文化的塑造不仅仅是河南旅游形象的全新塑造,更是整个河南省的形象塑造。同时,也正好契合了中原经济区的建设。2011年,在中原经济区国务院指导意见里,明确提出了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传承弘扬中原文化,充分保护和科学利用全球华人根亲文化资源”,把“根亲文化”上升到了战略地位。
根亲文化的定位,超越了政治界限,使得海内外,的华人增强了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了我们的民族凝聚力。同时,这种根亲文化定为,给河南带来了很多其他利益。如每年的祭祖大典,为河南争取了很多投资项目,为郑州乃至河南的发展带来了很多机遇。
参考文献:
[1] 曹华盛.重庆旅游形象设计与塑造的问题探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5,(4).
[2] 陈才,谢春山.对大连旅游形象定位的思考[J].社会科学家,2002,(5).
[3] 陈素霞.上海和香港旅游形象建设的比较研究[J].经济师, 2009,(1).
[4] 程金龙,吴国清.旅游形象研究理论进展与前瞻[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 学,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