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山西,030012) 王小芸 赵怀舟 倪 艳
连翘应用源流初考*
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山西,030012)王小芸 赵怀舟 倪 艳
笔者在初步梳理连翘一药本草学考证的基础上,对其历代以来的临床应用实践略作温习。目的是对连翘的临床使用有一个相对全面的概述,特别是对历史曾经出现的使用青翘的情况加以讨论。
连翘 青翘 本草考证
连翘是一味常用中药材,至少在《神农本草经》时已经收入主流本草学著作中了。需要指出的是《神农本草经》中实际收录了连翘与翘根2味名称中含“翘”字的药,其中连翘入《本经》下品,“连翘,味苦平,主寒热,鼠瘘,瘰疬,痈肿,恶疮,瘿瘤,结热,蛊毒”,并无疑义,而翘根至少从陶弘景(456-536年)时代人们就已经感到相当陌生了,《本经》遗文说:“翘根,味甘寒平。主下热气,益阴精,令人面悦好,明目。久服轻身,耐老。”陶弘景注曰:“方药不复用,俗无识者也。”此后唐、宋诸本草多将其列入“有名无(未)用”条目下做为一则传世文献加以保存。直至李时珍编撰《本草纲目》时,才将其并入连翘条内加以讨论,认为所谓翘根即连翘之根,临床医家例多遵用。
在不了解连翘品种变迁轨迹的前提下,对前代临床、本草文献妄加评议,势必形成张冠李戴之谬。今天普遍认为连翘的原植物为木犀科植物连翘Forsythia suspensa(Thunb.)Vahl[Syringa suspensa Thunb.]的果实。历史上连翘的使用品种曾经有过明显的变化,唐或唐以前概以湖南连翘Hypericum ascyron L.为主,有宋一朝湖南连翘与连翘并用,并且已经呈现出连翘取代湖南连翘之趋势。吴立宏、胡海燕[1]等人指出:“大致从《本草图经》始,中药连翘的原植物湖南连翘已开始让位于木犀科的连翘。……《本草图经》‘连翘……有大翘、小翘二种;大翘生下湿地或山冈上;叶青黄而狭长,如榆叶……今南中医家说云:连翘盖有两种,一种似椿实之未开者,壳小坚而外完,无跗萼,剖之则中解,气甚芳馥,其实才干,振之皆落,不着茎也……如椿实者,乃自蜀中来,用之亦胜江南者’。这正是木犀科连翘这一木本植物的特征:果实也似椿实,但壳小而坚硬,无宿存花萼,剖开后气甚香,果实干后即脱落。南中医家所说的连翘极似现代应用的‘青翘’。”
1.连翘的性味
《神农本草经》曰:“连翘,味苦,平。”《名医别录》曰:“无毒。”《蜀本草》曰:“连翘,微寒。”《药类法象》曰:“连翘,气平,味苦。”元素[2]曰:“性凉味苦,气味俱薄,轻清而浮升,阳也。”好古曰:“阴中阳也。”《汤液本草》曰:“连翘,气平,味苦,微寒,无毒。”《本草纲目》:“微苦,辛。”近世本草作味苦,性微寒。
2.连翘的归经
《汤液本草》[3]曰“(连翘)手足少阳经、阳明经药”。李中梓[4]《本草徵要》谓:“连翘:入心、胃、胆、大肠、肾五经。……手少阴主药也。”李东垣[5]曰:“连翘,于十二经疮药中,不可无此。谓表里上下气血之分,咸需之耳。”黄杰熙[6]认为:“连翘味苦气寒,但气味皆薄,味苦入手少阴心经,气寒入足少阴肾经,气味皆薄有发散经邪与透表逐邪之功。形似心脏与心包络,中有小房似三焦膈膜,故又入手厥阴心包络经、少阳三焦与胆经,质轻扬具上升外达之力,碎之有油质与清香气,故入足太阴脾经与足厥阴肝经,以解郁而发汗。”中药气味走注与临床功效的关系是极为紧密的,在了解连翘的性味、归经之后,我们拟对其功用主治进行相对全面的总结和归纳。连翘的适用病种和临床使用比较广泛,逐渐从退黄、外科疮疡肿毒,到通利五淋,去虫,除心家客热,后期到温病时期广泛使用,以及近现代医家的精确使用,经历了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
3.连翘的主治
痈肿疮毒,瘰疬痰核 本品可解疮毒,又能消散痈肿结聚,有“疮家圣药”之称。用于治痈肿疮毒,常与金银花、蒲公英、野菊花等解毒消肿之品同用;若疮痈红肿未溃,常与穿山甲、皂角刺配伍;若疮疡脓出、红肿溃烂,常与牡丹皮、天花粉同用;用治痰火郁结,瘰疬痰核,常与夏枯草、浙贝母、玄参、牡蛎等同用。如普济消毒饮治大头天行,初觉憎寒体重,次传头面肿盛,目不能开,上喘,咽喉不利,口渴舌燥(《东垣试效方》)。连翘丸治小儿无故寒热,强健如故,而身体颈项结核瘰疬,及肠胁背里有坚核不痛,名为结风气肿,连翘、桑白皮、白头翁、牡丹皮、防风、黄柏、桂心、香豉、独活、秦艽各半两,海藻二钱半。右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或二十丸,灯心汤下(《婴童百问》卷十)。
外感风热,温病初起 本品散上焦风热,常与金银花、薄荷、牛蒡子等同用,治疗风热外感或温病初起,头痛发热、口渴咽痛。如凉膈散,治大人小儿腑脏积热,烦躁多渴,面热头昏,唇焦咽燥,舌肿喉闭,目赤鼻衄,颔颊结硬,口舌生疮,痰实不利,涕唾稠黏,睡卧不宁,谵语狂妄,肠胃燥涩,便溺秘结,一切风壅(《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温病后期,热入营分,连翘心亦有可用之机,此属较为特殊的“透热转气”之法,如清营汤(《温病条辨》);若温病液伤,温热之邪,陷入心营,逆传心包,症见发热神昏,可与麦冬、莲子心等配伍,如清宫汤(《温病条辨》)。
下焦湿热,淋涩疼痛 本品具有清心利尿之功,多与车前子、白茅根、竹叶、木通等药配伍,治疗湿热壅滞所致之小便不利或淋漓涩痛。如赵尚华[7]验方柴翘五淋散(柴胡、连翘、五味子、云苓、赤芍、当归、栀子、甘草)具有益阴清热、通利三焦之功,主治湿热下注,三焦壅滞,缠绵难愈之淋证。
肢体湿肿,湿热黄疸 本品还有消肿退黄之能。在湿热发黄早期,由于病邪郁表,腠理闭塞而无汗;水湿郁热不得泄越而蓄积于内,影响三焦气化,水道不通则小便不利,致使邪无出路,与热相合,熏蒸肝胆而导致发黄。若如湿热不得表解,郁蒸于肺,失于通调水道之职,水气泛滥,还可导致水肿。可与麻黄、赤小豆、杏仁、生梓白皮等配伍。如262条伤寒瘀热在里,身体必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伤寒论》)。
杀寸白虫,祛除蛔虫 本品有明确的杀虫作用,古今典籍记载不绝如缕。如“去白虫”(《名医别录》);“去胃虫,去寸白虫”(《汤液本草》);“去寸白虫蛔虫”(《本草蒙筌》);“杀白虫”(《雷公炮制药性解》);“去痈毒,寸白蛔虫”(《本草新编》);“蛊毒白虫之邪”(《本草易读》);“利水杀虫”(《本草分经》)。
连翘苦寒,易伤脾胃,历代医家对此也有论述。如久服有寒中之患(《本草通玄》)。多饵即减食,谨之(《本草徵要》)!
胡世林《中国道地药材》[8]一书指出:“(连翘)初熟果实采下后,蒸熟或沸水煮片刻,晒干为‘青翘’。果实成熟发黄而开裂后,采收晒干为‘黄翘’或‘老翘’。……形色:青翘多不开裂,绿褐色,种子多数,细长,一侧有翘。老翘自顶端开裂成2瓣,表面黄棕色或棕褐色,内面多为浅黄棕色,种子多已脱落。”笔者发现,临床医家对其间的异同还是有所体认和记载的,我们可以通过客观的文献温习对此有所总结。
1.明确的老翘用例
明《本草品汇精要》[9]曰:“[时]《生》春生苗《採》八月取子壳。[收]阴干。[用]子壳[色]黄褐。”其采摘时间上判断所用当为老翘。亦有病案中用老连翘,如刘云湖医案[10]。病者:孙镇王小三之子,年十五。病因:患发痹。症候:遍身起疹,扪之糙手,痒彻人心,必烦闷乱。诊断:脉浮数,此风毒也。疗法:与荆防败毒散加减之。处方:土茯苓、刺蒺藜、白扁豆、老连翘、淮木通各三钱,二花二钱五分,广郁金、芥穗各二钱,防风、牛蒡子各一钱五分,蝉蜕、粉草各一钱,灯芯三只。效果:二剂而安。……此方专用轻药外托,因毒在肌肤也,不用寒凉以内胜,因无大热也,若用重剂或甘苦寒,则引毒内入矣。
2.明确的青翘用例
宋《圣济总录》卷第一百四十一:治产后乳汁不泄,结滞肿痛。连翘汤方:连翘(未开者)……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明《本草原始》[11]中记载:“连翘去蒂瓤任用。噙口者佳,开瓣者不堪用。”明《炮炙大法》[12]中记载:“连翘黑而闭口者良。去蒂、根,研。”清《本草述钩元》中记载“(连翘)黑而闭口者良,去蒂根,研。”日本医家稻宣义在《炮炙全书·木之属》卷三中载:“连翘,苦,平。去蒂瓤,任用噙口者佳,开瓣者不堪用。连翘,有两种,大翘枝梗杨起,高丈余,小翘枝条柔软如蔷薇辈,承之可以架花叶并实。”所谓噙口、闭口连翘当指青翘。
一般认为青翘初熟色青,清热解毒之力较强;老翘质轻透散,长于透热达表、疏散风热;连翘心,清心泻火,擅治邪入心包之高热烦躁、神昏谵语。张锡纯[13]对此药临床应用颇有心得,他认为连翘具升浮宣散之力,流通气血,透表解肌,清热逐风,托毒外出,善治头目之疾,发汗之力甚柔和,又甚绵长,既能舒肝气之郁,又能平肝气之盛,因此为“疮家要药”、“治风热要药”、“发表疹瘾要药”、“理肝气之要药”。如在“犹龙汤”中对连翘的按语:“连翘原非发汗之药,即诸家《本草》,亦未有谓其能发汗者。惟其人蕴有内热,用至一两必然出汗,且其发汗之力缓而长。为其力之缓也,不至为汪洋之大汗,为其力之长也,晚睡时服之,可使通夜微觉解肌。且能舒肝气之郁,泻肺气之实,若但目为疮家要药,犹未识连翘者也。用连翘发汗,必色青者方有力。盖此物嫩则青,老则黄。凡物之嫩者,多具生发之气,故凡发汗所用之连翘,必须青连翘。”
连翘从其应用源流上可以看出:其原植物经历了从金丝桃科(草本)到木樨科(木本)的转变,大致从《本草图经》始,中药连翘的原植物湖南连翘已开始让位于木犀科的连翘,其使用部位则经历了从翘根、茎叶、花、实逐渐向果实集中的过程。从历代方书医案的记载来看,青翘、老翘多混在一起统称连翘,清以前未见明确的“青翘”、“老翘”专名出现,但本草、临证书籍中,却在事实上对二者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区分。二者的使用情况,宋元之际,难以确考;明清之际,似以青翘略盛;而当代则以老翘为主流商品。我们有理由相信青翘、老翘的明确区分使用实践早于文献,从目前可以查考的资料可知,明清以降,本草学家和临床医家在各自著作中实质性描述或提倡青连翘的使用已越来越多。
“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药学》[14]一书指出:“(连翘)商品分青翘及老翘(即黄翘)两种,以老翘为主流商品,一般不分等级,均为统货。青翘以色绿、不开裂者为佳,老翘以色黄、瓣大、壳厚者为佳。”2015年版本《药典》[15]中规定连翘的检测标准也有青老之分,“[检查]杂质:青翘不得过3%;老翘不得过9%(通则2301)……[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通则2201)项下的冷浸法测定,用65%乙醇作溶剂,青翘不得少于30. 0%,老翘不得少于16.0%。”上述信息提示,青翘、老翘不论在《药典》质检和参考教材中均已有所区别,但大多数药材集散市场和医院药房中青翘、老翘仍同处一柜、混为一体。通过文献温习,我们知道明清以降的临床家已能分别青翘、老翘之用,各取其长。但青翘、老翘间取舍分寸的拿捏尚未达到像青皮、陈皮、枳实、枳壳那般细微、准确。对于青翘、老翘的本草学考证只是精细鉴别、审势度用的开始而非终结。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将药理药效、临床实践二者互相印证,青连翘的精细应用才能取得真正的突破,因此有必要对二者的差异进行更加全面细致、周到深入的研究。
[1] 吴立宏,胡海燕,黄世亮,等.连翘与贯叶连翘的本草考证[J].中国中药杂志,2002,27(8):612-616.
[2] 金·张元素原著,任应秋点校.医学启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200.
[3] 元·王好古.汤液本草[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42.
[4] 明·李明梓原著,包来发主编.李中梓医学全书·医宗必读卷三·本草徵要[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131.
[5] 明·倪朱谟编著,郑金生点校.本草汇言[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5:173.
[6] 黄杰熙.《本草三家合注》评释[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293-294.
[7] 贾颖,赵尚华.赵尚华教授柴翘五淋散的创制与应用[J].光明中医.2009,24(9):1656-1658.
[8] 胡世林.中国道地药材[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420-422.
[9] 明·刘文泰.本草品汇精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418.
[10] 鲁兆麟.中国古今医案类编·外科病类[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1:610-611.
[11] 明·李中立撰绘,郑金生,汪惟刚,杨梅香整理.本草原始[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67-268.
[12] 明·缪希雍著成莉校注.炮灸大法[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23.
[13] 张锡纯著,河北新医大学《医学衷中参西录》修订小组修订.医学衷中参西录[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77:200-366.
[14] 高学敏,钟赣生.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药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431.
[15] 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171.
Prelim inary Historical Research on Application of Lianqiao
WANG Xiao-yun,ZHAO Huai-zhou,NIYan
(Shanxi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anxi030012,China)
This paper is to give a review on clinical practiceapplication of Lianqiao(Forsythia suspensa Vahl)during various dynastieson the base of its Chinesemateriamedica research.It targets to a relative comprehensive general discussion on its clinicalapplication,especially for Qing qiao once used in the history.
Lianqiao;Qingqiao;Chinesemateriamedica research
R282.71
A
1006-4737(2016)05-0021-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项目“青翘与老翘功效差异及关联物质基础的研究”(编号:81470169)
(2016-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