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子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新媒体发展与宣传新平台建设研究
陈云子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当前出现了一个具有时代性的名词“新媒体”。对于新媒体来讲,它具有许多符合时代的特性,即:交互性、开放性、及时性以及碎片化等,因此,它给宣传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鉴于此,笔者就针对当前新媒体发展以及宣传平台的建设做一个简要的分析,供读者参考,以便我国新媒体发展以及宣传平台建设更好的发展。
新媒体;宣传平台;网络技术
2015年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思政研究课题。
对于新时代的我们来讲,对新媒体都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也就是在一般情况下所指的数字电视、数字杂志、网络、手机短信、桌面视窗等一系列以互动传媒为特点,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具有一定创新形态的媒体。我们都知道,在过去传统意义的媒体由户外视频、电视、广播以及报刊所造成的四大媒体,但是,自从新媒体产生以后,人们便给予它一个形象的名字,那就是“第五媒体”。在新媒体刚刚开始的2013年,重庆市科协就在微博、微信以及网站等一系列的平台建设上进行初步的尝试,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说起微信我们大家并不陌生,我们都知道,微信无论是在发送文字上,还是在发生图片上速度都非常的快,除此之外,它还是一款支持多人语言对讲的手机聊天软件。据不完全数据统计,使用微信的客户已经高达6亿之多,并且每日的活跃度也非常的高,已经超出一亿之多,换一种说法,我们可以将微信看做为人们新生活的一种方式。对于微信来讲,它既然有那么多的优点,所以,我们要将这些优点进行科学有效的利用,例如我们可以利用微信便捷、及时的特点,开通微信公众平台,根据我们所要宣传的内容,建立相应的专栏,并且每天定时定量的发送几条图文、语音信息以及视频等,从而实现各类工作者以及相应的爱好者与社会公众的互动以及交流,如此以来,宣传工作的时效性必然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对于“微博”来讲,从它的字面意思我们就可以看出,所写的内容相对来讲简短,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句话博客,用户在这个平台上可以对信息进行传播以及分享。据官方统计,在2013年低,我国微博用户以及高达2.8亿之多,由此可见,微博是大多数网民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鉴于此,我们必须要对微博建设给予高度的重视,首先,为了了解微博,我们可以组织专门的人员到专业机构去进行学习;其次,聘请在微博方面具有一定权威的专家来进行相应业务的培训,培训内容可以涉及到所有微博的知识,例如,微博的创办、作用以及运行等一系列的问题,在专家的指导下,动员系统各个单位都要开通相应的微博。再次,运营推广工作必须要进一步加强。对于运营推广工作来讲,我们可以聘请高水平的专家来进行微博管理、运营等一系列的工作,在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组建相应的微博专家库、组织专家回答网友提出的一系列问题、针对微博宣传口号进行有奖征集活动等不同的方式,来科学有效的扩大微博的知名度以及提高微博影响力。
我们都知道,目前计算机已经得到了普遍的使用,据不完全数据统计我国当前使用计算机的用户已经超过了6亿之多。单单从数字上来看,我们就不难发现,只要我们占领了网络的制高点,那么,我们就有可能掌握宣传的主动权。鉴于此,我们在网络宣传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到如下几点:首先,不断与外界联手,例如于中华网、华龙网、新华网等一系列具有影响里的网络媒体签订相应的合作协议,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争取全国不同知名网站对宣传工作的支持。其次,不断加强网站的建设,例如,我们可以创办相应的专题网页,并委托相应的专业机构对相关的网站进行改造或者是升级,如此以来,组织新建的一些网页、网站以及网络平台都会得到科学有效的拓展。再次,,打造亮点品牌,例如可以和一些大牌的网站合办一些相应的节目,还可以邀请一些专家在网络直播间进行网络在线访谈,给予广大网民普及相应的知识等。最后,创办一些数字杂志,并将这些杂志在那些知名度相对来讲比较大的网站上进行发布,如此以来便会大大的提高改数字杂志的知名度。
对于LED屏幕来讲,我们都非常的熟悉,它是新媒体在户外宣传的主要平台,它的覆盖面积相对来讲比较广,所以,它在一定程度上大大的增加了受众的人数。对于LDE屏幕宣传来讲,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积极联合当地相对来讲比较大的传媒公司,制定较大的屏幕,每天都要进行不低于120此的滚动。其次,不断加强在广场、社区、车站以及居民小区等一系列的地方LED屏幕的建设,如此以来,便可以进行长期的宣传工作,这些宣传可以是字面的宣传,还可以是视屏宣传。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在新媒体环境下必须要紧紧的抓住微博、微信、网站以LED屏新媒体的管理工作,还要不断探索手机宣传、网络书屋宣传等一系列方面,以便宣传平台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
[1]蒋研川,肖铁岩,凌晓明.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现状及引导策略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
[2]仰义方.新媒体时代的国家治理:机遇、挑战与应对[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报.2014(05).
[3]周葆华.社会化媒体时代的舆论研究:概念、议题与创新[J].南京社会科学.2014(01).
陈云子(1985-),女,汉族,江苏盱眙人,东南大学公共管理硕士,讲师,单位: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