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不再是教师的独角戏

2016-01-27 19:53李晓琴
新课程·上旬 2015年12期
关键词:交流课堂教学课堂

李晓琴

回顾从前的课堂,学生就像带着枷锁的囚犯,虽然解放了他们的耳朵,却堵住了他们的嘴巴,捆住了他们的双手,教师似威严的教官,短短的40分钟扮演相同的角色,还是意犹未尽,而对于学生却是那般漫长。叶澜教授曾说过:“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课堂作为教育活动的主阵地,它是人们交往活动中更特殊、更重要的一种。因此,交流互动可以看作是课堂教学的本质,每个参与课堂的人都是作为主体而存在的,每个人都应具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飞扬的个性。只有这样的课堂才会促使学生真正乐学、善学、会学。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走下去”“蹲下来”与学生真情交流互动,不再唱独角戏。

一、解放学生,创设互动交流环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与人的交流总是需要一定的环境,想要交心,真诚不可缺,回顾传统的课堂,面对几十个学生,我们要求他们端坐于桌前,双手或背后或轻放于桌上,连角度都做了要求,发言要举手,没得到允许不准讲话,正是这些刻板、拘谨的课堂行为规范,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压抑和束缚感,也因此造就了不平等的师生关系,课堂交流互动无法进行;面对此情此景,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以平等的心态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索取知识、获取能力。所以创设平等、和谐、愉悦的课堂环境是我们与学生交流互动的前提,怎样才能拥有这样一个环境呢?首先我们应该走近学生,以平等的姿态做他们值得信任的朋友,消除学生的心理重压,让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问、敢辩、敢写,使他们在无拘束、无压力的课堂上自由地学习,使他们的五官、思想都得到真正的解放。如,在学习《景阳冈》一课时,作者对于武松打虎的动作描写相当精彩,我们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或是在小组中去领悟,然后将武松的一系列动作让学生真实再现,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最主要的是还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了兴趣才会阅读,有了阅读才有思想,有了思想才会交流,有了交流才会发生互动。其次,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激励者、合作者和点拨者,即我们在课堂中既是学生的学习伙伴,又担任着他们学习知识、确定目标、方法运用的指导者;既是课程教材的开发者,又是学生潜能的发掘者。我们通过平等地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发表个人的见解,与他们分享自己的经历,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融洽,使课堂环境更加宽松、民主,消除了他们对权威和失败的畏惧心理,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做课堂的主人,大胆参与、积极思考、勇于交流,让课堂精彩纷呈,迸发个性的火花。

二、发散思维,扩大互动交流空间

在传统的课堂上,我们总是采取单调的问答式教学,整节课都被老师大量细碎的提问搞得晕头转向、筋疲力尽,忙着翻书、查阅教材,绞尽脑汁,唯恐不及,学生的个性思维得不到拓展,个性得不到张扬,久而久之便会产生厌学情绪。如果教师在课前做预设时,能设计一些“大问题”(所谓“大问题”即粗线条式的问题),这种问题应该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发散性、可选择性,语文教材有着丰富的内涵,答案并非只有一个,教师要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进行思维,要鼓励学生启迪智慧,转换角度、多方面地去探究,去追寻与众不同但又合情合理的答案。如,在教学《临死前的严监生》这一片段时,只需板书交流一个问题:严监生之我见,我们就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角度入手,可以评价人物,可以谈论作者的写作特点,可以感情朗读,可以谈谈自己对古典文学的见解等等,这样的粗线条问题的设计给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所取得的课堂效果不会输于传统课堂。所以课堂中对于问题的设计思路可以更宽一点,让学生对解决问题做策略的选择、材料的选择、思路的选择,而不仅仅是对某一具体操作方法的选择;当教师把“大问题”和发散性问题抛掷给学生时,就如同给学生开辟了一个偌大的陌生领域,学生可以放开手脚,放飞思想,尽情将自己的所得与大家分享,交流互动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激发兴趣,感受互动交流的愉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的就是兴趣对于求知的强大魅力。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课堂教学永恒的追求。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源于需要。人们对客观事物的需要及需要的强烈程度,决定着兴趣的有无及兴趣的强弱程度。所以当学生在宽松愉悦的互动交流课堂中感受到了心情的愉悦、教师的鼓励、同学的赞许,自信心得到极大提升之后就会主动对这样的课堂产生兴趣,对课堂的兴趣就是对知识的兴趣,只要把握好激发兴趣的时机,有机结合教学内容,做到适时、适地、适人、适度,让学生在愉悦中启智益性,就能让课堂在愉悦中迸发知识和探索的火花,让学生在情趣教学中变得乐学、爱学,最终让他们在“有趣”中“有得”。

教学是一门艺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当我们静下心来感受它的魅力时,更应该明白我们需要做点什么,思考—实践—再思考,思考会让我们睿智,实践会让我们困惑和喜悦,再思考也许就是贯通了。

参考文献:

李仕沐.浅谈新课程下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J].东方企业文化,2012(04).

编辑 薛直艳

猜你喜欢
交流课堂教学课堂
如此交流,太暖!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