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工匠精神”——让少数民族艺术大放异彩

2016-01-28 07:43:38岳莹莹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100081
大众文艺 2016年2期
关键词:大国工匠工匠精神少数民族

岳莹莹 (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 100081)



发扬“工匠精神”——让少数民族艺术大放异彩

岳莹莹 (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 100081)

摘要:随着《大国工匠》系列节目的播出,“工匠精神”迅速在各行各业找到共识,并发扬与传承。本文着重研究少数民族艺术之“魂”,少数民族艺术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少数民族人民对本民族文化艺术的执着追求,这种追求正是整个民族锲而不舍的“工匠精神”的延续。

关键词:大国工匠;工匠精神;少数民族;艺术

我国丰富的少数民族艺术是我国的文化宝库,它以各种艺术形式向我们展示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千古年来,这种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和对本民族艺术的热爱,才使得少数民族中文化的每一种艺术形式得以传承至今,这种自信与热爱正是“工匠精神”的完美诠释。

一、少数民族艺术的产生离不开“工匠精神”

“我国少数民族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1从蒙古族的蒙古包、藏族的布达拉宫到哈尼族的蘑菇房、壮族的吊脚楼;从二人转、锅庄到傩戏、花鼓;从刺绣、花毡到扎染、蜡染等等,这每一种文化与艺术形式的滋生无一不反映了一种执着与坚持。“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其地域环境和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2,由于生态气候、地理环境、生活习俗等多方面因素,无论是一件乐器和一种演唱形式的产生,还是一种工艺和一种建筑的实现,都是“工匠精神”在支撑着人们的思维,是少数民族人民执着、钻研、专注和坚守的结果。

二、少数民族艺术的发展与传承离不开“工匠精神”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传承至今,都要经过长期的发展与演变,这种演变就是在原有基础之上,将艺术形式、艺术作品越来越精致化、越来越细化,这正是“工匠精神”的精髓之处。精益求精、匠心筑梦,使每一个少数民族传承者的使命。如“少数民族美术,无论就民族性、造型性还是空间性等,都有其独特的艺术特征,并通过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和形式充分体现出来”3。如我国云南等少数民族擅长的蜡染工艺,用蜡刀蘸熔蜡绘花于布后,再去用蓝靛浸染,染后再把蜡去掉,布面将会呈现出蓝底白花、白底蓝花多种图案,在传承中人们发挥“工匠精神”,使作品更加细致入微,为防止蜡自然龟裂,让布面呈现特殊的“冰纹”,极具民族特色。“这些艺术作品包含有审美功能和非审美功能。”4又如很多少数民族中都保留了传统的刺绣工艺,如蒙古族、苗族、羌族等。然而每个民族刺绣的手法、图案和颜色却大有不同,这些刺绣图案会随本民族的图腾文化和信仰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别,“许多少数民族中都存在着图腾崇拜,并世代相传”5,蒙古族崇多为盘卷纹、万字纹、卷草纹、云纹等;苗族为太阳星芒纹、蝴蝶纹、铜鼓纹等;羌族如羊纹、虎头纹、太阳纹、如意纹、火纹等。“在古代,不论是西方还是东方,先哲们很少以美为话题谈及一个事物美还是不美。”6“而只有体现了人类进步的理想和愿望、符合历史发展趋势、显示客观规律和必然性的社会生活才是美的”7,这些纹样流传至今,是对美的诠释。蒙古包是蒙古族特色建筑,“从工艺品的审美历程来看,凡是产生年代久远的物品往往带有某种实用性”8。古老的蒙古包是帐篷,便于先民们逐水草而迁徙,但随着蒙古包的渐渐演变与发展,蒙古包建筑材料有所改变,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蒙古族建筑,更加精致、精细,更加注重文化的传承,而作为传承者,他们就是大国工匠,他们所传承的不仅仅是民族精神、伟大的中华民族的精神,还有“工匠精神”。

三、少数民族艺术的发展与创新离不开“工匠精神”

“艺术贵在创造性,这种创造更多地指以有形的物化形态揭示更丰富的精神内涵。”9“对于艺术的认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10少数民族艺术是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的“文艺工匠”要以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的姿态,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民族的等多优秀作品,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时代聚精神。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每个人心灵处有了源源流淌的“活水”,便有了创业、创新、建功、建树的“源泉”。这个“源泉”就是——爱岗精神、敬业自觉、精益求精、匠心筑梦。少数民族艺术如这些“大国工匠”,用它们勤劳的双手,追求极致,数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这些传承者、这些艺术家靠着传承、钻研,凭着专注、坚守,缔造奇迹。很多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的老艺人没有进过名牌大学,也没有拿过耀眼的文凭,他们却默默坚守、孜孜以求,在很多平凡的岗位之上,追求艺术领域的完美和极致。最终脱颖而出,跻身“国宝级”技工行列,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注释:

1.苏和平.《试述中国少数民族美术的发生与发展》.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4(5):84-88.

2.苏和平.《构建学校传统艺术教育体系》.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9 (4).

3.苏和平.《少数民族美术起源及发展特征刍议》.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4(6).

4.苏和平.《试论艺术教育的功能与效应》.民族教育研究,2005 (6):87-90.

5.苏和平.《水族审美意识探源》.贵州民族研究,2004(3):70-73.

6.苏和平.《中西艺术审美比较刍议》.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6 (6):136-139.

7.苏和平.《高校美育教学初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 (6):124-127.

8.苏和平.《试论我国南方少数民族的铜鼓艺术》.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5(6):65-68.

9.苏和平.《艺术人类学与艺术教育刍议》.民族教育研究,2008 (2):41-44.

10.苏和平.《少数民族艺术文化的现代传承研究——以民族艺术的教学为个案》.西北民族研究,2013(4):101.

参考文献:

[1]苏和平.《构建学校传统艺术教育体系》.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9 (4).

[2]苏和平.《试论艺术教育的功能与效应》.民族教育研究,2005 (6).

猜你喜欢
大国工匠工匠精神少数民族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大国工匠”张翼飞
上海企业(2016年11期)2016-12-23 13:13:23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环球时报(2016-03-10)2016-03-10 09:02:48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环球时报(2016-03-10)2016-03-10 09:00:10
《少数民族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