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酸环丙沙星氯化钠注射液致猩红热型药疹1例

2016-01-27 14:46:28魏伟,刘弘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6年2期
关键词:药疹环丙沙星丘疹



·短篇报道·

乳酸环丙沙星氯化钠注射液致猩红热型药疹1例

魏伟*,刘弘#(解放军第152医院药学部,河南 平顶山467099)

DOI10.14009/j.issn.1672-2124.2016.02.049

1病例资料

某患者,男性,69岁,主因“头部外伤后意识障碍约2 h”入院,头颅CT示:(1)左侧脑室枕角、四叠体池、环池高密度影;(2)蛛网膜下腔出血。入院诊断:(1)重型颅脑损伤;(2)皮肤裂伤;(3)高血压病(Ⅰ级)。既往体健,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入院后,给予脱水降颅压、改善微循环、营养脑细胞等治疗。入院后第26日,患者出现肺部感染,根据痰培养结果,给予注射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4.5 g/次、静脉滴注、每8 h给药1次;乳酸环丙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悉复欢,广州南新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3138636)0.2 g/次、静脉滴注、1日2次抗感染治疗。抗感染治疗的第7日,患者躯干出现迟发皮疹,为散在、红色针头大的斑丘疹,未停药,仅给予盐酸异丙嗪注射液联合醋酸地塞米松乳膏外用,皮疹逐渐好转。抗感染治疗的第11日,患者体温、血常规均正常,肺部感染好转,停用抗感染药。停用抗感染药8 d后,患者痰液呈黄绿色,间断咳痰,考虑肺部感染仍然存在,送痰培养并经验性单用乳酸环丙沙星氯化钠注射液0.2 g/次、静脉滴注、1日2次抗感染治疗。本次使用环丙沙星的第3日第2瓶开始输注时,患者高热,全身出现斑丘疹并相互融合,以躯干为多,有明显的瘙痒症状。立即停用环丙沙星,给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10 mg/次、静脉注射;盐酸异丙嗪注射液50 mg/次、肌内注射;醋酸曲安奈德尿素乳膏外用。请皮肤科会诊,考虑为环丙沙星引起的猩红热样药疹,约10 h后,皮疹减轻,约1周后,皮疹颜色转淡伴有糠状脱屑。

2讨论

麻疹型或猩红热型药疹是药疹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所有药疹的90%[1]。皮损多在首次用药1周内出现,发病突然,可伴发热等全身症状,皮损呈弥漫性鲜红斑,或呈米粒至豆大红色斑疹或斑丘疹,密集对称分布,瘙痒明显,半数以上患者病程1~2周[1]。环丙沙星为合成的第3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静脉注射分布半衰期为5~10 min,消除半衰期为2.8~4.2 h,易渗入许多组织,组织浓度常高于血清浓度[2]。环丙沙星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其次为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和皮肤反应[2-3]。但也有文献报道,环丙沙星所致不良反应累及的器官和(或)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4-5],原因可能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临床表现较易发现。本例不良反应按照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制订的药品不良反应判定标准对其关联性评价为肯定。环丙沙星所致不良反应可累及多个器官和(或)系统,建议临床医师应严格根据药品说明书及相关规定用药,同时密切加强用药监护,警惕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22-123.

[2]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96-98.

[3]杨月琴,韩志云.环丙沙星致不良反应46 例文献分析[J].中国药房,2012,23(28):2672-2674.

[4]温爱萍.101例环丙沙星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4,11(1):34-37.

[5]陈超,刘萍,和培红,等.239例环丙沙星不良反应浅析[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3,5(3):159-162.

(收稿日期:2015-06-17)

中图分类号R969.3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2-2124(2016)02-0282-01

#通信作者:副主任药师。研究方向:医院药学与临床药学。E-mail:liuhong152@126.com

*药师。研究方向:临床药学。E-mail:64961400@qq.com

猜你喜欢
药疹环丙沙星丘疹
新型Z型TiO2/Ag/Ag3PO4光催化剂的设计及其降解环丙沙星性能研究
3例淋巴瘤样丘疹病临床病理分析
珍珠样丘疹:我很丑,但我很温柔
珍珠样丘疹:我很丑,但我很温柔
肠杆菌科细菌环丙沙星耐药株与敏感株耐药性分析
环丙沙星在盐碱土中吸附特性的研究
Co2+催化超声/H2O2降解环丙沙星
22例大疱性表皮松解坏死型药疹皮损处理临床回顾
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
甲磺酸伊马替尼致扁平苔藓样药疹二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