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 云,艾帅兵,邵彩东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名师高徒·
蒋自强教授治疗艾滋病合并肝病经验*
舒云,艾帅兵,邵彩东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蒋自强教授为河南省中医药防治艾滋病试点项目专家组成员,河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30 a余,潜心研究中医药对艾滋病的防治工作,对艾滋病合并肝病的治疗见解独到。蒋教授认为:艾滋病合并肝病的基本病因为肝郁(瘀),发病根源为“艾毒”伤正;病机以正虚肝郁气滞为本,脾虚胃呆血瘀为标;治宜顾护正气、疏肝健脾、活血化瘀,方选六君子汤合当归芍药散加味。兹将蒋教授治疗艾滋病合并肝病的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蒋自强;中医师;艾滋病;肝病;经验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所导致的一系列综合征,以进行性CD4+细胞数量减少、机体免疫功能受损下降甚至完全丧失为特征,易继发多种机会性感染。该病潜伏期长,病情复杂多变,病势沉重,目前仍无法治愈。肝脏疾病主要指各种感染性、代谢性、药物性,及自身免疫性肝损伤引起的各种肝炎、肝囊肿、肝硬化、肝癌等,临床多表现为肝区疼痛、肝脾大、腹水、黄疸、腹泻、消瘦乏力等[1]。我国是肝炎大国,每年均有大量肝炎患者进展为肝硬化,肝硬化已成为我国常见病和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在艾滋病的相关重症疾病中,肝病仍是重中之重。肝病(肝硬化)从其不同分期中医证型分布来看:以肝气郁结为主,占39.71%;瘀血阻络次之,占38.24%[2]。因此,对艾滋病合并肝病的治疗刻不容缓。
蒋自强教授为河南省中医药防治艾滋病试点项目专家组成员,河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30 a余,潜心研究中医药对艾滋病的防治工作,对艾滋病合并肝病的治疗亦有独到见解。笔者有幸随师侍诊,受益匪浅。现将蒋教授治疗艾滋病合并肝病的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蒋教授认为:艾滋病合并肝病的主要病机为正气亏虚,肝气郁滞,气滞血瘀,气郁化火,犯脾克胃;以正虚肝郁气滞为本,脾虚胃呆血瘀为标。艾滋病的本质是五脏气血、阴阳俱虚,正虚是艾滋病相关疾病诊疗过程中的主线。肝主疏泄,维持全身气机通畅条达,“凡脏腑十二经之气化,皆必借肝胆之气化以鼓舞之,始能调畅而不病”。若肝的疏泄功能异常,则木旺乘土,气犯脾胃。肝旺乘脾,脾虚运化失常,临床上既有胸胁胀满、精神抑郁或急躁易怒等肝失条达的表现,又有纳呆、腹胀、便溏等脾失健运之症状。肝气横逆犯胃,胃失和降,临床除表现为肝失疏泄外,又有胃脘胀痛、呃逆嗳气等症状[3]。反之,土壅木郁,脾之运化、胃之受纳也会导致肝失疏泄的病理变化。此既是肝病与消化中枢脾胃间的病理影响,又是现代医学中肝炎的形成机制。蒋教授认为:肝主藏血,“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肝气郁滞,则血必随之瘀滞,瘀血作为病理产物的同时还促进、加重了肝纤维化的进展,最终发展为肝硬化。
蒋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艾滋病合并肝病治宜顾护正气、疏肝健脾、活血化瘀,方选六君子汤合当归芍药散加味。六君子汤见于《医学正传》,是在四君子汤的基础上加陈皮、半夏组成;当归芍药散源于汉代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主治“妇人腹中诸疾痛”。蒋教授师古而不泥古,衷中参西,融会贯通,在以上两方基础上加减化裁,创制六君子汤合当归芍药散加味方。基本方药物组成:党参20 g(或人参6 g),白术15 g,茯苓30 g,当归12 g,芍药15 g,川芎12 g,泽泻15 g,桂枝12 g,陈皮10 g,半夏12 g,桔梗12 g,甘草10 g。方中党参(人参)补益后天元气,为君药。配伍芍药、川芎、桂枝疏肝柔肝,茯苓、白术、陈皮健脾和胃,当归、川芎活血化瘀,为臣药。更用半夏燥湿止呕,泽泻引水湿从下焦而解,为佐药。桔梗宣利肺气、通调水道,又能培土生金、载药上行;甘草益气健脾,调和诸药,为使药。全方补元气,理肝气,健脾虚,化血瘀,共奏顾护正气、疏肝健脾、活血化瘀之效。蒋教授临证时因人制宜,辨证论治,随症加减。对于胁痛明显者,加三棱15 g、莪术15 g、姜黄12 g;胃胀明显者,加鸡内金20 g、木香10 g;腹胀明显者,加大腹皮12 g、苏叶10 g。
患者,男,40岁,2014年7月9日初诊。主诉:腹胀半年余,加重并伴泄泻2个月。患者半年前行B超检查发现肝实质回声增强、脾脏肿大、肝静脉狭窄,提示早期肝硬化。近2个月来反复出现腹胀,偶有刺痛,情志抑郁时加重,下肢瘀斑,同时伴有泄泻,餐后明显,于当地某医院给予中西药治疗多日均无效。现症:腹胀,胁肋部疼痛不适,面色黎黑,纳呆形瘦,下肢困重、伴多处瘀斑,小便尚可,大便溏,舌暗,苔滑腻,脉弦缓。西医诊断:肝硬化(失代偿期)。中医诊断:腹胀。中医辨证:肝气郁滞,土虚木乘,瘀血阻滞型。治则:顾护正气,疏肝健脾,活血化瘀。方予六君子汤合当归芍药散加味,处方: 人参6 g,白术15 g,茯苓30g当归20 g,芍药15 g,川芎12 g,泽泻15 g,桂枝12 g,陈皮10 g,半夏12 g,桔梗12 g,甘草10 g,三棱15 g,莪术15 g,姜黄10 g。7剂。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1周,患者症状明显减轻。效不更方,继服14剂,以巩固疗效;同时嘱患者调畅情志,忌食辛辣寒凉之品。前后服药2个月余,随访半年,未复发。
艾滋病的病因病机为“艾毒”直中五脏并在五脏长期潜伏,耗伤五脏精气,导致全身正气虚弱[4]。艾滋病患者因为其特殊的感染途径,所以在后期除了正气亏虚外,最主要是由情志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导致肝郁更甚。在肝纤维化初期,多以气机郁滞为主;在肝纤维化后期,血瘀与正气不足为主要病理过程[5]。艾滋病患者一旦合并肝病,两者是相互影响的。正气不足是艾滋病合并肝病发生发展的内在根据,而肝气郁结是影响正气演变的关键。蒋教授谨遵仲景“治肝当先实脾”之旨,临床重视肝、脾之间的关系,治疗上注重顾护正气、疏肝健脾、活血化瘀,常以六君子汤合当归芍药散加味方为基础进行加减,从肝、脾着手来调治艾滋病合并肝病,常获佳效。
[1]冯巧,刘晨光,徐二平.李发枝教授用当归芍药散治疗肝病验案3则[J].中医研究,2015,28(2):31.
[2]王超.不同时期肝硬化心态学改变与中医证候分布的关系[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
[3]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讲稿[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47.
[4]闫利源,张毅.艾滋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思路研究[J].中医学报,2011,26(1):3.
[5]黄长乐,赵文霞.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进展[J].中医临床研究,2014,6(2):146.
(本文承蒙蒋自强教授指导,特此谢忱!)
(编辑颜冬)
1001-6910(2016)09-0040-03
R512.91
B
10.3969/j.issn.1001-6910.2016.09.20
河南省中医管理局科学基金专项课题(2014ZY02025)
2016-06-18;
2016-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