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鸽 (河北省迁安市文化馆 064400)
声乐教学中学生歌唱心理的引导与培养
白鸽(河北省迁安市文化馆064400)
摘要:一直以来,声乐教学就是一个系统而又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实际的过程中,声乐教师既要对学生进行基础的技能技巧训练,又要重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正确引导与培养,使之形成良好的歌唱心理,为以后的技能技巧训练和声乐演唱打好基础。本文从个歌唱心理的重要性入手,对学生在声乐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不良心理状态展开探究,并提出了几点改善策略,以期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歌唱状态,提高声乐教学成效。
关键词:声乐教学;技能技巧;歌唱心理;重要性;教学成效
在传统的声乐教学中,广大教师往往只注重演唱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声乐教学中的情绪、情感、兴趣、信心、意念等歌唱心理方面。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声乐教学必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与时俱进。作为声乐教师,更要积极转变旧有思想,将培养学生正确的歌唱心理提高到重要位置,帮助学生在获取基本声乐理论知识的同时,以更加稳定的歌唱心理实现对歌曲的演绎。纵观当前的教学实际,不良的心理状态依然存在。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歌唱心理的重要性及其培养策略展开深入探究。
声乐艺术是人的一种专属意识,虽然声音在歌唱的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但人的思想与情感同样重要。无论声音的长短、高低还是歌曲的风格与表现,都需要呼吸、发声共鸣、咬字吐字的共同参与。可以说,与人的思想感情紧密相关。在声乐教学中,学生的心理活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与实践。因为学生的每一项活动几乎都是在个人心理调解下进行的,极易受情绪、性格、个性和气质等多方面影响。由此,歌唱心理对声乐教学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只有在声乐教学中重点关注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歌唱心理,才能增强学生的心理调控能力,激发学习热情,树立自信心,提高歌唱水平,促使教学顺利有效进行。
(一)内心过于胆怯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模式对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学生看来,教师在课堂上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所以在教师面前常常表现出胆怯的一面,不敢暴露真实情绪。不止于此,有的学生由于社会阅历少,总是十分害怕被同学关注,所以一旦要进行歌唱表演,便会不知所措,根本无法发挥出正常水平。这些方面的现实存在,使得学生逐渐形成了胆怯心理,经常有气息上浮与喉头紧张打不开的情况,无法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准。
(二)自信心缺失
由于过于注重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训练与培养,在当前的声乐教学中只有少部分院校开展了心理辅导教育,但由于缺乏经验,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对自己产生不信任的心理,认为自己低人一等,逐渐变得紧张、焦虑,最终完全丧失信心。如果得不到及时的鼓励与调节,这种情况将愈演愈烈,严重影响学生的演唱水平。
(一)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热情
从古到今,但凡出色的科学家和艺术家,无不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着超于常人的热爱,也正是这种执著推动着他们不断前进并获得成功。由此可见,兴趣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在声乐教学中,积极向上的情绪对教学的顺利实施同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对声乐艺术从兴趣上升到情感层面,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展学习。这就要求广大声乐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想尽一切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幽默、恰当的引导与鼓励,使学生乐于学习。例如,在讲解较为抽象的声乐理论时,教师可以将其形象地说成“狗喘气”“打哈欠”“闻花香”“咬苹果”等,这样既能够将抽象的声乐理论简单化、具体化,又能帮助学生找到歌唱的最佳感觉,学习起来倍感轻松,自然兴趣高涨。
(二)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
海伦•凯特曾经说过:“信心是命运的主宰。”歌唱的心理状态与歌唱者的自信心有着密切的关系,有时甚至直接影响着歌唱者演唱和演绎作品的质量。在声乐教学中,由于学生个性、学习程度、接受知识的能力各有不同,他们的歌唱心理常常有着很大的差异,所存在的问题也不尽相同。作为声乐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同时根据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引导方式,做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抓住学生的各种心理活动,及时给予引导和帮助,使学生消除胆怯的歌唱心理,增强自信心,渐入佳境。比如,对于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无论其课堂表现如何,教师都不能用严厉的语气批评打击。这样只会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进而丧失自信心。正确的做法是亲切自然、面带微笑地去引导,对其错误之处给予指导,正确之处加以鼓励,使学生建立歌唱的自信心。
(三)正确把握演唱技法与作品创意
在声乐演唱过程中,如果演唱者的演唱技法不好,自然无法上台演唱,但演唱技法再好,若不能准确把握作品的创意同样不算成功。可以说,技法训练与作品创意的把握直接关系到演唱者的实际演唱效果,两者相互作用,缺一不可。在声乐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歌唱心理,准确把握演唱技法与作品创意至关重要。比如我们唱出一个音,先是感到其高度,进而感到其色彩和进行的节奏。教学时教师要从一个音的单方面的属性(如音高)出发,引导学生,逐步感知其各方面的属性。当学生将这些属性综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感受时,他们的理解已不像最初那样表面了,而这便是正确歌唱心理的基本结构。有了这一基础,教师再引导学生将声乐作品中的形象与自己的构思相融合,深入体会作品创意,帮助学生与作品产生情感共鸣,如此学生离正确歌唱心理的建立便更近了一步。
(四)适时、适当地开展舞台实践
歌唱艺术是一种必须同听众见面的艺术,要想培养“调控”心理,必须多加强舞台实践。鉴于此,声乐教师应在教学中多为学生举办一些小型汇报会或演唱会,让学生从中体会舞台感,提升驾驭歌曲的能力。比如,为学生提供带有一定娱乐性的场合进行表演,以轻松的气氛和松弛的环境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首先,教师要在学生上台前指导他们稳定自己的心情,体会平时练声、练唱时的感觉,提前在心里默唱一遍。有了这一准备,学生有了底气,便会大大降低由于心理紧张造成的僵化、呆滞的状态,避免破坏声音自然流畅的情况出现。其次,教师要告诉学生在舞台演唱时把注意力集中投放到表演过程中,不能把听众当成检查者,要把他们想象成自己的朋友,彼此用歌声进行倾诉与交流,充分放松心情。再次,教师要告诉学生当舞台上有意外情况出现时(如伴奏中断、观众离席等),必须在最快时间做到冷静和放松,不能影响情绪,以灵活的处理方式加以应对。有了这一过程的历练,学生必然能学到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积累更多的经验,遇事不慌张,而这也才算真正形成了正确的歌唱心理。
总之,良好的唱歌心理是一场成功演出的保障,一个歌唱者要想在演唱道路上取得成功,必须要培养一个良好的歌唱心理状态。这是每一个声乐学习者必走的道路,也是每一个声乐教育者
所不能忽视的问题。作为声乐教师,在声乐教学中要对学生的心理状态给予足够的重视,不仅让学生掌握声乐这门艺术,更要让学生尽可能正确、规范、完美地表现声乐艺术,使歌唱心理素养发挥应有的作用,为学生的发展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杜蓓.用心灵歌唱——让歌唱心理学走进声乐教学[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2]江燕.“歌唱心理”对演唱实践的影响及其解决之道探究[J].读与写杂志,2007(12).
[3]洪颖.对声乐教学中有关心理学问题的探讨[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
[4]严淑.歌唱中的情与声——谈声乐教学中的一点体会[J].职大学报,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