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溴索与小剂量肝素用于小儿急性毛细支气管肺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6-01-27 13:10:10王红春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18期
关键词:毛细小剂量肝素

王红春

氨溴索与小剂量肝素用于小儿急性毛细支气管肺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王红春

目的分析运用氨溴索与小剂量肝素治疗急性毛细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急性毛细支气管肺炎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氨溴索和小剂量肝素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退热时间、止咳时间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结果实验组32例显效、6例有效、2例无效;对照组20例显效、9例有效、11例无效。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2.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存在1例恶心、1例头晕,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对照组只出现1例头晕,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退热时间为(2.4±0.7)d,止咳时间为(5.2±1.4)d,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为(5.5±1.7)d;而对照组退热时间为(3.2±1.1)d,止咳时间为(6.3±1.4)d,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为(6.8±1.2)d,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急性毛细支气管肺炎患儿氨溴索和小剂量肝素治疗,不良反应少,治疗总有效率高,退热、止咳、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快,疗效显著,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急性毛细支气管肺炎;氨溴索;小剂量肝素;临床效果

目前医院里主要采用氨溴索、小剂量肝素或常规治疗对急性毛细支气管肺炎患儿进行诊治。由于常规治疗效果不佳,患儿退热、止咳、肺部啰音消失需要耗费很长的治疗时间,而氨溴索、小剂量肝素治疗急性毛细支气管肺炎效果显著[1]。因此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6年5月收治的40例急性毛细支气管肺炎患儿进行常规治疗,40例急性毛细支气管肺炎患儿进行氨溴索和小剂量肝素治疗,对比分析氨溴索联合小剂量肝素治疗与常规治疗在急性毛细支气管肺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毛细支气管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排除临床资料不全者、未明确诊断者、心肝肾多功能不全者、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患儿初诊时均符合以下情况:①咳嗽;②咳痰;③气喘;④气促;⑤伴三凹征;⑥伴鼻翼煽动;⑦嗜睡;⑧神情淡漠;⑨肺部啰音;⑩体温为39.1~40.8℃。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2~21个月,平均年龄(4.3±5.7)个月;病程3~6d,平均病程(4.5±1.5)d。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2~21个月,平均年龄(4.4±5.6)个月;病程3~6d,平均病程(4.6±1.4)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①给予退热、吸氧、止咳化痰、强心、抗感染、营养心肌等对症治疗;②给予病情观察,分析患儿不良症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患儿病情。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氨溴索和小剂量肝素治疗。①将30mg/4ml氨溴索加入5ml生理盐水超声雾化吸入,时间10min/次;②将1.25万U,1mg/(kg·d)的小剂量肝素钠用 5ml 生理盐水进行稀释,每6小时缓慢静脉注射1次,治疗2~3d后,根据患儿的病况酌情用药[1]。两组患儿治疗1周为1个疗程,期间每3天对其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记录1次,治疗1个疗程后对比疗效。

1.3 观察指标 采用上述两种方法进行治疗后,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包括:①治疗总有效率:分为无效、有效、显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恶心、头晕等多种不良反应;③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主要有退热时间、止咳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等。

1.4 疗效判定标准 无效:肺部体征与呼吸道症状未改善,发热症状未改善,病情急剧加重;有效:肺部体征正常,呼吸道症状与发热症状有所好转;显效:肺部体征正常,呼吸道症状与发热症状基本消失。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实验组32例显效、6例有效、2例无效;对照组20例显效、9例有效、11例无效。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2.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实验组存在1例恶心、1例头晕,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对照组只出现1例头晕,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实验组退热时间为(2.4±0.7)d,止咳时间为(5.2±1.4)d,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为(5.5±1.7)d;而对照组退热时间为(3.2±1.1)d,止咳时间为(6.3±1.4)d,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为(6.8±1.2)d,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医学科研是一个不断的发展与摸索的过程,在临床研究方面,提高小儿急性毛细支气管肺炎治疗的有效性,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几率,缩减患儿的退热时间、止咳时间与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具有重要意义[2]。小儿急性毛细支气管肺炎又被称为喘憋性肺炎,在广西、浙江、上海、广东、江西等地区分别将其称之为流行性毛细支气管炎、流行性喘憋型肺炎、小儿喘憋性肺炎、流行性气喘病和流行性哮喘性肺炎,该病多发于1~6个月的幼婴,仅见于<2岁的婴幼儿,属于一种常见的下呼吸道的毛细支气管急性感染疾病,其病因和幼婴儿支气管解剖学特点紧密相关。

由于急性毛细支气管肺炎患儿存在喘憋、喘咳及缺氧等症状,对小婴儿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如果仅仅只是采取常规的退热、吸氧、止咳化痰、强心、抗感染和营养心肌等治疗,患儿的康复会非常迟缓,患儿家属经常为此与医院发生医患纠纷[3],因此出于医院、家属和婴儿等多个角度考虑,本文对小儿急性毛细支气管肺炎的治疗作了一个深入的研究。

在本次研究中,选取2014年2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毛细支气管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采取氨溴索和小剂量肝素治疗的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采取常规治疗的对照组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取氨溴索和小剂量肝素治疗的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相比采取常规治疗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取氨溴索和小剂量肝素治疗的实验组的退热时间、止咳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分别为(2.4±0.7)、(5.2±1.4)、(5.5±1.7)d,明显快于采取常规治疗的对照组的退热时间(3.2±1.1)d、止咳时间(6.3±1.4)d、肺部啰音消失时间(6.8±1.2)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与杨玲[4]、卢学红等[5]的研究成果一致,其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退热时间、止咳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分别为93.2%、6.8%、(2.6±0.9)d、(5.3±1.2) d、(5.8±1.6)d,同样证实了氨溴索联合小剂量肝素治疗小儿急性毛细支气管肺炎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虽然氨溴索联合小剂量肝素治疗相比于常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但是前者退热时间、止咳时间和肺部啰音消失时间相对较快,治疗总有效率更高,疗效更显著,具有更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1]赵晶,潘冬妮.氨溴索联合小剂量肝素佐治急性小儿毛细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中外医疗,2013,32(4):123-124.

[2]尹俊.氨溴索联合小剂量肝素雾化吸入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观察.临床医学,2016,36(2):33-34.

[3]栗枫筠.毛细支气管肺炎雾化吸入治疗120例临床效果分析.河南医学研究,2016(1):107-108.

[4]杨玲.氨溴索联合小剂量肝素治疗小儿急性毛细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效果.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24):11.

[5]卢学红,陈韬.氨溴索联合小剂量肝素佐治急性小儿毛细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中国实用医药,2014,9(28):17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8.110

2016-08-16]

122100辽宁省北票市中心医院儿科

猜你喜欢
毛细小剂量肝素
“毛细”政务号关停背后
廉政瞭望(2024年5期)2024-05-26 13:21:07
多孔建筑材料毛细吸水系数连续测量的方法
能源工程(2020年6期)2021-01-26 00:55:16
小剂量激素治疗在更年期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探究
甘肃科技(2020年21期)2020-04-13 00:34:14
小剂量 大作用 肥料增效剂大有可为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当代水产(2019年7期)2019-09-03 01:02:24
出现憋喘 可能是毛细支气管炎!
妈妈宝宝(2017年3期)2017-02-21 01:22:16
高渗盐水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肝素联合盐酸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河北医药(2015年13期)2015-11-13 06:15:34
肝素结合蛋白在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STA Compact血凝仪在肝素抗凝治疗中的临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