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脑风暴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016-01-27 16:05汤逸清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15年12期
关键词:头脑园本风暴

汤逸清

一、问题的提出

进入21世纪,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聚焦点。研究和实践一再证实: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更多是在在职阶段获得的。教师的专业发展应着眼于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提高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挥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作为一所建园三十年的安徽省一类一级幼儿园,从园本教研的研究现状来看:无论是理论还是制度、形式还是内容,都积累了很多有效的经验。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仍然需要不断地研究和探索。其中最迫切需解决的问题是:随着幼儿园教师队伍的逐渐“大龄化”(一线教师的平均年龄为40岁,35岁以下教师只占全园教师总数的20%),教师的专业成长进入了瓶颈期。这些教师在经历了职业生涯的新手阶段、高级新手阶段、能胜任阶段、熟练阶段之后,如何从十几、二十几年的教学活动中找到新的成长点?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就是在“教研的有效性”上进行实践、研究,探索如何进一步发挥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主动性、创造性,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有效地实现教师在“后教学胜任阶段”时期的专业化成长。

二、现状的分析

在以往我们经常采用的专家引领式、问题式园本教研活动中,由于群体成员心理相互作用影响,所以易屈于专家权威或大多数人的意见,形成所谓的“群体思维”,削弱了个体的批判精神和创造力,容易打击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园本教研内容或多或少带有了一定的指令和预设色彩,致使教研成果受限,没有真正地指向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实际遇到或者存在的问题。教师缺乏参加园本教研的积极性,未能成为研究的主体。导致教研活动的效率不高,过程不够细致、深入。

为改变这一状况,我园积极尝试在园本教研活动中有效运用“奥斯本头脑风暴法”(以下简称头脑风暴法,也称自由思考法、诸葛亮会议法),让参与者能够无拘无束地提出问题并相互启发,集思广益思考各种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发参与者的思考和创造性,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面将从理论简介、研究活动实录这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三、研究过程

(一)理论简介

“奥斯本头脑风暴法”是由美国创造学家A·F·奥斯本于1939年首次提出、1953年正式发表的一种激发思维的方法。

“头脑风暴法”有一条原则:不得批评仓促的发言,甚至不要有怀疑的表情、动作、神色。由于女性教师都有要面子、自尊心强的特点,所以这个原则在以女性为主要人群的幼儿园群体中同样非常适用,每个人都能畅所欲言,提出大量的新观念。

心理学理论认为:在有竞争意识的情况下,人的心理活动效率可增加50%或更多。人的竞争意识会促使每个人争先恐后,竞相发言。因为人类都有争强好胜心理,尤其是在以女性占绝大多数的幼儿园群体中。

(二)研究实录

以往我们经常采用案例式、专家引领式、问题式、集体备课式等教研形式,而在教研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同学科领域、不同性格特点的教师从每种形式中受益的程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应该根据学科、教师的特点,灵活采用有针对性的教研形式。同时,不断创新出教师感兴趣、愿意参加、能全情投入其中的教研形式,以满足教师的发展需求。真正调动教师教研的积极性,成为研究的主体;使园本教研内容少一点指令和预设色彩,真正指向解决教师教学中的问题;加强教研活动的实效性,让教师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达到学习、交流、分享、共赢的效果。“一人独思,不如二人同想;二人同想,不如三人共议”,最终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和专业成长。现摘取两段有效运用“头脑风暴法”进行园本教研的研究实录进行论证说明。

1.研究实录之一:“有效园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化成长”研讨沙龙。

研讨人员:本园教师,市、区教研室专家。

研讨宗旨:合作共研、共享智慧。

研讨形式:面对面、人人参与、合作体验式的研讨。

研讨流程:包括热场舞蹈、头脑风暴、团队协作、畅所欲言、共建智慧树、专家点评六个环节。

按照“头脑风暴法”的要求和原则,参与此次研讨活动的人数控制在40人左右。同时,活动对象均为专业的学前教育工作人员以及教科研专家。因活动实际需要,时间比计划的时间延长了一个小时。

同时做好以下四项准备工作:

(1)明确活动主题。

(2)将设定的主题提前通报与会人员,让与会人员有一定的准备。

(3)选好主持人。

(4)参与者有一定的研讨经验,懂得活动提倡的原则和方法。

活动过程中,围绕“有效园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化成长”这一研讨主题,与会教师手捧一杯香茗,闻着杯中袅袅飘出的一缕缕茶香,在轻松、和谐、愉悦的意境中大家交流着、分享着。大家分别从园本培训、个人成长、赏识教育、目标激励等方面出发,分享自己教育心得,畅谈教育收获。整个过程遵循“头脑风暴法”的规则:禁止批评别人的意见;提倡自由思考,天马行空,异想天开;观点意见越多越好;引发联想,补充完善。整个研讨过程,全部有摄像机和会议记录全程拍摄、记录,留于会后再进行微格研究。

如在针对“什么是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团队的关系”这一问题的讨论中,有的老师举例说:在全区教师仪态仪表礼仪大赛中的心得体会,真正体现了一个团队的精神和力量:服装、编排、绘画、剪纸、舞蹈等等,各展所长,把每个人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团队力量才能无限。有的老师则说:在户外拓展中最能体现“个体成长和团队的关系”,特别是游戏:信任背投、高空跨越断桥等,而整个幼儿园就是一个大的团队,每个教研组就是一个小的团体。团体活动就是幼儿园开展的各项活动,如早操比赛、地震演练、六一庆祝会、庆元旦教师联欢等。每个教师付出心血,紧密合作,珍惜荣誉,在团队活动中得到快乐和感悟中得到升华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在集体协作环节,通过头脑风暴的集体智慧,每个小组用图画、短剧的方式诠释了对园本培训的理解。

小班教研组主题是“集思广益——问题来源于实践”。每位教师将自己的观点写在小纸片上,进行阐述。邱老师:“因材施教是教育的根本,关键词是尊重、耐心。”朱老师:“每个人都需要鼓励和肯定,在培训中得到鼓励、帮助,及时发现自身问题,从而增强该教师的信心、积极性,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郑老师:“每一次的园本教研中,我们互相借鉴、互相学习教育教学经验,提出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并寻找答案,最终运用到实践中去。”董老师:“合格的教师需要去发现每一个孩子的优点,合格的领导也要善于发现每一位教师的长处。”

中班教研组主题是“缺一不可”。每位教师手持五官中的眼睛、鼻子、嘴、耳朵图片,以小品“谁的功劳大”的形式展示出来。“眼睛”说:没有我,看不到精彩的世界;“鼻子”说:没有我,闻不到味道;“嘴巴”说:没有我,无法交流……老师们借“五官”之口表达了在园本教研中,每位教师都发挥着自身作用,就像眼睛、鼻子、嘴、耳朵一样,缺一不可。

大班教研组展示了一幅烟花图,用不同形状、音符、数字寓意每位教师在园本教研的过程中,在头脑风暴的活动中,都平等地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达到学习、交流、分享、共赢的效果。

最后,所有参加活动的人员拿到了一张苹果型的卡片,并将自己认为对“个人专业成长”最有效的一个关键词写在上面。在音乐声中,大家将这张卡片贴在了一棵象征着合作、分享的智慧树模型上,共同建成了一棵智慧树。活动现场还分享了事先拍摄的采访视频:通过屏幕,市、区教育局的领导向所有参加研讨活动的教师表达了对于园本培训的看法和期望。

最后,市、区教研室专家们就本次沙龙活动进行了点评,对研讨活动中教师所表现出来的睿智、风度和积极参与的态度给与了极大的鼓励,并希望将这种活动模式进行复制和推广。此次研讨沙龙中,全体参与者通过“头脑风暴法”,聚焦“教师专业成长”的相关问题,各抒己见、全体参与,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时间和空间,得到了一种被关注的成就感,真正成为了园本教研的主体。

2.研究实录之二:电子备课研究。

研讨地点:幼儿园电子备课平台、QQ群。

研讨人员:全园教师。

研讨主题:电子备课与教师专业化成长。

研讨宗旨:合作共研、共享智慧、人人参与、合作体验。

研讨形式:通过网络平台,在虚拟的空间里和同伴、和自己进行头脑风暴。

研讨流程:分领域备课、集体研讨;分领域修改、资源共享。

教师要成长,就必须学会“与同伴对话”和“与自己对话”,所以在我园的电子备课研究活动中,教师们通过网络平台,在虚拟的空间里,和同伴、和自己进行头脑风暴。

教研组、年级组、课题组是教师主要的对话空间,没有年级与年龄的界限,也不需要专门约定时间、约定地点,大家在网络上就可以随时畅所欲言,交换看法,共同讨论,促进自我的深层次反思。同时这种对话还可以帮助教师寻找团队中的学习榜样与楷模,发现丰富的、适宜于自我发展所需的学习和教育资源。把语言转化为具体的图像或者表格,分组讨论,用团队的协作和集体的思考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在电子备课中我们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缺一不可——一个都不能少,使教师从旁观者到参与者。

(2)以点带面——用一个人的智慧火花点燃集体的激情。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问题研究中实现专业成长。

(3)集思广益——电子备课命题,去听听教师的声音,问题应来源于实践。

备课模板和传统的备课本基本一致:但除了月或周工作重点、工作计划、总结、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以及活动延伸外,还有两个特定的栏目:我的修改和我的反思。

这样,在电子备课中运用“头脑风暴法”,教师们可以大胆修改备课内容,将自己的想法和反思提出来和大家自由讨论,直到自己和大家满意为止。并且可以设置自己想要的字体,颜色等,轻松突出重点、难点,让人看来一目了然。不仅有效避免了个人备课的狭隘,还通过对网上资料的搜集整合,汲取精华,进行了资源共享,丰富了教学资源。因为网上集体备课操作简便、交流畅通的特点,教师可以投入更多的精力深入钻研,精心设计,既提高了办公效率,又引领了全员参与。这样的备课是开放式的、论坛式的、互动式的、更是共享式的,方便了大家相互探讨学习,切磋借鉴。这是一种深度对话,浓郁了教研组的研究氛围,既提升了备课质量,又促进了群体研究的深入展开,让群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在研究的过程中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只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我们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在科学理念指导下进行的头脑风暴,可以产生关于任何特定主题的丰富多样的想法,因为每个人都是如此神奇般的独一无二,都有能力进行无数独特的不同联想。

我园的园本教研活动正是通过积极尝试运用“头脑风暴法”,顺应了教师在“后教学胜任阶段”时期专业化成长的迫切需求,有效解决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很多实际问题,提高了教师创造性表现的能力,营造了自由开放、轻松有趣、相互激励的氛围,提高了工作效率,取得了可喜成绩。这种形式不仅与幼儿园园长、幼儿园教师的知识背景、工作特点和思维方式相匹配,而且以幼儿园作为研究的基地,以幼儿、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从本园的实际出发,整合了本园的资源优势,调动了教师参与园本培训的积极性,提高了园本教研活动的实效性,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可以说,我们是根据园情走出了一条“以园本教研促教师成长,以教师成长促优质教育”的独特之路。

猜你喜欢
头脑园本风暴
基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幼儿园园本课程研究
头脑对对碰
头脑对对碰
头脑对对碰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头脑对对碰
园本课程开发的迷失与回归
《风暴中奔跑的树》
运用多元智能构建园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玩转脑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