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阴不胜其阳,并乃狂”的认识

2016-01-28 15:39:46辛松根陈佩琴
中医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心神黄帝内经阴阳

辛松根,陈佩琴

(襄城县中医院中风科,河南 襄城 461700)



·临床经验·

对“阴不胜其阳,并乃狂”的认识

辛松根,陈佩琴

(襄城县中医院中风科,河南 襄城 461700)

摘要《黄帝内经》言:“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经文原意为阴不足阳而过亢,火热内扰心神而出现心神不宁、狂乱不安之证,明确提出狂属阳属火的本质,补阴泻火是重要的治疗原则。具体的治疗措施从针刺、方药、精神调理、饮食等都有系统的论述。“狂”虽为神志失常的表现,从临床实际来看,造成“狂”的原因有瘀血内结、痰热扰神、阳虚心神浮越。通过对经文学习和医案分析,进一步探讨神志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黄帝内经》;阴阳;病机;心神

中西两种医学在文化背景、哲学基础、认识论、方法论上存在根本差异,是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有着不同的医学概念、理论、诊疗和研究方法。中医学着重从整体的、机能协调、运动变化的角度把握人的生理活动、病理变化规律,并形成特色鲜明的医疗理论和方法。目前的问题是多学科的《黄帝内经》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偏重于释义、论证,如何进一步深入探索《黄帝内经》理论的实质,应从多层次、多元化角度把握《黄帝内经》理论的学术内涵,进而发展中医学。临床是医疗实践的基础形式,它以防止疾病和促进健康为目的,即可验证医学理论的真伪,又是促进医学理论发展的动力,通过临床验证性研究,探索和揭示《黄帝内经》理论的实质,以提高临床疗效,发展其诊治理论。

1阴阳失衡与神志失常的关系

《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神乃绝。”又曰:“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1]均在强调阴阳平衡,阴阳两方面一旦失去平衡,必然导致疾病的发生。阴虚则阳盛,阳胜则热,热扰心神,出现心不能藏神的一系列症状。因心主宰人的精神、意识、思维等高级情感活动,很多神志疾病与心神受到伤害有关。《素问·灵兰秘典论》载“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心主神志”“心主血脉”“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1]等句,明确了心在机体生命活动中的统帅和最高地位。著名的病机十九条载:“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禁鼓慄,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热瞀瘈,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素问·至真要大论》)[1]在十九条病机中占火热者共计9条,火热伤阴而致心神不安者确实占具多数。《黄帝内经》对狂的治疗措施是详于针灸而略于方药,《素问·病能论》曰:“有病怒狂者,此病安生……使之服以生铁洛为饮,夫生铁洛者,下气疾也。”[1]临床上确有运用生铁落治疗狂证的报道。“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伤寒论》)[2]从以上条文分析,狂证除有阴不足阳过亢、火热内扰者外,还有瘀血内结、痰热扰神、阳虚心虚不敛者的不同。

2临证补泻,虚实为要

“狂”“烦”“不得卧”等均为心神受到伤害后出现的一种异常现象。“狂”字在《说文解字》释云:“狂,独狾犬也。”意为狂犬(凶猛的狗)。“值狂犬之暴怒,加楚害于微躯。”(三国魏 ·阮籍《鸠赋》)本称狗发疯,引申指“人的精神失常”“疯癫”。而“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素问·生气通天论》)[1]只是其一。因病因、病机不同,病变脏腑不同,则治疗重点也应不同。“能用古人而不为古人所惑,能投古人而不为古人所奴”[3]。

3病案举例

例1患者,女,38岁,2012年12月19日初诊。主诉:左侧肢体偏瘫4 h。现病史:患者4 h前在打麻将时突发左侧肢体无力、恶心欲吐、小便失禁、意识反应差,测血压180/110 mm Hg(1 mm Hg=0.133 kPa),颅脑CT检查示:右侧颞顶叶脑出血并破入脑室系统。入科后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常规给予脱水降颅压等综合治疗,4 d后颅内血肿完全清除。患者2周后出现夜不能寐,高声骂詈,躁动不安,并称有人偷听,脉象弦细而数,舌质暗红,苔根部黄腻。检查肾功能、电解质、尿常规均正常,给予地西泮注射液、苯巴比妥注射液等镇静药治疗,无效。正如《伤寒论》229条曰:“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2]303条曰:“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2]西医诊断:①脑出血;②中医诊断:癫狂,证属阴血大伤,阳热内扰心神。治宜滋阴凉血,清心安神,佐以通腑。给予黄连阿胶汤合大承气汤加减,处方:黄连20 g,黄芩15 g,白芍30 g,阿胶(烊化)30 g,鸡子黄2枚(冲服),麦冬30 g,连翘15 g,大黄10 g。水煎温服,1 d 1剂。

按患者脑出血经手术治疗后,颅内血肿虽然完全吸收,病程后期出现了精神障碍,给予镇静药治疗无效,选用黄连阿胶汤加减治疗而愈。黄连阿胶汤治疗阴虚火旺,心烦不得卧之证,加入麦冬、连翘、大黄以助养阴清热,佐以通腑,而获效。

例2患者,男,36岁,2014年5月12日初诊。主诉:左手指不灵活,焦虑半年。现病史:患者缘于半年前因中风后遗留手指发僵欠灵活,后渐至经常莫名的紧张、易激动,发脾气,不愿与人交往,哭笑无常,兴奋不安,纳寐差,大便干;舌红绛起刺,脉弦细数。西医诊断:情感性精神病躁郁症。中医诊断:郁证,证属痰热内扰,心阴大伤。治宜清热化痰、滋阴凉血,给予三甲复脉汤、百合地黄汤、黄连温胆汤加减。处方:水牛角25 g,生龙骨30 g,牡蛎30 g,炙龟板15 g,麦冬30 g,百合30 g,生地黄30 g,连翘 15 g,黄连10 g,淡竹叶10 g,炙甘草5 g,三七2 g(冲服)。水煎温服,1 d 1剂,并辅以心理疏导。10剂后,患者诸症明显好转。

按方中生龙骨、牡蛎、龟板敛阳、镇心、安神,水牛角、连翘佐黄连清心化痰安神,淡竹叶引热下行,麦冬、百合、生地黄养血敛阴安神。后选用具有疏泄肝胆气机、清热化痰的柴芩汤、温胆汤而收功。王占玺[4]通过临床实践认为:柴芩汤通过加减可治疗神经官能症、精神分裂症、女性青春期交感神经兴奋占优势的某些疾病。治疗神志疾病有清热化痰、镇心安神之法,有滋阴凉血、清心安神之法,有健脾养心、益气安神之法,有攻下逐瘀之法。药物多选用直接或间接入心经的药物,如犀角、麦冬、百合、生地黄、连翘、黄连、淡竹叶等,如《珍珠囊药性赋》云:“诸药赋性,此类最寒。犀角能解心热……”[5]

4小结

“阴不胜其阳,并乃狂”,从经文的内涵可理解为凡神昏、如狂、喜忘、失眠、怔忡等均可从心神失常论治。治疗上针药并用,证有虚实;治法上有清热化痰、镇心安神,有滋阴凉血、清心安神,有健脾养心、益气安神,有疏泄肝胆气机之分。多选用直接或间接入心经的药物。笔者在理解上也难有片面之处,愿与中医同道协力,弘扬《黄帝内经》指导临床的理论和方法,以促进内经学科的发展与进步。

5参考文献

[1]徐芹庭.细说黄帝内经[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7:112-238.

[2]钱超尘.伤寒论[M].郝万山,整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38-62.

[3]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孙中山全集[M].北京:中华书局,2011:243.

[4]王占玺.伤寒论临床研究[M].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1998:168.

[5]李杲,熊宗立.珍珠囊药性赋[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75.

(编辑马虹)

文章编号:1001-6910(2016)06-0049-03

中图分类号:R221

文献标志码:B

doi:10.3969/j.issn.1001-6910.2016.06.24

收稿日期:2015-12-07;修回日期:2016-04-05

猜你喜欢
心神黄帝内经阴阳
闻花香心神怡
英语世界(2023年11期)2023-11-17 09:24:10
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Screening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lood stasis constitu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二十世纪美术钩沉·吴嘉行
国画家(2021年5期)2021-11-18 08:45:36
The Visible and the Invisible as Shadows of Light and Dark Shad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Network Biological Modeling:A Novel Approach to Interpre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of Exterior-Interior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ung and Large Intestine
Mathematical Analysis of the Meridian System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服药先分阴阳
基层中医药(2018年1期)2018-02-13 16:31:58
Yin and Yang: Finding Balance and Understanding
Special Focus(2017年3期)2017-07-03 13:06:23
法于阴阳
旅游(2016年12期)2017-05-09 06:5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