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兴贵 (宁夏固原市原州区文物管理所 756000)
明朝开国大将沐英与固原封地探秘
刘兴贵 (宁夏固原市原州区文物管理所 756000)
明朝中后期的固原前所未有的受到国家战略层面上的高度重视,设立三边总制府,节制陕北、宁夏、甘肃军政,俨然一个大军区,守卫着明廷的北方安全。而在明朝初立的时候,盛名之下的开成府旧地,竟然全部都是藩王将侯的封地,享受着没有税赋徭役的自由。地方史学界一致认为现在的西吉县城关镇(明清为沐家营)就是当年明朝开国大将沐英的分封故地,但鲜为人知的是在距西吉县百公里之遥的原州区杨郎村还有一座供奉的沐英城隍庙,究竟二者有何联系,由此揭开了镇守云南的黔宁王在固原的一段隐藏已久的历史。
明朝时期的固原基本是占据着宁南山区大半个地域,当时为了加强西北军事防御,以陇上为主地区,大封其地,仅就史载的固原牧苑封地就有5处之多,有楚、肃、韩王牧苑封地、有土达归顺之后封地、关注最少的就是黔宁王沐英在固原也有一块像样的封地,沐英封地其实相对藩王的众多封地,只有现在的通渭、海原、西吉和原州区狭长一带,明朝在经营边区地域的时候,极有可能考虑到当时土达归顺后在开城的势力依然存在,朱元璋更早于诸王封地平凉府前赐地沐英于陇右之境,有意平衡土达势力在该地区存在,出于这样的猜测或目的,黔宁王沐英在广袤的北方固原才有这一块唯一的封地,有意思的是现在的原州区杨郎村仍然保留着一座专门祭祀沐英的城隍庙,成为我们研究沐英封地固原的历史见证和活化石。
在中国传统道教神系中,城隍为一城之主,从层级上讲、城隍有都、府、州、县城隍之别。杨郎有城隍庙,必然就有杨郎城,据固原县志记载,杨郎城建于明隆庆四年,方圆二里,城头砖包而成,上书“黔南门”,为黔宁王后裔沐注所建。城内建有城隍庙,庙貌宏大,大殿五楹,后有寝宫,左右配有厢房和钟鼓门楼,可与60里之外的固原城隍庙相媲美,为何在固原还有一个不具有地方建制,又比在固原城隍候还大一级的城隍神,带着这样的疑问,让我们揭开沐英敕封云南城隍神后和杨郎城隍庙的相互关系。史载沐英死后,皇上追封沐英为黔宁王,到了弘治皇帝的时候,干脆诏封云南官署百姓遍加祭祀沐英和他的二儿子沐晟,实际就是云南的城隍,相比较北方唯一一块的沐英封地,可能杨郎只是原先旧卒供奉沐英的祠堂,随着皇上的金口玉言,堂而皇之的升格为城隍庙,开始关照起旧卒后裔的冷暖疾苦、是非公道来了。直到清朝,杨郎城隍庙没有因为沐家营地的不复存在而荒于祭祀,这充分说明清朝沐族旧卒群体没有随明朝消亡而四散。而且在民国大地震后,当地老百姓还捐资重修,现在镇区内的老城隍庙位置依然香火缭绕,经久不衰。
沐英征伐过西北,在灵武还打了一个漂亮的胜仗,在云南也功业卓著,其三个儿子后代世袭镇守云南终明一世。只有他的四儿子沐昕供职于北京,而且是娶了皇上朱棣的女儿常宁公主为妻,而固原史料将常宁公主误写为沐英之妻,恰好反证了沐英北方唯一一块封地是其四子沐昕继承经营的。明史有一段陕西巡抚张祉于隆庆三年(1569年)奏请皇上将沐英固原的封地划归地方的记载,朝廷出于边防饷银吃紧的实际,只留50顷土地给沐英后裔。仅仅过了一年,沐注修建了杨郎城。看来明朝后期沐英的后代守护的土地已经缩减到沐家营、杨郎和穆(沐)家滩一带了,更让人叫绝的是固原史志清楚地记载了清朝乾隆年间,沐昕曾孙沐徵重返固原整修沐家营故地的一段历史。沐徵年老无子,有侄沐国安将一子过继,再次证明了沐英有一支后代是在固原长期生活过300年的。
残元势力侵扰明朝北方终其一世,长城防御沿线实际上几乎没有土著居民栖居生产。固原当时为边疆要冲之地,朝廷给各藩王封地是有一定数量军人驻守的,他们既是粮食生产者,又是上马战斗者,如果考察固原移民历史,无论如何都要把明朝的军事卫所建制作参考,可以说固原的前期移民者就是藩王将侯的军屯人员,后期随着固原防御北方火筛的地理位置的需要,设置卫所堡寨、军马营盘,固原才开始有大批驻军和京畿罪犯充军牧马监苑,从而奠定了固原明朝移民的基础。明代军队,战时为兵,平时为民,基于当时的交通运输情况和生产能力,驻军至少要有铸造、(砖)木匠、制皮、酿酒等技术工种,这才能满足日常生活和战备需要,这从固原明代碑记中征调官军建设庙宇官署就可以证明复合型士兵在当时是存在的。杨郎一直以来就是宁南山区响当当的工业集镇,这里村子的人,都有祖传的手艺,娴于生产,乐于商贸,在一个集镇繁荣的后面,些许印证着沐英封地士卒遗留下来的传统,从而折射出固原明朝时期军队生产力转换到民间的繁荣和兴盛。
[1] 固原县方志办.《民国固原县志》. 宁夏人民出版社,1991.
[2] 固原市方志办. 《二十五史中的固原 》 .西安地图出版社, 2002.
刘兴贵,男,1981年生,助理工程师,2015年负责固原明城墙、固原城隍庙的保护和抢修工程的项目监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