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与切开修复慢性踝关节前外侧不稳定的研究

2016-01-27 23:20金鹏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23期
关键词:关节镜踝关节韧带

金鹏

微创与切开修复慢性踝关节前外侧不稳定的研究

金鹏

目的探讨对慢性踝关节前外侧不稳定的患者实施微创与切开修复治疗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36例慢性踝关节前外侧不稳定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切开修复:实施改良Brostrom手术治疗)和观察组(微创修复:实施关节镜下关节囊射频皱缩术治疗),各18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88.89%,对照组为94.4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慢性踝关节前外侧不稳定的患者实施微创与切开手术治疗的疗效无显著差异,微创手术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住院时间相对较短,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治疗措施。

微创修复;切开修复;慢性踝关节前外侧不稳定;临床效果

踝关节扭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运动伤,伤后通过非手术复位治疗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小部分患者常因为未及时进行治疗导致扭伤发展为慢性踝关节前外侧不稳定。患者表现为关节扭伤频繁、肿胀、疼痛,为有效改善病情,目前主要采取手术修复或重建踝关节韧带进行治疗[1,2]。为了研究对慢性踝关节前外侧不稳定的患者实施微创与切开修复治疗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本文特选取2014年5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36例慢性踝关节前外侧不稳定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进行研究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36例慢性踝关节前外侧不稳定患者,全部患者中右踝关节损伤20例,左踝关节损伤1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观察组患者,男12例,女6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42岁,平均年龄(31.13±3.7)岁;对照组患者,男11例,女7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38岁,平均年龄(29.02±3.5)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①临床表现符合慢性踝关节前外侧不稳定的诊断标准,且已经确诊的患者;②除本病外无其他组织或器官严重器质性疾病,对两种手术有一定的了解,自愿选择手术方式,且对所选方式有一定耐受性的患者;③精神正常,神志清楚,能完整流畅回答出研究人员提出的有关于疾病的相关问题的患者;④在研究人员的讲解下,对本研究有一定的熟悉,自愿参与其中,并在书面知情同意书上签字的患者;⑤经医院伦理委员会许可。

1.3 手术方法 在实施相同的护理措施与用药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实施切开修复(改良Brostrom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微创修复(关节镜下关节囊射频皱缩术)治疗。具体方法如下。

1.3.1 观察组 患者取足稍内旋平卧位,联阻并常规消毒手术部位后开始手术,在关节镜下观察关节内情况,于关节镜下用射频电刀行射频治疗,沿距腓前韧带及跟腓韧带走形加强关节囊,恢复外侧稳定结构,术后常规进行康复锻炼。

1.3.2 对照组 患者取足稍内旋平卧位,联阻麻醉并常规消毒手术部位后开始手术,于外踝前下方切一长约3cm的手术切口。充分暴露手术部位,分离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暴露腓骨远端,于韧带止点打洞,打入铆钉缝合距腓前韧带并拉紧固定,同样方法处理跟腓韧带,保证关节复位稳定后,逐层缝合手术切口,手术结束。

1.4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对比两组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疗效标准参照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AOFAS)标准:观察内容包括疼痛(40分)、功能和自主活动及支撑情况(10分)、街区最大步行距离(5分)、地面步行(5分)、异常步态(8分)、前后屈伸活动(8分)、后足内外翻活动(6分)、足部对线(10分),满分100分,90~100分代表优;75~89分代表良;50~74分代表中;<50分代表差。优良率=(优+良+中)/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全部患者经手术治疗,症状均得到显著缓解,术后6个月对全部患者进行随访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88.89%,对照组为94.4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对比(±s)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住院时间(d)观察组对照组t P18 18 119.54±15.01a90.75±20.98 4.735 <0.05 42.54±3.54a106.12±5.69 -40.253 <0.05 7.01±2.41a14.57±3.14 -8.103 <0.05

3 讨论

慢性踝关节前外侧不稳定常由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陈旧性损伤导致,在不平的地面进行运动时,尤其容易出现足内翻或旋后扭伤,踝关节松弛度增加。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可见韧带缺失变细,瘢痕增生,合并关节软骨损伤、撞击综合征等[3]。

本研究中的两种手术治疗方法,改良Brostrom手术属于经典手术方式,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对本疾病的治疗有效率较高,而关节镜下关节囊射频皱缩术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手术治疗方法,在我国临床上还未大面积应用,该方法相对于传统疗法,术中伤口小,术后恢复快,留瘢小,患者出现各种不良并发症的几率低,治疗效果与传统方法无显著差别[4]。

综上所述,对慢性踝关节前外侧不稳定的患者实施微创与切开手术治疗的疗效无显著差异,微创手术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住院时间相对较短,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治疗措施。

[1]王占国.踝关节面有限切开复位微创接骨术结合锁定钢板内固定对胫骨Pilon 骨折预后的影响.中国基层医药,2015,22(13): 1992-1995.

[2]缪旭东,闫乔生,贾晶,等.踝关节有限切开结合微创内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2,12(12):1115-1118.

[3]黄远源,黄仕光,黄东永.踝关节面有限切开复位结合 MIPO置入LCP内固定治疗胫骨 Pilon 骨折的疗效分析.河北医药,2015,37(20):3086-3088.

[4]周三国,郭斌,陈成礼,等.踝关节面有限切开复位结合微创接骨术置入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5):22-2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3.028

2016-11-10]

116031 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关节创伤科

猜你喜欢
关节镜踝关节韧带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膝踝关节
三角韧带损伤合并副舟骨疼痛1例
注意这几点可避免前交叉韧带受损
关节镜下使用Fast-Fix半月板缝合器治疗半月板损伤的疗效
超声结合应力实验在肘关节侧副韧带损伤中的临床意义分析
SLAP损伤合并冈盂切迹囊肿的关节镜治疗
中老年大骨节病踝关节影像特征分析
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固定技术修复大型肩袖撕裂的临床观察
关节镜下治疗慢性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的早期随访研究
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能否负重的生物力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