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华亮
(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畜牧局242300)
羊沙门氏菌病的科学防治
程华亮
(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畜牧局242300)
羊沙门氏菌病是由多种沙门氏菌引起羊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临床上以出血性下痢和妊娠母羊流产为主要特征,给养羊产业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损失,本文就病原学、临床症状及诊断、治疗等方面做一介绍,与广大养羊朋友交流。
羊;沙门氏菌;科学;防治
羊沙门氏菌病是由鼠伤寒沙门氏菌、羊流产沙门氏菌、都柏林沙门氏菌引起羊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临床上以出血性下痢和妊娠母羊流产为主要特征,给养羊产业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损失,现介绍如下。
沙门氏菌为革兰氏阴性的小杆菌,一般无荚膜、无芽孢,具有周身鞭毛。沙门氏菌对干燥、腐败等有一定的抵抗力,在水、土壤和粪便中能存活几个月,但对热及化学消毒剂敏感,一般消毒药物如2%火碱和0.3%过氧乙酸均能将其杀灭。
引起羊流产的病原主要是羊流产沙门氏菌,引发羔羊副伤寒的病原以都柏林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为主 [1]。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可发生于不同年龄的羊,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为主,自然交配、人工授精及其他途径也能感染,各种不良因素如羊舍潮湿、不洁、密度大等均可促进本病的发生。发病羊和带菌羊是本病的传染源,被污染的环境、饲料、饮水、用具及工作人员在传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带菌的母羊也可通过乳汁排出细菌。痊愈后的羊可在症状消失后的一段时间随粪便排出病菌,污染外界环境,形成新的传染源。
本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主要与羊的年龄、应激因素和细菌的侵袭力等有关。
下痢型的羔羊副伤寒。此类型多见于15~25日龄的羔羊,病初精神沉郁,低头弓背,发热,体温达到41~42℃,病羊食欲减退,严重的食欲废绝,身体虚弱、卧地不起,数日内即可死亡。腹泻是主要的特征,发病羔羊表现腹痛、排出大量灰黄色糊状粪便,有的排黏性带血的稀粪[2]。
流产型副伤寒。此型多见于妊娠3个月之后的母羊,病羊体温升高,达40~41℃,厌食,精神沉郁,部分羊有腹泻症状,阴道有分泌物流出。病羊产下的活羔羊比较衰弱,不吃奶,并可有腹泻,一般于一周内死亡[3]。病羊伴发肠炎、胃肠炎和败血症。
根据本病的发病特点、症状,如一月龄内的羔羊,发热,食欲减退,排出大量灰黄色糊状粪便,有的排黏性带血的稀粪,出现脱水。妊娠母羊妊娠后期流产、产下弱羔等可初步诊断,确诊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
下痢型注意与大肠杆菌病相区别,羔羊大肠杆菌病多发于羔羊,发病急,未经有效治疗致死率高,具有传染病,临床上以腹泻和败血症为特征。主要通过病原学区别。
流产型注意与布氏杆菌病区别。布氏杆菌病母羊流产多发生于妊娠后期,流产后常伴有胎衣不下或子宫内膜炎,约2~3周后恢复,有的经久不愈,屡配不孕,最后被淘汰。患病公羊常发生睾丸炎或附睾炎,失去种用价值。
使用敏感药物如氟苯尼考、土霉素、痢特灵、痢菌净、硫酸庆大霉素、磺胺类药如新诺明均有效。在抗菌消炎的同时,还应进行对症治疗。
发病后隔离病羊,进行个体治疗。发病羊群可进行群体治疗,饲料中加入氟苯尼考预混剂。加强消毒工作,每日1~2次,可带羊消毒。
同时加强饲养管理,对病羊隔离治疗,流产胎儿、胎衣及污染物进行销毁,污染场地全面消毒处理。
预防本病主要采取综合的措施,搞好羊舍内的卫生,给予合适的温度、湿度、密度,尤其是在冬季圈舍内的环境控制。及时清粪,通风,排出有害气体。加强饲养管理,增强羊的免疫力,如早吃初乳,减少各种应激的发生。
在本病高发的地区,可进行定期预防用药。但要注意用药物预防应防止长时间使用一种药物,更不要一味加大药物剂量达到防治目的。应该考虑到有效药物可以在一定时间内交替、轮换使用,药物剂量要合理,防治要有一定的疗程。
由于本菌可感染多种动物,因此,羊场应该避免多种动物混养,这样可能会增加患病的几率[4]。
注意康复期羊的排菌情况。由于即使是康复期的羊,其排出粪便等排泄物和分泌物仍然含有病原菌,病原菌会直接传播到健康羊群或者污染饲料、饮水、用具等环境间接传播本病,因此,发现病羊后应立即进行隔离饲养,使用2~4%火碱水等有效的消毒药进行经常性消毒。
[1]黄文燕.羊沙门氏菌病的诊治[J].福建畜牧兽医,2014(6):61-62.
[2]朱义霞,姬国防.羊沙门氏菌病的防治[J].河南畜牧兽医,2003,24(10):23-25.
[3]牛刚.谨防羊流产沙门氏菌病[J].北方牧业,2011(6):22.
[4]肖红.引起母羊流产的主要疾病的防治[J].养殖与饲料,2013,5(3):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