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素娥
36例产后出血预防及临床护理措施
艾素娥
目的探析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预防、护理措施。方法选取86例分娩产妇,回顾性分析其发生产后出血的36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探究其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预防、护理措施。结果36例产后出血产妇行保守药物治疗的26例,行手术治疗的10例,均已治愈出院,治愈率达100%。院后随访3~6个月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术后并发症。结论在产妇分娩过程中,正确分析产妇出血原因,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及预防措施,能够显著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分娩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产后出血;预防措施;护理措施
产后出血,即胎儿娩出后24 h内产妇出血量>500ml,其中80%发生于产后2 h内;若产后1~2周时,即产褥期内子宫大量出血,则为晚期产后出血。产后出血的发病原因分别为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裂伤、胎盘因素及凝血功能障碍。四大原因可以合并存在,也可互为因果。产后出血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之一,是引发孕产妇死亡的四大主要原因之一[1]。在我国,产后出血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尤其是偏远落后地区,这一情况更甚。因此,临床医生非常有必要在产妇发生出血并对症止血时,给予相应的临床预防及护理方案。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4月~2016年3月收治的36例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资料,并总结其产后出血的原因、预防及护理措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4月~2016年3月收治入院的86例分娩产妇,发生产后出血产妇36例。产妇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26.3±4.7)岁;孕周38~42周,平均孕周(39.1±1.3)周;初产妇16例,占出血产妇的44.4%,经产妇20例,占出血产妇的55.6%;单胎33例,双胎3例;剖宫产11例,引导分娩25例;出血原因:子宫收缩乏力27例,软产道裂伤3例,胎盘因素4例,凝血功能障碍2例;出血时间<2 h者26例,出血时间>2 h者10例。所有产妇入院前均建有围产妇保健手册,且均定期进行产检。
1.2 产后出血诊断标准 胎儿娩出后24 h内产妇出血量>500ml。临床表现为:产妇面色苍白、皮肤冰冷、出冷汗等。产妇自身感觉:头晕,严重时心悸,甚至意识模糊。
1.3 产后出血原因分析 36例产后出血产妇的病因主要有:①子宫收缩乏力:是造成产妇产后出血的常见原因,占70%左右。在分娩时,针对此类产妇,医护人员应实时监控产妇生命体征及产道出血量,一旦发现产妇子宫收缩乏力或有出血迹象,可通过注射缩宫素;②胎盘因素:多因胎盘剥离不全造成,占产后出血原因的20%左右。此类产妇子宫残存的胎盘变性坏死后,可导致产妇子宫收缩乏力,进而引发产后出血;③软产道裂伤:分娩时因产妇子宫及子宫颈破裂而导致产后出血。此类产妇需通过手术缝合破裂处,并注射缩宫素,压迫止血,以减少出血量;④凝血功能障碍:常见原因有胎盘早剥、羊水栓塞、死胎及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等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碍,少数由原发性血液疾病如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或重症病毒性肝炎等引起[2]。
1.4 预防及护理措施
1.4.1 预防措施 ①妊娠期:孕妇需增强孕期保健,应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并及时对高危妊娠或早孕导致的妊娠终止进行彻底治疗;入院检查时,医护人员也应叮嘱妊高症、贫血、血液病、羊水过多、肝炎及多胎妊娠孕妇提前入院观察,避免突发情况出现导致措手不及;②分娩期:第一产程时,医护人员应满足产妇基本需求,保证产妇处于正常生命体征状态,一旦产妇出现衰竭状态,可通过肌内注射镇静剂保持产妇体力;第二产程时,所有参与手术的医护人员应做到无菌操作,并在分娩时,保证产妇准确腹压,保证会阴侧切适度、及时,当胎肩娩出后,需及时给予产妇催产素,保证子宫收缩正常,避免出血情况;第三产程时,医护人员需准确处理胎盘娩出,当胎盘未剥离时,切不可急切扯拉脐带,也不可挤压、按摩子宫;当胎盘出现剥离情况时,应及时帮助产妇娩出胎盘,并确保胎盘、胎膜完整。此外,还需测量出血量;③产后期:产后2 h内,应保持产妇处于监护状态,密切监测产妇子宫收缩、阴道出血情况及会阴侧切伤口情况,定时监测产妇各项生命体征,以减少此时出现产后出血的几率。一旦产妇会阴侧切伤口疼痛剧烈、肛门坠胀感强烈时,应及时检查会阴伤口及肛门情况,以免发生会阴血肿;此外,医护人员还应叮嘱产妇保证膀胱处于排空状态,保证子宫收缩正常而减少出血情况;医护人员也可指导产妇及早进行哺乳,以刺激子宫收缩,降低阴道出血情况发生率;对于高危产妇,应密切监控生命体征,并保持静脉畅通,以备出现产后出血时能够及时进行输血及急救措施[3]。
1.4.2 护理措施 一旦产妇出现产后出血,需保证产妇平卧,为产妇提供充足氧气,并保证产妇处于安静、温暖的环境;立即建立2条以上静脉通道,用静脉留置针头。若情况紧急,可切开静脉,保证快速输血、输液;马上抽血,检测血型,协助医生查明产后出血原因,及时、有效止血,为交叉输血做好准备;持续进行心电监控,密切观察并及时记录患者的体征状态,如血压、脉搏、呼吸、尿量、嘴唇、指甲、皮肤颜色、四肢温度及出血量情况;及时向主治医生汇报子宫收缩情况、腹部或会阴侧切伤口情况,以便医生根据患者当前病情正确、及时地调整治疗及护理方案,此外医护人员还应按照医嘱为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医护人员应保证所有记录都及时、准确地汇报给了医生,并与产妇积极沟通。因为一旦发生产后出血,多数产妇都会惊慌失措,过度的精神紧张更易导致出血加剧,而使产妇进入休克昏迷状态。此时,医护人员应积极对产妇进行心理护理,让其对产后出血有正确的认识,消除产妇的顾虑及恐慌,给予产妇适时的抚慰,一旦病情有所好转,应及时告知产妇,解除其紧张心理,促使产妇保持平稳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护士进行诊治,以提升产后出血治愈速度[4]。
36例产后出血患者行保守药物治疗的26例,行手术治疗的10例,均已治愈出院,治愈率达100%。院后随访3~6个月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术后并发症。
产后出血是威胁我国产妇生命安全的病因之一。通过本文分析可见,预防是防止产后出血的重点。这就要求产科临床医护人员增强日常业务训练,提升助产技术水平,并能准确筛选出高危孕产妇,及时进行分娩期监控及护理[5]。分娩前,临床医护人员应提前根据产妇个人身体情况制定好预防产后出血及产后出血急救的护理方案。分娩时,更应严密监测产妇生命体征及出血情况,一旦出现出血情况,能够及时分析出产后出血原因,并应能熟练操作各种急救设备,给予恰当的急救措施,做到早发现早处理,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在抢救时更应注意保持冷静,反应敏捷,争分夺秒地与医生配合来抢救患者,同时还应与产妇积极沟通,消除产妇心理恐惧感,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保证产妇安全。
总之,只有提前做好预防保健工作,并对孕妇进行产前护理评估及产后密切监护等,才能有效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且一旦发生产后出血,医护人员也能及时进行恰当的急救处理,才能最大程度降低出血对产妇造成的生理及心理伤害,提升分娩质量。
[1]严瑞兴.产后出血预防及护理措施探讨.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1):126-128.
[2]郝丽,孙伟超,黄红霞.浅谈产后出血预防与护理.全科护理,2013,11(12):1108.
[3]李琳华.产后出血32例预防及护理体会.中国民康医学,2013,25(10):82.
[4]舒桂枝,郭瑞莲.150例产后出血的预防与护理.中国实用医刊,2008,35(4):94.
[5]马秋凤.产后出血的观察与临床护理.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2,24(5):659-66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0.170
2016-10-11]
124000 盘锦市传染病医院防疫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