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树龄和起源构树纤维形态分析*
谢钊俊,夏玉芳,张克丽,杨怡之
(贵州大学 林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摘要:对1-3龄的实生和萌生构树木质部纤维及韧皮纤维形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构树木质部纤维长度在不同年龄间存在差异,2、3龄较1龄长,3个年龄木质部纤维长度都主要集中在400~600 μm;宽度相近;长宽比3龄较大;长度、宽度在不同起源间无显著差异。(2)构树韧皮纤维形态在不同年龄和不同起源间均存在变异。2、3龄韧皮纤维长度显著长于1龄,1龄主要分布在3 460~6 460 μm,2、3龄主要分布于3 640~9 460 μm;长宽比2龄较大。不同起源间,构树韧皮纤维长度、宽度实生显著大于萌生;长宽比实生较大。可考虑以2年为经营周期经营构树纤维用材林,将2年实生构树截干,收获地上部分利用,待其萌发新枝生长2年后,再次收获利用。
关键词:构树;木质部纤维;韧皮纤维;实生、萌生
构树(Broussonetiapapyrifera)为桑科构属落叶乔木,在中国分布广泛[1],于酸性、中性或石灰质土、含盐量0.4 %以下的土地和深山荒地上均能旺盛生长[2~3],因其具速生、易繁殖、萌蘖力强、耐修剪、热量高、抗污染、水土保持效果显著等特点,自古就被开发利用,其韧皮纤维是造纸的高级原料,叶是很好的饲料,根、种子和树液均可入药,是中国重要的用材、药用、绿化树种[4]。
木材是钢铁、水泥、塑料、木材四大材料中唯一的可再生材料,在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纤维形态特征是研究木材材性的基础,也是木材利用的重要依据。目前,关于构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繁育、胁迫生理、药用价值开发、纤维形态及制浆性能等方面[5~9]。有关纤维形态方面的研究显示,构树纤维形态特征在不同类型间、不同个体间、同株不同部位间、不同无性系间等方面存在较大变异[10~12]。对于制浆造纸来说,纤维形态及纸浆化学组成是影响制浆的最主要因素,决定着制浆得率和纸张性能[10]。构树韧皮纤维长,长宽比大,是优质的纤维原料;构树木质部纤维虽较短,长宽比较小,但其纤维素含量为60 %以上,远高于造纸对原料纤维含量要求(≥45 %)[13],且已研制出成熟的制浆工艺,通过APMP(碱性过氧化氢化机浆)法可用构树木质部纤维制作新闻纸和文化用纸,通过CTMP(热磨化学机械浆)法可制本色纸板、高强瓦楞纸、纤维板和高密度纤维板[14]。因此,可考虑对构树进行全干利用,提高利用率,尤其是在中国造纸原料严重缺乏,以废纸浆为主,原料结构不合理,多年来一直是世界最大的纸浆和废纸进口国的严峻形势之下。发展速生阔叶纤维用材树种是解决此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构树相对于杨树、马尾松等造纸树种具有速生、纤维较长的优势,相对于桉树的化感作用,构树利于生态恢复及改善。其次,构树萌蘖力强,若能以此截干进行超短轮伐期经营,将有助于解决中国造纸资源严重不足的燃眉之急,但截干后萌生枝干纤维形态变异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取不同树龄、起源的构树为研究对象,从其木质部纤维及韧皮纤维的纤维形态方面进行研究,为合理利用构树纤维进一步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试验地设在贵州大学林学院苗圃,位于黔中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平均温度15.8℃,年降水量1 229 mm,土壤类型为黄壤。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设计,3个重复,株行距2 m×3 m,生长基本情况见表1,不同年龄试材取自1、2、3号,不同起源试材取自3、4号。冬季生长停止后对各样方进行地径、树高、冠幅调查,据平均状况从每1样方挑选3株标准株,每1标准株从其枝条与主干基部、中部、梢部3个部位混合取材,每个部位各随机取50根,每1样品共取450根纤维进行测定。用富兰克林离析法离析纤维[15]:把试材装入试管,加入CH2COOH:H2O2=1︰1的混合液,沸水浴30 min,至单个纤维完全解离,用蒸馏水将样品冲洗至中性,加番红试剂染色,取少量样品于载玻片上,将显微镜放大倍数调至100倍,参照GB/T 10336-1989[16]测定纤维长度和宽度,计算长宽比,取平均值。
表1 材料基本情况
2结果与分析
2.1木质部纤维形态比较分析
纤维长度与纸张的撕裂度、抗张强度、耐破度、耐折度等强度指标有关[17],有学者认为撕裂强度与纤维长度的3/2次方成正比,抗张强度与纤维长度的1次方成正比,耐破强度与纤维长度的1/2次方成正比[18]。而长宽比越大,越有利于纤维的交织,提高纸张强度[10]。
不同树龄间,1龄构树木质部纤维长度较2、3龄短,2龄最大(表2),平均长度为503.8 μm;3个年龄木质部纤维平均宽度相近;3龄构树长宽比最大,平均为28.5。3个年龄木质部纤维长度差异达极显著水平(F=5.49>F0.01=4.75,p=0.006 09),经q检验,2、3龄木质部纤维长度差异不显著(p2、3=0.406 54),均显著长于1龄(p1、2=0.000 10)、(p1、3=0.027 91);宽度差异不显著(F=2.42 表2 不同树龄、起源构树木质部纤维形态 纤维长度分布情况对纤维的强度与纸张孔隙度也存在影响,分布越集中、长纤维比例越大,纤维的交织力越大,利于减小纸张孔隙度,提高纸张强度[3]。不同树龄间,1、2、3龄木质部纤维长度主要分布在400~600 μm(图1),比例分别为72 %、68 %、80 %,但加上分布在≥600 μm的比例,则2、3龄较大,均为86 %,1龄为74 %。萌生起源木质部纤维长度也主要分布在400~600 μm,实生主要分布在300~600 μm(图2)。 图1 不同年龄构树木质部纤维长度分布频率图2 不同起源构树木质部纤维长度分布频率Fig.1 Distributionfrequencyofxylemfiberlengthfromdifferentagegroups Fig.2 Distributionfrequencyofxylemfiberlengthfromdifferentorigins 据国际木材解剖学会规定,木质部纤维长度小于900 μm为短纤维,900~1 600 μm为中级长度,大于1 600 μm为长纤维[15]。构树木质部纤维属于短纤维。综合纤维长度、长宽比及长度分布的频率来看,3个树龄间,木质部纤维性能3龄优于2龄和1龄。2种起源间,实生优于萌生。 2.2韧皮纤维形态比较分析 不同树龄间、不同起源间构树韧皮纤维长度、宽度、长宽比变异较大(表3)。不同树龄间,1、2、3龄构树韧皮纤维平均长度分别为4 976.7 μm、5 847.9 μm、5 367.5 μm;平均宽度分别为20.8 μm、18.5 μm、19.5 μm。3个树龄间韧皮纤维长度、宽度差异达极显著水平(F=71.51>F0.01=4.75,p=0.000 00)、(F=205.04>F0.01=4.75,p=0.000 00)。q检验显示,2龄韧皮纤维长度与3龄差异不显著(p2、3=0.456 03),显著长于1龄(p1、2=0.000 78)、(p1、3=0.003 26);2龄韧皮纤维宽度短于1龄和3龄(p1、2=0.004 49)、(p2、3=0.000 16),3龄与1龄间差异不显著(p1、3=0.516 41)。平均长宽比2龄最大(333.9)。不同起源间,实生构树韧皮纤维长度和宽度均显著大于萌生(F=13.58>F0.01=6.91,p=0.000 38)、(F=22.46>F0.01=6.91,p=0.000 01),长宽比相近,其平均值分别为291.7、282.9。 表3 不同树龄、起源构树韧皮纤维形态 3个树龄及2种起源构树韧皮纤维长度都主要分布在3 460~6 460 μm之间(图3~4)。1龄构树韧皮纤维长度88 %分布在3 460~6 460 μm之间,2龄、3龄则90 %、88 %分布在3 640~9 460 μm之间。可见,不同树龄间,1龄韧皮纤维分布最为集中,但其长纤维比例小于2龄和3龄。 图3 不同年龄构树韧皮纤维长度频率图图4 不同起源构树韧皮纤维长度频率Fig.3 Lengthdistributionfrequencyofphloemfiberfromdifferentagesgroups Fig.4 Distributionfrequencyofphloemfiberlengthfromdifferentorigins 构树韧皮纤维长度远远大于1 600 μm,属于长纤维,长宽比大,就纤维长度及长宽比而言,即使1龄构树其韧皮纤维也达到了特优级别。但总的来说,3个树龄间,2、3龄明显优于1龄;不同种起源间,实生优于萌生。因此,可以考虑以2-3年为1个经营周期来经营构树纤维用材林,但2年比3年缩短1年时间,且对于制浆造纸来说,木素含量会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而制浆过程中要求保留纤维素,适当保留半纤维素,尽可能去除木素。建议在选择优良母系的基础上,培育实生构树,2年后截干利用,让其萌发新枝,新枝生长2年后再次收获利用。 3结论与讨论 构树木质部纤维和韧皮纤维形态在不同树龄间均存在变异。2、3龄木质部纤维及韧皮纤维长度无显著差异,均显著大于1龄。长宽比木质部纤维为3龄最大,韧皮纤维为2龄最大;不同起源对构树韧皮纤维长度、宽度存在影响,对木质部纤维无明显影响。实生构树韧皮纤维长度、宽度显著大于萌生。长宽比实生较大。 无论是较短的木质部纤维还是特长的韧皮纤维,均有成熟的制浆工艺,对构树进行全干利用是可行的,加之构树萌蘖力强,以2年为经营周期,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我国纤维用材原料紧缺、结构不合理的现状。但连续的多次截干是否会对构树的纤维形态、化学成分及产量造成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纤维长度和长宽比是影响纤维性能的重要因素,但纤维壁腔比、微纤丝角等指标对纤维性能也存在一定影响,本研究未对所有指标进行分析,今后有待进一步完善;另外,作为经济林树种,除了考虑纤维形态特性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外,产量作为重要的经济指标,也应予以考虑;由于构树的皮、干、叶、果均有利用价值,在山区还发挥着出色的水土保持作用,未来还应对构树林的综合效益进行测定和评估。 参考文献: [1]黎磊,夏玉芳,王珲.构树生长特性研究[J].贵州科学,2010,28(1):62-66. [2]李党法.构树的培育与开发利用[J].中国林副特产,2007(1):49,76. [3]牛敏,高慧,张利萍.构树木质部的纤维形态、化学组成及制浆性能[J].经济林研究,2007,25(4):45-49. [4]陈远,夏玉芳,王程,等.构树截顶与留顶栽植的生长量及持水量差异[J].贵州农业科学,2014,42(5):184-187. [5]张秋玉,李远发,梁芳.构树资源研究利用现状及其展望[J].广西农业科学,2009,40(2):217-220. [6]杨秀淦,王洪峰.构树繁殖与栽培技术[J].热带林业,2012,40(1):18-21. [7]丁菲,杨帆,张国斌,等.NaCl胁迫对构树幼苗叶片水势、光合作用及Na+、K+吸收和分配的影响[J].林业科学研究,2009,22(3):428-433. [8]叶波,吴永波,邵雄,等.高温干旱复合胁迫及复水对构树(Broussonetiapapyrifera)幼苗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4,33(9):2343-2349. [9]吴世成.构树的药理作用综述[J].科技信息,2010(11):447. [10]杨振寅,李昆,廖声熙,等.不同类型构树皮的纤维形态、化学组成与制浆性能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31(6):65-68. [11]赵天榜.构树1~2龄材纤维形态初步研究[J].河南林业科技,1994(3):28-30. [12]刘飞,刘艳萍,晏增,等.3个构树无性系幼龄材纤维形态和化学成分分析[J].河南农业科学,2011,40(10):120-122. [13]王珲.构树生长与材性研究[D].贵阳:贵州大学,2006. [14]聂勋载.一种新型的速生丰产的优质造纸原料——构树[J].西南造纸,2003,32(4):51-52. [15]汪贵斌,曹福亮,柳学军,等.落羽杉种源木材微纤丝角和纤维形态的变异[J].林业科学,2007,43(6):117-122. [16]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GB/T10336-1989造纸纤维长度测定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9. [17]朱教君,姜凤岐,曾其蕴.杨树林带木材纤维长度变化规律及其在经营中的应用[J].林业科学,1994,30(1):50-56. [18]王菊华.中国造纸原料纤维特性及显微图谱[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Fiber Morphology Analysis of Broussonetia papyrifera with Different Age Groups and Origins XIE Zhao-jun,XIA Yu-fang,ZHANG Ke-li,YANG Yi-zhi (Forestry College of Guizhou University,Guiyang Guizhou 550025,P.R.China) Abstract:The fiber morphology of xylem and phloem from seed propagation and cutting culture of Broussonetia papyrifera with age of 1-3 years were measured,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1)The xylem fiber length is different in different age groups,and the length of 2 a and 3 a are longer than that of 1 a,the length of these 3 age groups are mainly 400~600 μm; the length-width ratio of 3 a is the highest among these 3 age groups;in terms of different origins,there is no obvious difference in fiber length and width.(2) There are significant variation in different age groups and origins of phloem fiber.The fiber length of 2 a and 3 a are longer than that of 1 a,the length of1a are mainly 3 460~6 460 μm,and that of 2 a and 3 a are mainly 3 640~9 460 μm; the length-width ratio of 2 a is the highest among these 3 age groups.In different origins,the phloem fiber length and width of seed propagation are significantly larger than that of cutting culture and the length-width ratio of seed propagation is higher that of cutting culture.This study shows that the 2-year period is best cycle for managing Broussonetia papyrifera fiber forest.It is feasible to harvest aboveground parts after cutting the stem of 2 a seed propagation,and harvest again after another 2-year growth. Key words:Broussonetia papyrifera;xylem fiber; phloem fiber; seed propagation ; cutting culture 中图分类号:S 71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246(2015)06-0110-05 通讯作者简介:夏玉芳(1958-),女,教授,主要从事木材学、森林培育及水土保持研究。E-mail:yfxia@gzu.edu.cn 作者简介:第一谢钊俊(1990-),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人工林培育及森林经营研究。E-mail:xzjlynn@163.com 基金项目:贵州省科学技术省校合作项目(黔科合[2012]7001)。 收稿日期:*2015-05-05 doi10.16473/j.cnki.xblykx1972.2015.06.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