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海荣 (辽宁省绥中县秋子沟动物卫生监督所 125216)
绥中县猪、羊宰后细颈囊尾蚴感染调查
赵海荣 (辽宁省绥中县秋子沟动物卫生监督所 125216)
细颈囊尾蚴病是由带科、带属的泡状带绦虫的幼虫——细颈囊尾蚴寄生于猪、牛、羊等体内而引起的疾病。主要寄生在猪、牛、羊等肠系膜、大网膜、肝脏等处,严重感染时,肾脏等其它脏器也可寄生。本病主要危害猪和羊,特别是幼龄猪和羊。引起幼龄猪和羊发育受阻,严重时能引起死亡。由于会寄生在肠系膜、大网膜、肝脏等处,严重影响肉品卫生质量。为了搞清绥中县猪、羊细颈囊尾蚴的感染情况,给防治和宰后检疫工作提供科学依据,2014年4~12月进行了此项调查研究工作。
选择绥中县屠宰场为调查点,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针对来自绥中县各乡镇的商品猪和羊进行检查,共计抽检商品猪760头、羊 (绵羊和辽宁绒山羊)530只。
采用个别器官寄生虫学完全剖检法,对肠系膜、大网膜、肝脏和肾脏进行详细检查,收集全部细颈囊尾蚴虫体标本,统计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及寄生部位。
此次调查发现绥中县760头商品猪中有125头感染细颈囊尾蚴,感染率为16.45%,感染强度为1~42条,530只羊中有207只感染细颈囊尾蚴,感染率为39.06%,感染强度为2~23条。
细颈囊尾蚴俗称 “水铃铛”,呈乳白色、囊泡状,大小不等,小的有乒乓球大小,多数为鸡蛋大小,少数大型虫体可以达到鹅蛋大小。囊壁上有一乳白色的头节,囊内充满透明的液体。少数虫体寄生于肝脏组织中,囊体被一层肝脏组织产生的厚膜所包围,不透明,打开外层厚膜后,可见完整的细颈囊尾蚴虫体。
虫体全部寄生于肠系膜、大网膜和肝脏,肾脏等其它脏器没有发现有细颈囊尾蚴寄生,其中大网膜寄生的最多,在332例感染的猪和羊中有307例,大网膜寄生率为92.5%,肠系膜次之,在332例感染的猪和羊中有256例,肠系膜寄生率为68.1%,肝脏寄生相对较少,在332例感染的猪和羊中有139例,肝脏寄生率为41.9%。
本次调查发现绥中县商品猪和羊细颈囊尾蚴感染情况比较严重,商品猪的感染率为16.45%,感染强度为1~42条,羊的感染率为39.06%,感染强度为2~23条。羊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商品猪的感染率。相关部门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防治和宰后检疫工作。
细颈囊尾蚴的成虫 (泡状带绦虫)寄生于犬、狼、狐等的小肠、孕卵节片随粪便排出体外,污染了饲料和饮水,猪、羊吞食虫卵后,六钩蚴则在消化道内逸出,钻入肠壁血管,随血流到达肝脏、大网膜、肠系膜等处,约经3个月时间发育为成熟的细颈囊尾蚴。犬等吃到含有细颈囊尾蚴的脏器而感染,在小肠内经2~3个月发育为泡状带绦虫。
由于人们缺乏对本病的认识,屠宰猪和羊时,随便将有细颈囊尾蚴的脏器喂犬,使犬很容易感染上泡状带绦虫。而且对犬管理不严,对犬不进行定期驱虫,绥中县大多数猪场都有养犬的习惯,羊在放牧过程中大多数有牧羊犬跟随,一些犬可随便出入猪圈偷吃猪饲料,散布虫卵,牧羊犬的粪便污染牧草、饮水,久而久之,造成恶性循环,致使本病越来越严重。
对发病动物治疗可采用吡喹酮,按50mg/kg体重,与液体石蜡按1:6比例混合研磨均匀,分两次间隔1d深部肌肉注射,可全部杀死虫体;或硫双二氯酚0.1g/kg体重喂服。
本病关键在于预防,预防本病主要采取加强对犬的管理。对犬和牧羊犬要定期驱虫,禁止犬进入猪圈内;禁止用有细颈囊尾蚴的脏器喂犬,对有虫体的脏器要按卫检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