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永 付志新 赵燕
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对急性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
孙永 付志新 赵燕
目的评价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对急性心力衰竭(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60例重症监护室(ICU)内急性心衰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气管内插管),观察组待患者潮气量>3ml/kg,呼吸频率<30 次/min,氧合指数(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气氧浓度)>250 mm Hg (1 mm Hg=0.133 kPa) 时,拔管,转换为无创正压通气,根据患者自身病情,调节吸气压力10~20cm H2O(1cm H2O=0.098 kPa),呼气压力4~6cm H2O,同时给予两组患者吗啡以镇静,给予扩血管药和利尿药等常规治疗,患者各项指标好转并稳定5 h后方可拔管或脱机,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住ICU时间,计算住院期间病死率。结果治疗前对照组PaO2为(46.6±8.2)mm Hg,PaCO2为(37.7±8.5)mm Hg,观察组PaO2为(44.1±7.8)mm Hg,PaCO2为(38.6±9.2)mm Hg,治疗后对照组PaO2为(69.3±10.2)mm Hg,PaCO2为(43.1±7.6)mm Hg,观察组PaO2为(84.8±9.4)mm Hg,PaCO2为(40.2±8.0)mm Hg,治疗后两组PaO2、PaC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住ICU时间为(65.8±37.2)h,观察组为(89.3±43.5)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期间有9例死亡,病死率为30.0%,观察组有2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单独有创机械通气,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对于急性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更显著,能明显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
急性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疗效
急性心衰合并呼吸衰竭为ICU常见疾病,急性心衰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常可因为肺水肿引起呼吸衰竭,随时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及早采取有效抢救措施十分必要,争取最佳治疗时机,传统救治方式是行有创机械通气,即气管插管,但是重症患者本身机体免疫力差,有创操作大大增加感染的风险,因此要尽可能缩短有创机械通气的时间[1]。本次研究采用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的治疗方式,结果发现这种治疗方式对于急性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显著,能够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材料 收集本院2013年3月~2015年2月ICU内急性心衰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60例,平均年龄(62.7±5.3)岁,患者原发疾病有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等,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
1.2 方法
1.2.1 基础治疗 首先给予两组患者吗啡5mg静脉推注,以镇静,消除紧张情绪,随后给予静脉泵入硝普钠,以扩张血管,降低心脏前后负荷,注意监测血压,调节硝普钠的泵注速度,另外给予20mg呋塞米静脉滴注以利尿,经上述抢救后心衰仍无显著改善者,给予西地兰0.2~0.4mg静脉推注。
1.2.2 机械通气方法 开始时给予两组患者有创机械通气,即气管内插管,观察组待患者潮气量>3ml/kg,呼吸频率<30 次/min,氧合指数>250 mm Hg时,拔管,转换为无创正压通气,根据患者自身病情,调节吸气压力10~20cm H2O,呼气压力4~6cm H2O,对照组患者持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各项指标好转并稳定5 h后方可拔管或脱机。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O2、PaCO2和住ICU时间,计算住院期间病死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治 疗 前 对 照 组PaO2为(46.6±8.2)mm Hg,PaCO2为(37.7±8.5)mm Hg,观察组PaO2为(44.1±7.8)mm Hg,PaCO2为(38.6±9.2)mm Hg,治疗后对照组PaO2为(69.3±10.2)mm Hg,PaCO2为(43.1±7.6)mm Hg,观察组PaO2为(84.8±9.4)mm Hg,PaCO2为(40.2±8.0)mm Hg,治疗前两组PaO2、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aO2、PaC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住ICU时间对照组为(65.8±37.2)h,观察组为(89.3±43.5)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期间有9例死亡,病死率为30.0%,观察组有2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心力衰竭患者日渐增多,急性心衰患者的心排血量急剧下降,导致肺静脉回流障碍,引起肺水肿,进而发生严重的呼吸衰竭,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成为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急性心衰伴发呼吸衰竭的患者随时有生命危险,为了争取最佳的抢救时机,尽快改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多采用有创机械通气,即气管插管,纠正患者的低氧血症,快速缓解呼吸肌的疲劳,但是长时间气管插管的最大弊端是增加患者感染的几率,对于急性心衰的患者而言,机体免疫力差,而且多是老年患者,机体各器官功能正逐渐衰退,发生感染势必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或增加病死率,因此应尽可能缩短气管插管的时间[2]。研究中待患者状态平稳,潮气量>3ml/kg,呼吸频率<30 次/min,氧合指数>250 mm Hg时,实行气道无创正压通气,调整吸气压和呼气压,使患者呼气末有一定的正压,显著增加肺泡通气量,促进二氧化碳的排出,满足患者自主呼吸的需要[3]。国内外大量文献报道,无创正压通气对于急性心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肾衰合并有脑出血患者的疗效显著[4,5]。
综上所述,采用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的方式,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缩短了住院时间。
[1]陈明仟,陈开铸,黄燕红.急性左心衰竭80例救治体会.实用临床医学,2012,13(11):14-15.
[2]王运.紧急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用于急性呼吸衰竭抢救的临床效果分析.中国医药科学,2011,1(17):86.
[3]梁智雄,胡松,罗琳.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临床研究.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0,16(6):306-307.
[4]牟燕飞,王胜强,廖开友,等.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在抢救重度急性左心衰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疗效观察.临床肺科杂志,2013,18(4):658-660.
[5]赖建幸,陈小会.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中国现代医生,2014,52(4):7-1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4.071
2016-04-18]
475000 开封市中心医院神内重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