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 琳
(南京大学体育部,江苏 南京 210093)
和谐体育教学之研究
谭 琳
(南京大学体育部,江苏 南京 210093)
本文基于和谐理论视角,对和谐体育教学缺失及和谐教学建构的问题展开了研究,旨在为实现和谐教学,推进新世纪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依据与参考。
和谐;体育教学;缺失;构建
和谐教学是指教学过程中,各教学要素配合合理、恰当,达到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形成一种强合力,以促进教学质量提高,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教学模式。美在于和谐,和谐教学反映的是一种良好的教学状态,实质是一种教学模式,也应是一种思想、一种理想、一种追求。反观现实体育教学,不和谐教学处处可见。师生关系上,过去教师绝对权威,学生只是被动受训者;现在的学生是绝对中心,教师走下神坛,是自然仆人。教学目标上,过去强调社会需要,无视学生身心需求与个性发展,现在是强调个体需要,个性教育,将个性教育简单化、片面化、表面化、扩大化,甚至曲解为兴趣教育、放弃教育。教与学关系上,过去是重教轻学,现在是重学轻教,“放羊式”教学泛滥。教学内容选择上,过去强调健身性与教育性,多选择发展体能项目,现在是强调趣味性与娱乐性,多选择轻松、愉快且运动量小项目,体育课有沦为娱乐活动的倾向。教学方法运用上,过去是“传习式”教学方法,现在是否定传统教法,将一些更适合于“智育”类学科的教学方法不加审视与区别地推销运用在体育教学领域。教学评价上,过去强调刚性评价,忽视柔性评价,现在是只要学生上课就及格,至于体质是否增强、技能是否掌握、运动负荷是否科学则被日益淡化。教学改革偏离了正确方向,走进了误区,当今学生体质下降、运动技能下降、意志品质下降一定程度与和谐教学缺失相关。因此,对和谐教学问题展开研究具有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2.1 历史原因:传统的思维方式制约
所谓思维方式,就是主体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认识和把握客体的思维模式,是主体把握客体的中介。思维方式也可以理解为人们认识与处理问题的视角。思维方式一旦形成,就顽强地存在人们大脑之中,渗透进了人们的意识结构里,在人们思考问题时发挥着“牵引器”与“制导器”作用。因此,从思维角度审视,导致和谐教学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受传统“二元对立”思维方式影响。“二元对立”思维方式最显著特点是将事物划分为2个方面,并将2个方面对立起来,对其进行非此即彼式的选择,或分裂开来进行分析,结果“正面”被肯定,“负面”被打击,最终走向单极化。反观体育教学存在的诸多不和谐现象,深究根源,是受“二元对立”思维的影响,将对立的双方进行非此即彼的选择,结果导致教学改革总是陷入忽“左”忽“右”的怪圈。
2.2 现实原因:对新教学理念的误读
当下国外新教育理念大量被引入学校体育领域,这对指导我国体育课程改革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因国情差异,教育培训不到位,广大体育教师对一些新理念并不熟悉或一知半解,结果导致了教师认识混乱、迷茫,产生了种种误解。譬如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理解为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就是上帝”,认为现代教学已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将个性教育理解为兴趣教育,认为体育课程必须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将兴趣推向了极致。将快乐体育理解为就是让学生玩得痛快、乐得开心,无需付出努力,克服困难。将“学”比“教”重要理解为“教学可以没有教师,但决不能没有学生”。把“会学”比“学会”重要理解为学生是否掌握运动技能无关紧要。将教学方法改革理解为对传统教法的全盘否定,对现代教法的全部接纳。将重视学生运动参与,情意表现理解为只要学生参与、情绪高涨即好,认识的偏误必然导致教学行为偏差。
2.3 内部原因:教师自身素质的限制
创建和谐教学不仅需要教师具有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及实干精神,还需要教师拥有和谐教学理念,具备和谐教学能力。但不可否认,受市场经济负面影响,部分教师职业品质、专业素质尚准备不足,难以适应和谐教学需要。例如,受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影响,部分教师敬业精神与责任心减退,精力转移,重功利、轻责任;部分教师不学习、不钻研,按于现状,不思进取,对教学工作马虎敷衍,得过且过,采取“放羊式”教学。因此,不和谐的教学,尤其是“放羊式”教学存在,其内因是与教师敬业精神、责任意识缺失,能力与水平不够所致。
2.4 外部原因:学校体育环境的制约
人是环境产物,学校体育环境优劣对教师影响很大。尽管国家一直都重视学校体育,颁发一系列文件,采取了许多重要的措施,但受应试教育影响,学校对体育人力、物力、资金投入少;体育教师工作没有得应有尊重与认可。在学校,他们地位低、待遇差;在职称、晋升、评优诸方面,难以做到与其他学科教师一视同仁;学校对体育教师考评存在着重训练、轻群体,重研究、轻教学倾向。学校体育坏境不尽人意会挫伤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诱导教师将精力转向对硬指标的追求。
3.1 转变观念,实现思维方式的变革
创建和谐教学,首先要转变观念,突破传统思维方式的禁锢与束缚,实现思维方式的变革,确立和谐的思维方式。和谐思维与“二元对立”是2种不同性质的思维方式,“二元对立”思维坚持以斗争哲学思想为指导,遵从否定性原则,崇尚“东风压倒西风”。和谐思维则坚持是以和谐哲学思想为指导,遵从和谐性原则,崇尚平衡统一,用和谐思想方法分析事物,解决问题。从和谐思维审视教学,教学要素关系并非是相互割裂,水火不相容,而是共生共存,对立统一的。对立要素的存在是和谐教学构建的基础,是推动教学场域不断发展的动力,只有教学各对立要素有机融合,相互补充,才能有效调动师生双方教与学的积极性,使教学的向心力与合力得到高度的凝聚与整合,从而创造一个既充满生机活力,又严谨有序的良好教学状态,达到教学美的理想境界。相反,追求同一,贬低对立要素作用,对矛盾双方采取非此即彼的态度,只能窒息课堂教学生机,使教学的向心力与合力离异与耗散,导致课堂教学由于和谐缺失而陷入萧条冷落、单调乏味或混乱无序、放羊式教学泛滥的两极状态,教学质量丧失;教学改革也会由于追求同质同一而偏离正确方向,误入歧途,走向单极化的死胡同,而不可能出现具有真正积极意义的改革繁荣,只能是陷入停滞不前或虚假繁荣。教学要素之“和”促发展,失“和”抑发展。因此,我们应运用和谐思维方式去认识处理教学要素之间矛盾,使教学各对立要素由对立走向融合,从否定走向共存。
3.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道德素养与专业水平
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无疑,推进新世纪体育课程改革深化,实施和谐教学的关键核心是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素质水平。其一,要加强师德建设,引导教师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其二,加强教师专业素质建设,提高教师实践和谐教学的能力与水平。其三,提高教师研究和反思的能力。在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会遇到了一系列新问题,这需要教师结合实践,进行研究和反思,回顾成败得失,总结经验教训,只有善于对问题的研究与反思,才能避免重蹈覆辙,走弯路。
3.3 优化学校体育环境,营建和谐教学适宜场域
和谐教学构建不仅需要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同样要重视校园体育环境的建设。学校应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重视学校体育工作,加大对体育的投入,不仅要注重学校体育硬环境建设,为体育教学提供所需场地设施器材,更要注重加强学校体育软环境建设,重视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改善体育教师地位与待遇,建立体育教师培训进修制度向教学倾斜的导向机制,把被弱化的教学“软”指标转化为刚性的“硬”指标。学校体育工作得到重视,教师工作环境得到改善,将会激发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3.4 实践和谐教学,坚持教学要素的和谐统一
构建和谐教学须坚持教学要素的和谐统一。其一,坚持师生关系的和谐统一。师生关系和谐是和谐教学创建的基石,没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无法实现和谐教学。坚持师生关系的和谐,须摈弃教师是“中心”、学生是“上帝”两种极端观点,建立尊重理解、互信互爱、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只有师生关系和谐,才能创建和谐教学。其二,坚持教法与学法的和谐统一。教师既不能重教轻学,扼杀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也不能重学轻教,忽视教的重要性,更不能把重视学法曲解为让学生自学,放弃教师教的责任。坚持教与学的和谐统一是防止“填鸭式”“放羊式”教学的必然选择。其三,坚持社会需要与个体需要的和谐统一。教师既要固守社会需要的领地,又要拓展学生需要的疆场;既要满足学生兴趣合理要求,又要善于培养学生新兴趣,将学生兴趣满足与兴趣培养有机结合;既要赋予学生自选内容的权利,又要提供必选内容,将自选与必选内容有机结合;既要遵循教学原理,组织学生统一练习,又要因材施教,指导学生自主练习,将统一练习与自主练习结合;既需要按照教学目标对学生提出统一的基本学习要求,又要依据学生个体差异提出不同的个体要求,将统一要求与个别要求结合,做到社会的需要与学生个体需要的两者兼顾,协调发展。其四,坚持传统教学法与现代教学方法的和谐统一。我们既不能以传授取代发现、探索,以知识取代能力,否定现代教学法价值;也不能将发现、探索取代传授,将能力取代知识,全盘否定传统教学法的作用,而应是取长补短,吸取各自精华,实现各教学法的优化组合。其五,坚持刚性评价与柔性评价的和谐统一。我们既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刚性评价标准,并在实践中严格执行,充分认识弱化刚性评价是不可取;同样需要制订出合理的柔性评价标准,并利用柔性评价激励学生刻苦努力学习,同时要防止柔性评价误用与滥用。
强健学生体魄,健全人格,培养合格人才是学校体育应肩负的社会责任,要承载起这一使命,须从提高教学质量,从创建和谐教学入手,这是社会对学校体育的期待。
[ 1 ]李秀宝.和实生物 同则不继[ J ].求是,2005(17).
[ 2 ]王兵红.浅谈运用“和谐教育思想”的方式与载体[ J ].辽宁教育,2010(3).
[ 3 ]卢尚建,肖正德.和谐教学的基本特征及其实践诉求[ J ].教育评论, 2008(1).
[ 4 ]段健之,梁晔,安福秀.中国学校体育改革路向思考——卢元镇教授访谈录[ J ].体育学刊,2007(8).
[ 5 ]刘礼宾.“二元对立”思维的隔绝及其在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呈现[EB/OL].http:// www.hhfg.org/fjywh/f660.html,2009-11-23.
[ 6 ]许锋锋.创造和谐: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J ].华人时刊,2015(11).
G807.0
A
1674-151X(2016)10-080-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6.19.042
投稿日期:2016-09-12
谭琳(1982—),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奥林匹克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