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外科手术与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比较研究

2016-01-27 23:20姚庆东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23期
关键词:显微外科栓塞动脉

姚庆东

显微外科手术与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比较研究

姚庆东

目的比较显微外科手术与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8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行血管内栓塞治疗,观察组给予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卒中量表(NIHSS)评分、认知功能(MMSE)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治疗费用、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及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3%低于对照组的19.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外科手术应用于颅内动脉瘤,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及认知功能,且治疗费用低,安全性高,具有较高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显微外科手术;血管内栓塞;颅内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是因异常扩大的脑动脉内腔导致动脉壁瘤状突出的一种脑血管病变,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恶心、头痛、腰背酸痛、嗜睡、畏光、视力下降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其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要原因,具有较高病死率,患者如未得到及时治疗,将导致破裂出血,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2]。血管内栓塞及显微外科手术为临床治疗颅内动脉瘤主要手术方式,但对两种不同手术方式的效果如何,临床鲜有研究,本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8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并给予不同方法治疗,观察显微外科手术与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5月~2016年4月收治的8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纳入标准:知晓并同意本研究;均经磁共振成像(MRI)或头颅CT诊断确诊为颅内动脉瘤;无滥用药物史。排除标准:手术禁忌者;合并有免疫系统疾病、器质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者;哺乳期女性及孕妇;有精神障碍或其他原因导致难以顺利完成本研究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20~80岁,平均年龄(48.08±11.32)岁,其中大脑中动脉6例,大脑后动脉12例,无动脉瘤2例,大脑前动脉瘤5例,前交通动脉瘤10例,椎基底动脉6例,其他部位1例。观察组男22例,21例,年龄25~75岁,平均年龄(47.98±9.24)岁,其中大脑中动脉5例,大脑后动脉13例,无动脉瘤3例,大脑前动脉瘤4例,前交通动脉瘤12例,椎基底动脉5例,其他部位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血管内栓塞治疗:行全身麻醉,经股动脉实施脑血管造影,对肿瘤所在位置进行确认,并对其周边血管走行、大小进行观察,直视下将导管安装至动脉瘤部位,于肿瘤颈部1/3处置入微导管,将可脱弹簧圈(EDC)于透视下送至动脉瘤内,并于安置确认后解脱弹簧圈,根据残留动脉瘤情况决定是否继续栓塞。观察组给予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行全身麻醉,入路为标准翼点,于显微镜下对侧裂池实施解剖,将视交叉池打开,释放脑脊液,采用适宜动脉瘤夹夹住动脉瘤颈,进行止血处理,将分离动脉瘤采用含罂粟碱棉片实施覆盖5min,对动脉瘤颈部较宽者行弱电流缩小后再实施夹闭处理,对颅腔进行常规关闭。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①采用NIHSS对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比较,总分45分,分值越高,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采用Barthel指数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分比较,总分100分,分值越高,生活能力越好;采用MMSE对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进行评分,总分30分,分值越高,认知功能越好[3]。②统计比较两组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③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NIHSS、Barthel指数、MMSE评分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NIHSS评分为(10.68±1.02)分、Barthel指数评分为(36.18±8.32)分、MMSE评分为(21.68±1.82)分,与对照组的(10.78±1.22)、(36.48±7.12)、(21.58±1.72)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10、0.178、0.260,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为(3.58±0.52)分、Barthel指数评分为(61.12±9.48)分、MMSE评分为(28.32±0.38)分,优于对照组的(4.48±0.72)、(50.58±9.42)、(26.48±0.6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618、5.141、16.540,P<0.05)。

2.2 两组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比较 观察组治疗费用为(15463.68±1809.62)元、住院时间为(17.58±4.52)d,对照组分别为(57623.68±3517.82)元、(11.28±2.42)d;观察组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9.717、7.983,P<0.05)。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出现1例尿崩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33%(1/43);对照组出现2例尿崩症、1例脑积水、2例脑梗死、3例血管痉挛,并发症发生率为19.05%(8/42);治疗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2757,P<0.05)。

3 讨论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多发于动脉分叉处的肿瘤,是由动脉硬化、创伤、先天性因素、感染等因素所致,其多因腔内压力升高、先天性缺陷的局部脑动脉管壁导致囊性膨出[4],常引发蛛网膜下腔出血,有统计发现[5]高达70%~80%脑动脉瘤患者会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对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健康造成极大影响。

血管内栓塞术为临床治疗颅内动脉瘤常用治疗方案,其手术过程中无需直接接触脑组织,可有效减少手术过程中因牵拉导致脑组织损伤,且对患者造成创伤小、可有效减少对机体造成的干扰,患者术后恢复快,有学者指出[6]对颅内动脉瘤患者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更优。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显微外科手术可有效改善颅内肿瘤患者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显微外科手术可于显微镜下实施较为精细的缝合材料及显微手术器械,可对患者较为细小的组织实施精细手术,组织于显微镜作用下被放大,增加手术视野清晰度,使动脉瘤及其周围血管情况更为清晰显示出来,利于治疗,且其可辨清肉眼难以识别的细小组织,具有一定立体感,利于医生对各组织实施解剖、切开、缝合手术。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对颅内动脉瘤患者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可有效降低治疗费用,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但其住院时间长于血管内栓塞术,这可能是因为血管内栓塞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可有效减轻手术过程给患者带来的痛苦,进而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综上所述,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较血管栓塞术效果更优,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且治疗费用低,术后并发症少,具有较高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1]马骏,尹浩,刘窗溪,等.早期手术治疗老年人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疗效.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20):5855-5856.

[2]肖仕和,刘仲海,陈晓光.血管内弹簧圈栓塞与显微外科手术夹闭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6,24(1):34-38.

[3]赵平,王雄伟,汪雷,等.显微手术和血管内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分析.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6,21(5):281-282,316.

[4]汤荡,龙江.颅内动脉瘤手术方法的选择及展望.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4,9(1):61-62.

[5]纪德峰,纪芳,徐增良.显微外科手术与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比较.中国实用医刊,2015,42(19):89-90.

[6]李春,程彦,余玉银,等.显微外科手术与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比较分析.中国医药科学,2016,6(4):104-10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3.014

2016-09-09]

457000 河南省濮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猜你喜欢
显微外科栓塞动脉
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再植术后中指持续肿胀成功1例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前支假性动脉瘤1例
颈总动脉高位分叉、舌动脉与面动脉共干1例
延续性康复护理对复杂性手外伤患者显微外科修复术功能恢复的影响
介入治疗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的护理体会
输精管结扎致梗阻性无精子症的显微外科治疗(附28例临床报告)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256层CT容积扫描在烟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头颈部富血供肿瘤的术前栓塞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