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人工智能迎来大时代

2016-01-27 11:24陈希琳许亚岚
经济 2016年2期
关键词:人工智能机器人智能

陈希琳++许亚岚

现在国内正在飞速发展的智能家居行业,已经开始不知不觉地影响了许多人的生活方式。随着政策和市场的多方利好,一个具有万亿空间的产业逐渐从噱头走向实业,从科技走向生活。

一幅更具温情的科技应用画卷正在铺展开来:早上起床无需闹钟,到时间窗帘自动打开,让每日的朝阳将你唤醒;下班回家面对的不再是冰冷或炎热的房子,只要提前用手机远程控制家中的空调,就给你一个永远都那么舒适的家;朋友聚会、家人聚餐、情侣约会,一键切换不同场景模式,灯光、音乐为你营造不同的浪漫,何苦舍近求远去外面餐厅寻找气氛……

人工智能迎来爆发元年

政策、市场和技术三个领域的利好,使得人工智能产业迎来爆发性增长拐点。兴业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张忆东向《经济》记者表示,随着关键技术的突破以及产业政策的落地,人工智能将迎来拐点,引爆万亿级蓝海市场。

从国家层面布局人工智能产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人工智能初探之际,每个国家都有着竞争机会,或为发达国家提供新的动力引擎,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弯道超车”的机会。因此,具有一定科技竞争力的国家纷纷加紧人工智能的布局。

“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充分认识到人工智能的战略意义,纷纷推出人工智能计划,并将人工智能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例如,欧盟的人脑工程项目、美国的大脑研究计划、日本的机器人计划等。我国也不甘其后,在多个科研平台布局人工智能。”据张忆东介绍,目前北京、上海走在全国前列,北京已经建立四大类脑计算研究平台,实现三类典型类脑智能应用等;上海市政府也已将脑科学与人工智能列为市重大科技项目,由复旦大学牵头,联合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十几所高校及中科院研究所,成立“脑科学协同创新中心”。

同时,BAT争相进军,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具有研发创新能力的企业已纷纷进军人工智能。企业的逐利性,决定了企业拥有创新动力。在人工智能创新的大背景下,企业自然也不会放弃这一机会。

目前在国外企业中,在人工智能领域相对领先的企业包括谷歌、Facebook、微软、IBM。谷歌涉足的领域包括深度学习、自动驾驶汽车、智能家居、图形和语言识别;Facebook也创建了人工实验室,并涉及了图像识别技术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微软则推出了人工智能系统“Adam”,来实现深度学习;IBM也试水开发超级计算机、人脑模拟芯片等。

而在国内企业中,百度也涉足了深度学习与自动驾驶领域,并推出了“百度大脑”计划;阿里巴巴则推出了国内首个人工智能平台“DTPAI”。

此外,作为利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重要方面,产业支持政策的落地也为之提供了十足的动力。

在“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推动下,新的商业模式诞生速度将加快。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大力发展的背景下,以及在“两会”提议中出现的催化作用下,人工智能有望站上国家战略产业高度,大概率出现在“十三五”规划中。

2015年7月《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培育发展人工智能新兴产业,推进重点领域智能产品创新,提升终端产品智能化水平;2015年10月李克强总理现身“双创”周点赞“中国智造”小度机器人。这些都显示了人工智能离产业化发展越来越近。

同时,作为“中国制造2025”中的一个亮点,人工智能产业已经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但非制造业强国,与德国相比,中国制造的信息化、联网化、智能化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如果按照德国工业4.0的划分标准,从制造业行业整体来看,多数中国企业仍处于工业制造2.0阶段(即配备机械设备实现自动化流水线作业),少数企业进入工业3.0阶段(即实现工业信息化、联网化、数字化制造),预计未来进入工业4.0(智能互联互通定制生产)仍有较长的路要走。”易观智库分析师贺云向《经济》记者表示。

在“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工信部副部长毛伟明指出,“中国制造2025”目标是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主要措施是深入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主攻方向就是智能制造,而机器人、3D打印、智能工厂则是其重要支撑和依托。

对此,重庆市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发展联盟秘书长魏东向《经济》记者表示,这个目标非常明确。“我们前30年的改革开放更多的是靠人口的红利和丰富的劳动力,但是如果我们现在不通过智能制造或人工智能这些新技术,未来在经济产能、政治产能等领域的效率肯定会落后。”

魏东表示,现在的生产、生活方式的确因为大数据网络产生了很多变化,虽然这些变化来得很猛,但还是有一个构成和实现的过程。“好的东西必须有两个基本元素,一是它必须通过实践来证明,这是大家追求的方向;二是它到底该如何运用到各种生活方式中。实现了这两点,人机协同应该是一个非常美好的时代。”

未来是人工智能的大时代

未来,可谓是人工智能的大时代。

长期以来,我国制造业主要集中在中低端环节,产业附加值低。以往是依靠劳动力来拉动经济发展,但是近几年中国已经出现了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人口优势逐渐弱化。而智能制造,则是实现我国制造业从低端制造向高端制造的重要途径,是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方式之一。

智能制造一方面可以提升我国各行业智能化水平,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帮助我国由传统的制造强国转变为智造强国,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而人工智能一方面简化了社会劳动,为消费者带来生活便利;另一方面推动了社会整体发展。”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贺在华向《经济》记者表示。

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倒逼智能机器人需求。“劳动年龄人口在2015年前后将见到绝对数量顶部,之后将持续下滑,未来劳动成本的上升需要更多的人工智能机器代理,取代一部分基础工作。”川财证券互联网研究员程杲表示,人口老龄化将倒逼服务机器人需求。

而在衣食住行方面,人工智能具备向任何行业渗透或改造的能力,也会改变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迎来智能化。“衣,服装可以进行智能化改造,除穿着功能外,还可以实现音乐播放、温度动态调节等;食,通过物联网智能化,结合个人身体特征,个性化地推荐食谱与饮食习惯,维持饮食合理健康;住,家居实现物联网背景下,通过大数据分析、智能识别等技术来实现节能环保、舒适安全的家居环境;行,通过无人驾驶,来解放人,并实现安全驾驶。”程杲说。

广州卓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湘向《经济》记者表示,未来,人工智能会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许多以前和现在需要人类亲自动手的工作会被人工智能代替,从而解放出更多的劳动力,去发展技术含量更高或附加值更高的产业。“流水线生产的制造业工作并不复杂,人工智能很轻易就能学会并且可能做得比人类更好。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技术含量较低的岗位,比如收银员、客服等将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同时,不同的科技水平形成不同的生产模式,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下,“智能制造”生产模式有望梦想照进现实。

“人工智能化应用需通过智能载体或智能应用场景来实现,作为载体与应用场景的传统行业在人工智能科技推动下可实现智能化升级。”程杲表示,人工智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与范围,未来市场体量将达万亿级,典型的应用范围就包括制造业、农业、金融业、大健康等。

在制造业方面,人工智能与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紧密结合,相辅相成。未来企业既可以实现消费日益个性化的定制需求,又可以利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信息数据,将生产信息数据快速处理、传递,最后反馈至设备制造商、供应商、维修服务商等方面,使之生产更为有效。

在农业方面,现代农业的发展已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人工智能技术可贯穿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直至销售的各个阶段。人工智能以其独特的技术优势提升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实现智能化的动态管理,减轻农业劳动强度,展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在金融业领域,人工智能可以最大限度地解决金融业中信息不对称这个最大的痛点。“银行不能完全掌握借款人、借款企业信息,从而无法判断其真实还贷能力。人工智能可以最大限度地完成信息搜集,并快速进行处理后,掌握信息全貌,从而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不必要损失。其在银行、保险、证券等均有较大应用前景。”程杲表示,人工智能可以应用于运营优化、风险管控、精准营销等。

此外,人工智能还可以应用于营养保健、医疗诊断、手术治疗、养老服务等领域,可以说能够贯穿整个大健康产业。

对此,张忆东也表示赞同,他预计人工智能将于未来一两年内迎来爆发。“人脸识别精度已达到90%,语音识别精度已达到80%-90%,智能家居、智能车载、互联网金融、服务机器人等领域将成为新的市场。另外,细分行业的相关政策推动了产业发展,例如:2015年12月25日,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改进个人银行账户服务加强账户管理的通知》,明确除柜面外,远程视频柜员机和智能柜员机等自助机具、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也可以作为开户方式。”

人工智能应用何时爆发?

那么人工智能产业的广阔蓝图该从何处切入?从人工智能产业链,以及人工智能可能带来其他产业的变革等方面来看,有哪些适合资本界的投资主线?

在张忆东看来,投资者可以按照3个层面布局:“人工智能应用层——在感知、思考、行动等领域的应用;基础支撑层——为实现前三者应用的数据存储、传输、运算等的基础设施平台;传统行业的智能化改造——传统行业在人工智能催化下的产业升级。”

对于投资者来说,认清现在的市场形势非常重要。毕竟从麦卡锡提出人工智能概念至今,人工智能已经发展了60年。但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尚处于完善产业链的初级阶段。除了视频智能分析市场达到百亿规模,其他细分市场均刚刚完成技术积累,开始商业化步伐。

我国人工智能行业尚处于初级阶段,产业整合难度大、智能硬件普及率低是行业两大瓶颈。尽管人工智能应用场景非常广阔,但目前人工智能主要在金融、安防、客服等领域有较多应用。

“现在智能制造的深度和广度都有挺大的提升,以新兴传感器、智能控制系统、控制机器人还有自动化系统生产线这些为代表的智能制造的装备、产业体系已经成型。不过现在的普及程度还不是特别高,现在还没办法做到全局的优化,还有挺长的路要走。”亿航集团战略总监兼北京分公司总经理李智源向《经济》记者表示。

对此,艾瑞咨询硬件及智能行业分析师林仁翔也持相同观点。“中国智能制造的状况不太好,我之前和小米接触过,他们和我说很多工厂还不能用机器去生产零件,智能化程度不是特别高,有一些条件不是非常好,所以中国目前还没有实现真正所谓的智能制造,而人工智能这个会相对复杂一些,不过视觉识别、语音识别的技术现在已经比较成熟了。”

人工智能应用何时能爆发?“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尚处于完善产业链的初级阶段,除视频智能分析市场达到百亿规模,其他细分市场均刚刚开始商业化步伐。”程杲表示,目前在特定领域中,语义识别、语音识别、人脸识别、图像识别技术的精度和效率已远超人工,节省了大量人工成本,未来随着人工成本的增长,人工智能的经济效益会愈发明显。

这样具有前景的领域已经吸引了国内外几乎最具实力的“大咖级玩家”。

Google、IBM、Facebook、Apple等互联网巨头在人工智能方面均有所投入。其中Google在全世界范围来看,都遥遥领先。

国内的BAT也都成立了语音识别团队,百度还推出了人脸识别引擎及语义识别机器人“度秘”。百度在技术和数据方面均领先其他两个竞争对手,是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代表。

此外,近几年还涌现了大量的专注于某个特定领域的创业公司。随着核心算法的开源,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感知层技术趋于同质化,外加上BAT等巨头的加入,行业竞争加剧。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公司会胜出?“毕竟人工智能是个非常复杂的综合性学科,涉及到知识图谱、神经网络等众多技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同时由于人工智能是个自主学习的体系,数据交互量越大,系统精度越高,先发优势极其重要。”程杲分析认为,在人工智能领域,公司的技术实力是核心竞争力,硬件只是载体,公司间的差异将更多地体现在软件实力上,如精度、速度等指标。

而由于行业刚刚起步,目前行业中的公司大多选择从某一领域重点突破,其所选择的方向是否具有爆发点是公司未来能否快速发展的关键。

那么企业究竟该采取什么样的商业模式?

“由于行业尚处于初级阶段,产业链整合、软硬结合等难度较大,现有技术及数据积累无法满足通用应用的要求。行业会从特定领域和场景率先突破,通过各行业大量的数据积累,训练人工智能大脑,进而外延至其他行业,由专到通。”程杲表示。

对于人工智能行业的演进路径,由于人工智能尚处于教育市场的阶段,消费者的接受程度不高,难以找到变现模式,消费级市场还未开始形成。与此同时,客服、大数据、精准营销、知识库建立、机器人大堂经理、远程开户等企业级应用不断涌现且客户付费意愿强烈,使得B2B2C成为短期最实际的商业模式。

机器人是未来中国经济转型的必备,虚拟机器人已经解决了很多基本的应用,更加体现智能的概念,今后会以更快的速度席卷各行业。随着智能硬件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人工智能将得以迅速普及。

猜你喜欢
人工智能机器人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