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伟
雷贝拉唑结合奥美拉唑在消化性溃疡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刘长伟
目的分析雷贝拉唑结合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雷贝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48例显效,9例有效,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30例显效,13例有效,17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1.7%;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出现恶心2例,腹部不适1例,未出现头晕及食欲不振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对照组出现恶心3例,头晕1例,腹部不适1例,未出现食欲不振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服药1 d后腹痛缓解31例(51.7%),服药4 d后缓解51例(85.0%),服药7 d后缓解59例(98.3%),服药14 d后缓解60例(100.0%);对照组服药1 d后腹痛缓解9例(15.0%),服药4 d后缓解25例(41.7%),服药7 d后缓解49例(81.7%),服药14 d后缓解58例(96.7%)。两组患者服药1、4、7 d腹痛缓解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14 d腹痛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消化性溃疡患者奥美拉唑联合雷贝拉唑治疗,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消化性溃疡;雷贝拉唑;奥美拉唑;临床效果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最常见的疾病[1]。目前临床主要采用奥美拉唑、雷贝拉唑等药物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治疗。作者选取12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奥美拉唑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对其治疗效果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12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临床资料不全者、心肝肾多功能不全者、非消化性溃疡者、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将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17~68岁,平均年龄(37.5±11.5)岁;病程2个月~5年,平均病程(2.25±1.45)年。对照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16~67岁,平均年龄(36.9±11.3)岁;病程2个月~5年,平均病程(2.32±1.37)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治疗前1周未曾服用其他诊治溃疡的药物,并且饮食规律、禁烟酒、情志正常。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患者口服20mg奥美拉唑(阿特维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30087)进行治疗,1周内2次/d,1周后1次/d,连续治疗3周。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雷贝拉唑治疗,患者口服10mg雷贝拉唑(晋城海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125)进行治疗,1周前2次/d,1周后1次/d,连续服用3周。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恶心、头晕、腹部不适、食欲不振)发生情况。观察两组腹痛缓解情况,对患者服药1、4、7、14 d的腹痛缓解情况记录在案,并作统计学对比。
1.4 疗效判定标准 无效:临床症状未改善,溃疡在胃镜检查中与治疗前相同。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胃镜检查发现溃疡大部分愈合,缩小>50%。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胃镜检查溃疡全部愈合,停药4周没有复发。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后,实验组48例显效,9例有效,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30例显效,13例有效,17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1.7%。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出现恶心2例,腹部不适1例,未出现头晕及食欲不振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对照组出现恶心3例,头晕1例,腹部不适1例,未出现食欲不振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腹痛缓解情况比较 实验组服药1 d后腹痛缓解31例(51.7%),服药4 d后缓解51例(85.0%),服药7 d后缓解59例(98.3%),服药14 d后缓解60例(100.0%);对照组服药1 d后腹痛缓解9例(15.0%),服药4 d后缓解25例(41.7%),服药7 d后缓解49例(81.7%),服药14 d后缓解58例(96.7%)。两组患者服药1、4、7 d腹痛缓解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14 d腹痛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医学科研处在一个不断的发展与摸索、沉淀与积累、弘扬与探究的过程中,在临床研究方面,提高消化性溃疡治疗的有效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具有重要意义[2-5]。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于十二指肠和胃的慢性溃疡,病因与酸性胃液在黏膜中发挥消化作用有关,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治疗长期采用奥美拉唑会提升消化性溃疡患者的耐药性,而雷贝拉唑是新型的质子泵抑制剂,可阻滞胃酸产生,活化pH的范围较大,抑制速度快,能够有效的治疗消化性溃疡[6-8]。本文系报导消化性溃疡患者运用奥美拉唑联合雷贝拉唑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得出奥美拉唑联合雷贝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效果最佳。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48例显效,9例有效,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30例显效,13例有效,17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1.7%;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出现恶心2例,腹部不适1例,未出现头晕及食欲不振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对照组出现恶心3例,头晕1例,腹部不适1例,未出现食欲不振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服药1 d后腹痛缓解31例(51.7%),服药4 d后缓解51例(85.0%),服药7 d后缓解59例(98.3%),服药14 d后缓解60例(100.0%);对照组服药1 d后腹痛缓解9例(15.0%),服药4 d后缓解25例(41.7%),服药7 d后缓解49例(81.7%),服药14 d后缓解58例(96.7%)。两组患者服药1、4、7 d腹痛缓解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14 d腹痛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本研究与向四国等[9]的研究成果一致。
综上所述,针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给予其奥美拉唑联合雷贝拉唑治疗,不良反应少,腹痛缓解快,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1]钟旭江,朱创健.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比较.中国药房,2011(32):3008-3010.
[2]杨盛艳.雷贝拉唑、兰索拉唑与奥美拉唑不同用药方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观察.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6):287-288.
[3]王迎昕.雷贝拉唑或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疗效的Meta分析.医学临床研究,2012,29(2):252-254.
[4]刘兆之.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比较研究.中国实用医药,2011,6(22):126-127.
[5]黄贤,雷圣贤.雷贝拉唑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和安全性评价.中外医学研究,2013,48(22):53-54.
[6]陈卫民,江国荣.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在消化性溃疡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4):25-26.
[7]杨琳.奥美拉唑与雷贝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分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16):121.
[8]郑健军.雷贝拉唑、兰索拉唑与奥美拉唑3种用药方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成本-效果分析.海峡药学,2011,23(8):191-193.
[9]向四国,胡忠金,潘润洪.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在消化性溃疡治疗中的应用.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0):604-60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0.082
2016-09-21]
116103 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第三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