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治梅 杨絮 程恒金 叶环
[摘要]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leep apnea syndrome,SAS)患者不良情绪、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3年5月1日~2014年1月31日期间我院明确诊断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传统的护理模式,干预组接受传统护理的同时接受心理干预。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和干预9个月后均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进行评估。 结果 心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DS、SAS和SF-36评估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SDS、SAS及SF-36的评估结果、治疗依从性较干预前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心理干预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提高治疗依从性,从而提高SAS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心理干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生活质量;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35-0139-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the patients with apnea syndrome sleep (SAS), an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the patients with poor mood, treatment compliance and quality of life. Methods Selected clinical data of 80 cases with sleep apnea syndrome patient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1st May 2013 to 31st Jan 2014 an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interven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each group with 40 cases. Patients in each group received the traditional nursing mode, while the intervention group received the traditional nursing and receive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fter intervened before and 9 months after the depression self rating scale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 anxiety self-rating scale self 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and concise Health Questionnaire(SF-36) were evaluated. Result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F-36, SAS and SDS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intervention(P>0.05). The results of SF-36, SAS and SDS and treatment compliance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which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1). Conclusion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relieve the anxiety of patients, improve the sleep quality of patients, improve the treatment compliance, 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SAS,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Sleep apnea syndrome; Quality of life;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睡眠呼吸暫停综合征(sleep apnea syndrome,SAS)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睡眠状态下反复呼吸暂停和 (或)通气不足,使体内一系列临床综合征发生病理生理的改变,主要表现为睡眠时明显的鼾声、呼吸暂停和呼吸表浅,夜间反复出现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及睡眠结构紊乱,继而出现明显的嗜睡、疲劳感、注意力不集中和记忆力下降,并产生一系列的躯体并发症和心理、生理功能紊乱[1]。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具有一定的致死风险,可以诱发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心肺系统疾病、情绪障碍和认知障碍、内分泌疾病等,严重者可能会在睡眠时猝死[2,3]。在我国,40岁以上的人群中,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在香港的患病率为4.1%,上海为3.62%,长春市为4.81%,男性多于女性,老年人患病率更高[4],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及生活质量的首要疾病。
近年来生活质量的研究倍受关注,且国内对此研究甚少。生活质量是指处于一定的文化和价值体系背景中的个体对与其生存的目的、期望、标准及与其关注的事情相关的生存状况的一种自我体验[5]。本研究通过对我科2013年5月~2014年1月收治的40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对一般资料、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等生活质量指标进行分析评估[6],进而探讨心理干预对患者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总数为80例,均为2013年5月1日~2014年1月31日期间就诊我院呼吸科,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金标准多导睡眠系统(PSG)诊断为SAS的患者[7]。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干预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男34例,女6例;年龄19~69岁,平均(43.50±4.01)岁;干预组男32例,女8例;年龄21~71岁,平均(44.12±3.21)岁。研究方案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了解研究相关情况,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研究。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SAS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史等。80例患者均有SAS的典型症状,如打鼾、夜间憋气及白天困倦嗜睡,均经过多导睡眠监测系统(PSG,德国万曼公司)进行全夜(7~9)h连续的多指标同步监测,记录心电、脑电、眼动、肌电、口鼻呼吸气流、血氧饱和度、胸腹呼吸运动、体位等指标,原始数据自动记录并分析。监测结束后,观察自动分析仪记录的AHI和夜间最低SaO2能反映病情的指标,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严重程度做出诊断。
SAS患者的临床表现:白天嗜睡、头晕乏力、反应迟钝、性格改变;夜间打鼾和呼吸暂停的间歇,兴奋、多动、焦虑、出汗、异常睡眠行为;大多数人身形肥胖,烟酒成瘾,主诉有高血压疾病、心脏疾病、神经衰弱、记忆力减退等。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为(28~52)次/h,氧饱和度(SaO2)最低为70%。两组患者就诊前未行任何相关治疗,且均无对睡眠、心理及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的疾病。
研究对象排除标准:①不同意接受调查;②严重的躯体疾病:如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严重的心、肝、肾疾患;③既往有精神疾病史。
1.2 研究方法
参加统一培训的研究人员进行一致性评估;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分别接受第一次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8]、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9,10]的早期评估。常规日常护理对照组,干预组在给予常规日常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两组均于9个月后进行第2次SF-36、SDS和SAS的评估。所有试验患者应独立完成问卷,由于病情原因不能独立完成调查则由一位研究人员协助完成。问卷时间15~20 min。
1.3 护理
兩组患者均给予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常规护理,如睡眠时侧卧位、戒烟酒、减少危险因素等护理,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
1.3.1 制定个体化心理干预计划 了解患者的基本心理和生理状况。在认识患者基本状况的基础上,对其精神状态、个性特征、应对方式和认知能力进行评估。然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创建一个配置文件,最后制定个体化的心理干预计划并由研究者执行。
1.3.2 心理干预的实施 SAS患者夜间缺氧严重,睡眠结构显著改变,导致有不同程度的白天嗜睡、疲劳、短暂的记忆力和学习能力下降,给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从而患者会出现紧张、焦虑、恐惧、烦躁等不良心理,针对患者种种复杂的心理,及时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主动联系患者,听其诉说,掌握其病情变化及心理状态,遇到问题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帮助患者建立有利于康复的最佳精神状态,使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2)认知干预 将患有相同病情的患者安排在同一病房,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采取讲座、小组讨论、发放健康教育宣传册等方式,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知识的了解;根据“克服消极看法”等心理学原理,采用渐进式放松训练,如静坐、想象一个喜悦或者能够获得幸福感的画面等方法来积极调整患者的心态,以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帮助其提高对疾病的认识水平,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更好地接受治疗,提高治疗依从性,从而提高生活质量。(3)行为干预 逐渐纠正患者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安排饮食,不吸烟不喝酒,定时运动,为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创造条件。对于出院患者由研究者组成的心理干预小组定期进行电话访问和家访,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及自我心理辅导。每月辅导两次,每次30~60 min,评估其近期的心理、行为情况并给予适当的干预,指导患者进行自我心理平衡调节,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11]。(4)社会支持 与家属、亲友做好沟通,争取得到他们支持,给患者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通过医生、护士、患者及家属共同努力,一起克服疾病。(5)随访 每个月进行门诊随访及多导睡眠仪监测,进行压力滴定,睡眠时多采用侧卧位等。
1.4 观察指标
①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估 采用国际通用的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50分为存在焦虑状态)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53分为存在抑郁状态)、SF-36对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价[9]。36条目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是由美国研究人员在兰德公司健康保险项目有关研究的基础上修订而成[10],共36个条目,分为8个维度,分别是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8个维度均采用国内统一标准计分方式并换算得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PSG监测当日首先完成该量表填写。②治疗依从性 由医学专家和心理学专家共同进行研究探讨,制定出详细的就诊依从性调查问卷。待两组患者均填写完毕之后,及时回收问卷。然后对问卷进行筛选,剔除无效问卷。并对有效问卷的内容进行汇总和分析。主要采用等级法,即完全依从、部分依从及完全不依从,完全依从:完全按照医生的嘱咐治疗,按照规定用药;部分依从:超过或不足量用药,增加或减少用药次数;完全不依从:完全不听从医生嘱咐,自行用药。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SDS和SAS比较
心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DS和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后,干预组的SDS和SAS评分与干预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SF-36评分比较
干预前,各组患者之间的SF-36评分均无明显差异;心理干预9个月后,干预组的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
3 讨论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是一种常见的睡眠呼吸紊乱的慢性疾病,发病率高,且具有一定的潜在危险性,其治疗周期长,治疗方法主要是消除病因,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降低死亡率。其主要表现为夜间鼾声不规律,呼吸暂停,兴奋多动不安,并出现睡眠结构紊乱,其次是白天嗜睡、头晕、乏力、记忆力和判断力下降,并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功能障碍等,家庭和社会生活均受一定影响。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患有过度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的人群逐渐增多,随之出现患有SAS的人群比例也越来越高[12,13]。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也逐渐被认识并成为倍受重视的疾病。随着人们对SAS认识的逐步深入,SAS患者的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已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14]。研究已经表明,SAS患者的认知功能与生活质量的下降呈正相关,两者可能相互影响、相互损害[15]。一方面随着病情逐渐发展SAS患者可能出现肺动脉高压、肺心病、呼吸衰竭、高血压、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2,3],另一方面因睡眠结构紊乱容易造成不同程度的白天嗜睡、乏力、短期记忆力和学习能力下降,工作效率降低,如开车、与人交谈、参加重要会议的时候出现困倦,严重影响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16],这些因素都会使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由于患者平时疏忽这方面的保健,有症状时不去就医,使疾病进一步发展,导致恶性循环。通过多导睡眠监测的开展,提高人们对SAS的认识水平,尽早重视,及早就医,从而得到及时而有效的治疗。监测后,通过健康宣教及后续随访,让患者改变一些不良生活习惯,从而减轻相关症状,因此早诊断、早治疗、早干预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影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就诊依从性的因素很多,已有学者提出[17]:身体无不适不愿治疗和害怕呼吸机治疗以及相关医学常识缺乏、经济困难等。其中,相关医学常识缺乏和身体无不适不愿治疗是两个主要的影响因素。一些患者自身身体状态相对较好,病情较轻,身体无明显的不适感,因此处于懒惰等心理,不愿接受治疗。还有一些患者缺乏关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医学常识,自我保健意识较弱,不明白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对自身的危害性以及疾病的严重程度辨别方法等,因此在患病后不注意及时就診接受治疗。另外,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治疗需要耗费一定的费用,一些患者自身经济条件较差,无法负担治疗费用,也是导致依从性较低的原因之一[18,19]。因此,通过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对该病的认知水平,增强治疗的信心,进而提高治疗依从率。
本项研究表明,心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指标无显著差异,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情况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9个月后,干预组患者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等状况有所好转,睡眠质量有所改善,生活质量、治疗依从率较干预前及对照组均显著提高,心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首先让患者及其家属在治疗的过程中积极配合执行医护人员的健康指导,学习康复的相关知识和技能,重新认识SAS疾病的相关知识,以纠正打鼾患者的误解,增强对SAS疾病的观察和自我管理,提高应对自身问题的能力。然后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情况及时对其进行系统、有针对性、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定期和及时安排治疗、护理,加强医患沟通,指导其改变以往的不良生活方式,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合理控制体重,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增加自信心,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有效地改善睡眠,增强患者的舒适性,帮助患者减少焦虑、抑郁、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减轻心理负担,使其睡眠质量得到改善,进而可以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帮助其以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应对疾病的挑战,积极配合治疗,最终提高患者自我保健能力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睡眠呼吸障碍学组.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指南(2011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2,35(1):9-12.
[2] 曹永生,戴煌,倪竟全,等. 老年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多器官疾病关系的长期随访[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4,37(2):95-98.
[3] 侯婷婷,谢萍,张文静,等.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多系统疾病关系的研究现状[J]. 医药前沿,2014,(7):22-23.
[4] 尤黎明,吴瑛.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16-119.
[5] 方积乾. 生存质量测量方法及应用[M]. 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12-17,24-30,230-243.
[6] 赵晓霞,李美艺,牛敬忠,等. 加巴喷丁对偏头痛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4,20(4):218-221.
[7] 张会芳,黄桂珍,詹剑梅,等.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医学的临床应用[J]. 山西医药杂志,2012,41(5):482-483.
[8] 刘朝杰,李宁秀,任晓晖,等. 36条目简明量表在中国人群中的适用性研究[J]. 华师医大学报,2001,32(1):39-42.
[9] 郑绮雯,丁小容,于兰芳,等. 心理护理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影响[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5):3-4.
[10] Ware JE Jr,Sherbourne CD. The MOS 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SF-36). I. Conceptual framework and item selection[J]. Med Care,1992,30(6):473-483.
[11] 李繼红,吴秀明,曹士勤. 社区护理干预对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J]. 全科护理,2009, 7(9A):2435-2436.
[12] Osada N. Sleep apnea syndrome:SAS[J]. Nihon Rinsho,2014,72(8):1440-1447.
[13] Ayas N,THirsch A A,Laher I,et al. New frontiers in obstructive sleep apnoea[J]. Clin Sci (Lond),2014,127(4):209-216.
[14] 叶任高,陆再英.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28.
[15] 阳书坤,余勤,张佳宾,等.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关系[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2):133-136.
[16] Busetto L,Enzi G,Inelmen E M,et al.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in morbid obesity:Effects of intragastric balloon[J]. Chest,2005,128(2):618-623.
[17] 钟春荣,朱薇仪,刘燕娜,等. 护理干预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家庭无创通气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13):1984-1987.
[18] 金杰. 健康行为干预护理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6):119-120,123.
[19] 胡建花,陆华东. 人性化护理对COPD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2015,53(16):145-147.
(收稿日期:2015-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