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表现手段对舞蹈作品创作的作用

2016-01-28 08:03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321004
大众文艺 2016年4期
关键词:音乐作品创作

李 娜 (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321004)



音乐表现手段对舞蹈作品创作的作用

李娜(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321004)

摘要:在舞蹈作品的创作中,音乐表现手段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简单地讲,音乐能够将观众带入到舞蹈的情境之中,使观众更好地理解舞蹈作品。如果没有音乐这个“伴侣”的启发与帮助,舞蹈将失去它的“灵魂”。基于此,本文以舞蹈作品创作与音乐作品之间的必然联系为出发点,深入探究了音乐表现手段对舞蹈作品创作的影响,以期为舞蹈创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音乐作品;表现手段;舞蹈作品;创作

音乐与舞蹈是两种相对独立却又紧密相连的艺术门类。在舞蹈艺术的演变之路上,音乐已经深入到舞蹈艺术的“骨髓”,成为舞蹈艺术不可或缺的创作元素。通过两者的结合能够更直接、更细腻地表现出人物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情感。音乐虽然只是舞蹈创作中的一个元素,但其在舞蹈作品创作中起到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探究与总结音乐表现手段对舞蹈作品创作的作用,对于提高舞蹈作品整体表现力和感染力是大有裨益的,同时,也有助于提升舞蹈作品的艺术魅力与艺术价值。

一、舞蹈作品表演过程中音乐的重要性

1.舞蹈表演与音乐的关系

在漫长的艺术历史长河中,舞蹈与音乐这两种艺术形式的发展一直是交织并进的。随着历史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才逐渐分化开来。音乐成为通过节奏、和声、复调、曲式等内容和形式创造艺术形象、传达思想感情、表现生活感受的系统化艺术门类。舞蹈发展成为一门多角度、多层次的综合性艺术门类,包含音乐、文学、美术、宗教、社会、绘画等多种因素。影响舞蹈作品创作的因素有很多,大体上有两类:一类属于舞蹈本体的范畴;另一类属于非舞蹈本体的范畴。

舞蹈本体指的是舞蹈演员的肢体,主要取决于舞蹈演员的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包含三个层次:一是舞蹈演员自身的生理条件,比如舞蹈演员的身材、相貌、气质等;二是必要的舞蹈技术,即舞蹈基本功;三是艺术表现力,主要指舞蹈演员对人物的理解、情感的展现等。非舞蹈本体指的是舞蹈演员的肢体表现,其受音乐、文学背景、舞台美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音乐对舞蹈演员肢体表现的影响最大。音乐在引起情感变化、启发思维想像、影响审美活动等方面的功能是很直接、很强大的。但是,这些功能必须作用在舞蹈演员身上才能实现。可以说,音乐与舞蹈的关系实质是音乐与舞蹈演员的关系。在舞蹈作品中,音乐对舞蹈创作的作用也主要体现在以上三个方面。首先,音乐能够为舞蹈演员提供一种律动的依据,引起舞蹈演员的情感变化,进而影响舞蹈演员的肢体表现。其次,音乐能够通过舞蹈律动对舞蹈演员的肢体表现和情感体验产生启发作用,进一步强化舞蹈演员的肢体表现力和感染力。最后,舞蹈演员把乐感外化为舞感,让舞蹈演员与观舞者同时享受美的存在。

2.舞蹈表演中音乐的“形”与“意”

音乐的表现手段中最基本的要素就是“节奏”与“旋律”,这两个要素构成了音乐的“形”与“意”。简言之,音乐的“形”就是音乐的外在组织手段和表现形式,“意”指的是音乐内在所包含的意蕴与艺术形象。在舞蹈艺术的范畴中,同样存在“形”与“意”的概念。舞蹈演员的肢体表现是“形”,舞蹈演员的情感体验是“意”。通过音乐与舞蹈的结合,能够使两者的“形”与“意”互相呼应、互相作用,最终形成完整的舞蹈形象。

音乐的“形”被称为音乐的骨架,取决于节奏。概括来讲,就是音乐运动中音的长短和强弱。比如,速度较快的音乐节奏会给人以活泼明快的感觉;速度较慢的音乐节奏会给人以优雅、闲适的感觉。在舞蹈表演中,舞蹈演员必须在音乐限定的时间长度内完成艺术表达。从表面上,音乐的节奏对舞蹈表演的时间做了硬性的规定。但是实际上,舞蹈在时空上的表演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舞蹈作为一门艺术,其时间概念都是虚拟的。舞蹈演员可以在规定的时间限制内,发挥自己对时空的想象力、寻找自身的灵活处理,达到音乐与舞蹈的“和谐一致”。这便是音乐节奏对舞蹈表现“形”的规定。当然,和谐一致并不意味着舞蹈的表现一定要与音乐的节奏对等。舞蹈演员可以随机应变,寻找节奏的弹性空间,进行个性化的舞蹈节奏处理。

音乐的“意”主要通过旋律来传达。旋律是乐曲的基础,也是舞蹈演员听到音乐的第一感觉。音乐与舞蹈在“意”的表达上具有一个相通之处——抽象性。在舞蹈表演中,演员可以利用音乐带来的无限想象完成肢体的表达。看舞者也可以借助舞蹈和音乐的想象力,对舞蹈演员的肢体表演展开丰富的想象,更加深入地理解舞蹈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内涵。此外,音乐与舞蹈还有一个相通之处,就是表达情感。在音乐作品中,每段旋律、每个音符都是有情感的。它们交织在一起将音乐要表达的情感充分展现出来。同样,在舞蹈作品中,舞蹈演员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这份情感才是最能吸引观众、感染观众的地方。舞蹈演员可以把音乐中蕴藏的丰富情感外化为肢体语言表现出来,也可以从音乐中获得很大的情感启发和帮助。舞蹈演员的最高境界就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音乐给了舞蹈演员“意”的启发,让其把难以名状的“意”之美转化成了有形的肢体,又通过有形的肢体传达出了无形的气韵。可以说,在音乐的启示和帮助下,舞蹈才能“形”“意”相融,散发出无限的艺术光芒。

二、音乐与舞蹈结合的必然性

在艺术领域,音乐、文学、美术、舞蹈等各种艺术形式都是相通的。音乐和舞蹈作为艺术领域中最主要的两门艺术形式,必然有许多相似相生的特性。可以说,音乐与舞蹈的结合是一种必然。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能够首先引起人们的注意力,刺激人的感官,进而引发人在情绪上的变化。与舞蹈作品相比,音乐更擅长抒发复杂、强烈的内心情感。但是,在艺术形象的塑造上,音乐具有很大的抽象性和模糊性,其表达或揭示的情感往往不易被理解。舞蹈有自己的外部形态,能够更加形象、直观地表现人的思想与情感,这一点,是音乐无法企及的,二者各有优缺。

通过两者的结合可以降低音乐的抽象性和模糊性,将音乐表达或揭示的情感外化为肢体表现,使音乐的情感内容表现得更加具体、更有感染力,也让观众有更直接的情感体验,加深观众对音乐和舞蹈内涵的理解。同时,也展现出两种艺术形式的综合魅力。从舞蹈的角度讲,音乐是对舞蹈的一种补充、一种辅助。当两者同步时,音乐对舞蹈演员起到了一种启发、帮助作用,大大增强了舞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当两者不同步时,音乐与舞蹈形成了一种冲击力,使情感的表达更有力度、更有内涵。音乐带给观众的情感体验存在于“想象”层面。通过舞蹈,可以把“想象”转化为“现实”,让观众从视觉和听觉上同时获得感情体验,并通过视觉对情感加以认识、区分和强调。

从舞蹈创作的角度讲,舞蹈本身就有节奏感和旋律性。舞蹈创作者可以通过节奏的编排协调、规范舞蹈表演者的肢体动作。一个成功的舞蹈不仅要能协调表演者的舞蹈动作,还要协调表演者的内心节奏,即便是独舞舞者也必须有自身的动作节奏和心理节奏。通过音乐,可以实现舞蹈节奏的编排。在音律的配合下,舞蹈形象可以更加细腻、深入地展现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此外,音乐还可以烘托舞蹈的氛围,使舞蹈表演有声有色。可见,音乐与舞蹈是相互交融、相互补充的,音乐与舞蹈的结合可以达到1+1大于2的效果。因此,只有认识到音乐与舞蹈结合的必然性,才能进一步促进舞蹈与音乐的交融与拓展。

三、音乐表现手段对舞蹈作品创作的作用

1.音乐能够渲染舞蹈氛围

在舞蹈艺术中,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是音乐的形体。音乐的风格与主题是为表现舞蹈主题、渲染舞蹈氛围服务的。舞蹈演员根据音乐的节奏协调、规范自己的肢体表演,更加真实、深入地展现人物内心情感。通过音乐节奏与肢体语言的完美融合,可以营造出一种舞蹈氛围,带领观众走进舞蹈演员的内心情感世界。同时,也可以让观众享受到二者结合带来的整体美感和韵律。这便是舞蹈创作者想要的氛围效果。

2.音乐构成舞蹈结构

音乐的结构比较复杂,音乐对于结构的要求也很严格。音乐的类型不同,结构也就不同。但这些结构有一个共同的作用,就是通过重复的手段来表现作品的主题和内涵。相比之下,舞蹈结构比较稳定、简单。一般情况下,舞蹈作品运用动作的层层递进、变化发展来表现作品的内涵和人物的情感。音乐与舞蹈的共同特性为它们的结合打下了基础。在舞蹈作品中,不同的结构会呈现出不同的表现特点。音乐结构可以构建出舞蹈结构的框架,规范舞蹈演员的肢体动作,使舞蹈演员的表演节奏、动作与形体达到高度统一。比如,音乐曲式结构的基本结构单位是乐段结构。在舞蹈作品中,最常出现的是复三部曲式结构。这种多次重复主题旋律的方式可以通过发展变化主题音乐,从不同的侧面深化主题,强调情感。成功的舞蹈创作者可以跳出音乐结构的框架,进行合理的创新,将舞蹈的风格提升到一个新的艺术高度。比如,在舞蹈作品中利用不同乐器组成的音乐结构,不仅能增加舞蹈的艺术魅力,还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3.调性影响舞蹈情感

调式是音乐思维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音乐作品中,调式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调节和规范所有的旋律或者和声。调式不同,音阶结构就不同,音乐呈现出的色彩与特性也就不同。舞蹈风格的变化同样建立在一定的调式基础上,舞蹈创作者要想创作出好的舞蹈作品,必须能够熟练驾驭音乐的“调式”。首先,要了解不同调式,比如大调式、小调式、五声调式所代表的不同的感情色彩。其次,能够熟练运用调式的转换来表达舞蹈作品的情感色彩。比如大调式的音乐应用于表达暖色调的感情,小调式音乐应用于表达冷色调的情感。此外,在舞蹈作品中,音乐调性的变化可以推动舞蹈剧情的发展和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入刻画。同时,也能将舞蹈创作者创作意图准确地表达出来,引起观众的情感起伏。基于同一种旋律下的音乐,调性不同,音域也明显不同,表达出的情感也就不同。需要强调的是,舞蹈作品中舞蹈的情感与音乐的情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而不能将舞蹈中情感的起伏变化等同于音域高低的变化。

4.音乐决定舞蹈风格

在舞蹈作品的创作过程中,舞蹈作品的风格很大程度上是由音乐决定的。音乐在节奏、韵律、调性等方面的特征可以起到烘托舞蹈氛围的作用,在整体氛围的感染下,最终决定舞蹈的风格。舞蹈创作者必须掌握相关的音乐特征,并能够充分利用音乐手段展现舞蹈的动态感,使舞蹈作品更加生动、有活力,进而创作出独具风格的舞蹈作品。在音乐的配合下,舞蹈才能充分展现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凸显舞蹈作品的结构特征和气质。同时,也使得舞蹈创作者独特的艺术风格更加有吸引力、感染力。

5.旋律体现舞蹈情绪

旋律的形式与人的语言的音调形式十分相近。因而,旋律在风格特点、音律、行进方向以及形态等方面最容易被人的感官所接受,对人类感官造成直接影响,从而有效引起人听觉的感受和情感的共鸣。在欣赏舞蹈作品过程中,旋律对舞蹈形象的情绪影响是很大的。尤其是旋律的走向,能将大舞蹈情绪发挥到极点,将舞蹈表演者与观众的情感联系得更加紧密,从而丰富观众的情感体验。通常情况下,向上进行的旋律线表达的是有紧张度和增长的情绪。向下进行的旋律线表达情感的力度相对减弱,代表放松的情绪。此外,旋律音域对舞蹈情绪的表达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不同音域的表现能够表达出不同色彩、不同程度的感情。音域的变化会直接影响舞蹈的空间动作,进而影引起舞蹈形象在情绪上的变化、在情感上的升华。合理地利用音乐旋律能够将舞蹈本身具有的独特的情绪与思想充分展现出来,带领观众走进人物的情感世界,更加深入地了解舞蹈作品的主题与内涵。对于舞蹈表演者而言,音乐旋律给他们带来了发挥的空间,有助于他们捕捉舞蹈的情绪。在音乐旋律的渲染和启发下,他们可以更加完整、深入地将舞蹈人物的内心情感释放、展现出来。

四、结语

音乐和舞蹈虽然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但两者有着许多共同的特质。因而,这两种艺术形式的发展一直是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的。通过以上阐述,在舞蹈作品的创作中,音乐表现手段发挥的重要作用已经不言而喻。舞蹈创作者和表演者应充分重视音乐表现手段的重要性,并且要全面、深入地学习音乐表现手段,加强音乐表现手段的运用。

参考文献:

[1]于平.舞蹈文化与审美[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叶纯之.从舞蹈音乐看作曲家与舞蹈家的关系[J].舞蹈论丛,1987(1).

[3]马婧.形神相依互得彰益——浅谈舞蹈与音乐之间的关系[J].音乐大观,2011(12).

[4]谭桂琴.《扁舞丹青》与《高山流水》——关于舞蹈中身体表演过程与音乐关系的再讨论[J].艺术评论,2011(4).

[5]张薇音乐表现手段对舞蹈作品创作的作用[D].中央民族大学,2013.

[6]李晓燕.舞蹈教育对大学生音乐素质培养的重要性——以星海音乐学院舞蹈系舞蹈与音乐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为例[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3(4).

[7]李贞华.音乐分析与创作导论[M].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音乐作品创作
咱也过回『创作』瘾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图力古尔及其音乐作品浅析
《如诗如画》创作谈
“我和我的祖国”中山市原创音乐作品
申雨鹭最新音乐作品《缘飞》正式上线
邓川推出中国风音乐作品《山河》
《一墙之隔》创作谈
创作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