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昱 (国立政治大学 11605)
试论晚清小说理论的现代性
梁 昱 (国立政治大学 11605)
摘要:现代性问题涉及的领域较为广泛,包括金融领域、政治经济领域等等。文学领域的现代性最开始出现在“五四文学”的研究之中,后经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其实晚清小说就已涉及到了理论的现代性。由此开始,晚清小说作为现代文学的开端逐渐被接受。晚清小说在内容和小说形式等多方面较清代小说有着明显的区别,文章即就晚清小说理论的现代性进行相关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晚清小说;被压抑的现代性;现代性
晚晴小说现代性理论的提出主要来源于王德威先生。王德威先生在他的文学专著《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新论》中指出,现代文学的开端不应该是“五四文学”,而应该是“晚清小说”。
“现代性”是一个现代化的名词,我国传统文化中并没有出现过这样的词汇,直到19世纪80年代左右。80年代正处于我国的晚清年代,政治经济十分不稳定,大量的西方国家开始从经济和政治等方面侵入中国,并带来了大量的西方文化。“现代化”等词汇便从这一时期开始发展起来。从表面看,晚清小说并无特别明显的现代化特征,因此曾一度被划分为近代文学小说的范围内,而我国很长一段时间也认为中国文学的现代性始于“五四文学”。但事实上,晚清文学中对传统文学的挑战精神、追求民主、倡导对人性的解放等都是文学现代性的具体体现。因此,相关学者对晚清小说进了理论分析发现了其中的现代性,并且通过这种理论现代性的发掘发现了其合理性。晚清小说以梁启超的小说影响为最大,这一时期的晚清小说实际上见证了中国由近代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过程,带有明显的小说理论的现代性。
“现代性”具有丰富的内涵,卡林奈斯库将其定位为两部分:①资产解决的现代性。这种现代性指的是启蒙运动后的社会政治经济方面的现代性。这种现代性以理性思想为核心,提倡解放人性,由于是针对启蒙运动之作用而言的,因此,具有启蒙运动的启蒙现代性特征;②审美的现代性。审美的现代性较多的考虑启蒙现代性对人类社会的负面影响,他主张要坚持多元化、个性化和非理性化。两种现代化的定义在实质上是相同的,皆是表现人们对自我存在价值的重新认识和肯定,主张个性解放。19世纪80、90年代的中国受到了大量西方文学的影响。但由于中国当时特殊的国情,导致晚清小说一直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文学现代化发展缓慢且艰难。这一时期的晚清小说发展具有较大的矛盾性,一方面,晚清小说是现实社会的反应和批判,另一方面,它也借助了西方的文学特征,包括自然科学特征和美学特征等。
晚清小说观念的现代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时期:启蒙时期和追求现代审美时期。我们首先从启蒙时期开始介绍。晚清小说之前的清代小说之特色属于我国传统文化。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小说是“小道”,是文学的边缘文化,不能与一般文学相媲美,社会地位较低。19世纪末期,我国部分学者首次提出了要改变小说的社会地位和功能定位,《本馆附印说部缘起》(以下称《缘起》)一文通过对人性论、进化论的思想介绍,表示小说的发展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并着重介绍了小说中独特的文学审美特性。这篇文章的发表为晚清小说的发展及后来的小说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此后我国学者纷纷对小说的社会地位和概念等提出了新的看法,意图进行小说社会地位的革新。
启蒙阶段的晚清小说的关注点主要在小说的社会地位方面,随着晚清小说的进一步发展,人们逐渐开始将目光转移到小说主体上。事实上,《缘起》有指出小说具有其他文学所没有的独特的审美特征。这些审美特征赋予了小说独特的魅力,使得小说能够深受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欢迎。晚清小说的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其将社会现实与虚拟社会相结合,具有一定的想象力,体现了“创造力”。而晚清小说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主体内容上也出现了更多的变化。对比传统的小说,晚清小说对社会的批判意味更加强烈,谴责小说兴起并流行,小说多以夸张、反衬等手法揭露现实世界的黑暗和官场的恶习。
从晚清小说理论的范畴来说,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晚清小说的理论范畴涵括了西方的部分思想,包括先进的科学思想、写实思想等。梁启超等小说家甚至在运用西方文化思想的基础创造了新的概念,体现了晚清小说理论的新变化。在小说的形式上,晚清小说更多的是以专论的形式展开。这种专论形式的小说虽然不一定比传统小说更加优秀,但是在现代性的角度上来看,这种小说更加注重理性而非感性,在辩证思想上也更加完善。而理性、辩证思想正属于现代化的思想,这些特征不仅为晚清小说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入手角度,也指明了中国当时小说的发展方向,正是现代文学的起源。
理论的现代性需要以理论自觉为基础。所谓 “理论自觉”指的是小说能够根据某一特征自觉上升为一门学科。在这方面来说,晚清小说并没有达到这一高度,但是却略有涉及。梁启超曾经在某一报刊中指出,为了更好的促进小说的小说,报社应该另辟“论说”一栏用以报道小说的评论。梁启超的本意是扩大小说研究的范畴,这与20世纪后的小说发展情况是相一致的。可见虽然晚清小说的理论自觉性不足,但已经模糊具有了建构理论体系的思想。
此外,晚清小说的评论手法也具有较强的现代性。传统的小说批判方式主要以评点为主,此外还有诗词评论等。传统小说的评论以批评人的直觉感受为主,具有感性等特征。晚清小说的批评方式较多的参考了西方的思想观和价值观,更加注重理性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运用。理性和逻辑性是现代小说评论甚至是现代社会的中心思想,因此可以看出,晚清小说的评论手法具有较强的现代性。
综上所述,晚清小说产生于社会动荡的19世纪和20世纪,这一时期的社会环境,包括西方文化的渗入都对小说的形式、范畴等多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使得晚清小说理论具有较强的现代性,为后代的小说及文学现代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参考文献:
[1][美]王德威著,宋伟杰译.《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晴小说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16.
[2][美]卡林奈斯库,顾爱彬,李瑞华译.《现代性的五副面孔》.商务印书馆,2002:9.
[3]白鹏.对“没有晚清,何来‘五四’?”的质疑——评王德威《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新论》[J].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67-70.
[4]吴智斌.晚清小说理论变革中的中西比较语境考察[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4:106-109.
[5]唐宏峰.在“现代性”理论框架中的“晚清”——对近代小说研究近况的考察[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0,06:15-22.
梁昱,工作单位:国立政治大学,职务: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小说。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