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筱岩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551700)
民族舞蹈教学策略探究
袁筱岩(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551700)
摘要:舞蹈是人类艺术瑰宝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舞蹈是舞蹈艺术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在历史的长河中,各领域都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文化,民族舞蹈和其他形式的历史文化也就成了传承地域文化的载体,它们都是一个符号,这个符号代表过去,也代表未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政府越来越高度关注艺术文化的发展,民族舞蹈因此也备受关注。不少高校将民族舞蹈作为发展学生运动能力和艺术素质的主要方式,特别是体育和艺术类的高等院校。本文主要围绕民族舞蹈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和具体策略来展开研究分析。
关键词:民族舞蹈;教学;策略
我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民族舞蹈继承和发扬了我国56个民族的艺术文化。56个民族的艺术文化都各具特色,我国的民族舞蹈通过舞蹈形式阐述了各地域的生活习惯、文化特色和精神面貌等。民族舞蹈通过肢体语言去表达民族的特色,如藏族的舞蹈多以歌舞形式居多,藏族人信仰宗教,通过藏族舞蹈就能看出藏族人对宗教文化的推崇;蒙古族的舞蹈节奏很明快,反映了蒙古族人们的热情豪放,同时“驯马舞“等也被广为流传;黎族舞蹈民族特色最为显著,庆祝节日时人们共舞迎接佳节。因此,民族舞蹈不仅仅是对民族风土人情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对祖先的”承诺“,一代代传承,才能使我国民族文化发扬光大。在教学过程中,民族舞蹈所展现的思想内涵和精神文化是一个舞者必需熟知的,才能让民族舞蹈拥有灵魂,而不是纯粹的舞蹈形式。让舞者更好的领悟和把握民族舞蹈的重要点,就是,民族舞蹈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教学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教学活动过程中民族舞蹈内容不够丰富
我国拥有56个民族,民族舞蹈的教学有大量可选用的舞蹈素材。但通过研究高校的舞蹈教学内容发现,在民族舞蹈教学活动中教学范围比较狭小,56个民族的舞蹈艺术文化中只有被大众所熟知的几种舞蹈被选用为教学素材,受各类因素的影响,全面性的教学还并未在大多高校民族舞蹈的教学上实现。民族舞蹈教学内容的单一性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到更多的民族舞蹈文化,舞蹈艺术的精髓也很难真正被传承下去。教学内容的的单一性还表现在舞蹈分类上,我国56个民族,一些民族舞蹈之间都存在相似性,例如名字的相同,形式的相同,但内容却不同。如彝族和白族都有“打歌“类的舞蹈,同一个名字,但前者更为注重脚步动作,后者侧重整体性。高校在民族舞蹈的教学内容上并没有将同名异类的民族舞蹈进行细分,内容比较笼统化,因此导致民族舞蹈教学内容过于单一。
(二)民族舞蹈教学并未高度重视情感的作用
民族舞蹈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艺术文化不仅仅只是体现在肢体语言上,同时包括了民族的精神思想。一支民族舞蹈是否具有民族特色或艺术魅力的标准不仅仅是通过舞者的肢体动作去判断,舞者通过舞蹈所表达出来的思想情感也是判断的标准。“有血有肉”的民族舞蹈才更具魅力,而不是从形式上去感受舞蹈艺术的魅力。舞蹈家杨丽萍的孔雀舞表演感动和震撼了无数观众,她的每一个动作都融入了情感,将观众带入了她的“世界”。然而在高校实际民族舞蹈教学中,教师关注的重点是学生的动作是否达到标准,对舞蹈情感的融合程度的考核力度较为薄弱,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民族舞蹈的情感认识也不重视。
(三)民族舞蹈缺乏扎实的理论知识作为实践活动的支撑
民族舞蹈艺术有别于其他艺术文化,更为注重形式上的表达,因此实践性很强。在民族舞蹈的教学活动中,一些高校过于注重舞蹈的实践性,而不重视民族舞蹈理论的教学,甚至在教学活动中直接让学生进行实践学习。学生没有扎实的民族舞蹈理论知识作为实践基础,在学习过程中通常只能掌握民族舞蹈的动作,而很难把握民族舞蹈内在的精神文化和思想内涵,这样的民族舞蹈是缺乏灵魂的。形式上的民族舞蹈是很难感动观众的,民族舞蹈的艺术魅力也会大打折扣。
(一)民族文化在民族舞蹈的运用
民族舞蹈艺术的重点内容主要体现在民族的特色上,因此民族文化是民族舞蹈的基础,在学习时首先就应了解其舞蹈背后的历史文化和思想内涵。例如藏族舞蹈的学习首先要了解的就是藏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和性格特点,才能将藏族人民的豁达豪迈之情表达出来。由于藏族人民长居高原地区,他们的呼吸节奏与一般的人不同,因此只有在深刻了解到民族文化才能准备的把握这些细节,才能更好的展现各民族舞蹈艺术的魅力。
(二)注重舞蹈重点动作的剖析
民族舞蹈作为我国艺术文化中的瑰宝,舞蹈中的每一个肢体动作并不是随意编排的,而是经过了多年的文化沉淀改编的。我国56个民族。每一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民族特色的代表性动作。如藏族舞蹈表演常常能看见低头俯身向前跳跃的动作,这是因为藏族人民一直信仰宗教,将其中的动作加入到了藏族舞蹈中去。因此,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民族舞蹈教学时,应对民族舞蹈的重点内容仔细讲解给学生听,让学生能抓住学习重点和舞蹈的思想内涵。
(三)重视音乐在民族舞蹈艺术中的重要作用
音乐是舞蹈的“终身伴侣“,两者相辅相成,都是民族特色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舞蹈的教学过程不仅要注重动作的标准和思想情感的表达,同时也要高度关注动作与音乐的配合。民族舞蹈同样讲求创新,教师可让学生根据音乐发挥自己的想象去改编民族舞蹈,而不是让学生完全模仿,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整体能力有所提升。
(四)重视创新问题
创新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艺术同样注重创新。只有不断创新的艺术形式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民族舞蹈注重民族特色的传承和发扬,但创新也是必不可少的,民族特色不断融入创新才能使民族艺术文化更加魅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自主创新的平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而不是完全按照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教学,禁锢学生的思想。同时,举行民族舞蹈艺术家的专题讲座也能为学生创新提供一定素材,或让学生融入到其他民族的生活中去,实践能让他们更好的感受他们的生活习惯和文化内涵。
民族舞蹈艺术文化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其形式越来越多样化。民族舞蹈这门艺术不仅是在肢体动作上带给观众震撼和感动,也要注重思想文化的表达和传递。在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对民族舞蹈进行创新,既能传承优秀历史文化,还能融入现代潮流元素,也体现了现代人对民族舞蹈艺术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不仅要注重实践学习,也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从细节、关键、策略和方法上促进学生运动能力、艺术素养的综合发展。才能更好的理解民族舞蹈背后所代表的历史文化。
参考文献:
[1]朱红.在民间舞教学体系中延伸民族舞蹈文化——谈民族地区专业舞蹈院校的民间舞蹈教育[J].科技创新导报,2008(18).
[2]康可可.我国民族舞蹈教学研究[J].大舞台,2014(03).
[3]王敏.民族舞蹈教学策略分析[J].大众文艺,2011(03).
袁筱岩,学历:本科学士,职称:助教,单位: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研究方向:舞蹈。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