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德夯苗鼓文化特性及现代化发展研究

2016-01-27 11:29马玉凤伍方佳
运动 2016年12期
关键词:湘西苗族文化

杨 阳,马玉凤,伍方佳

(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湘西德夯苗鼓文化特性及现代化发展研究

杨 阳,马玉凤,伍方佳

(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对湘西德夯地区苗鼓文化特性、发展现状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可进一步从理论上探讨与分析湘西德夯苗鼓文化的特性及现代化发展,并对现阶段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湘西德夯地区苗鼓文化资源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从而使湘西地区苗鼓文化的生命力持久延续。

湘西德夯;苗苗鼓文化;现代发展

苗族是我国最为神秘的少数民族之一,德夯是苗族人的聚居地,被誉为华夏苗族文化第一村,其中许多具有苗族传统文化、习俗和民族特色的体育文化被代代相传并保留下来。实地考察发现,不同时期苗族人的生活状态以及文化特点,为文化科研工作提供最原始的资料。苗族鼓舞,是苗族文化最优秀的文化代表,其丰富的特色体育文化被人们熟知和追捧。本文在借鉴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湘西德夯苗鼓文化进行了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西德夯苗鼓文化特性及现代化发展。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苗鼓文化的文献资料,通过中国知网搜集了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并进行比较分析,对尚未涉及的领域作出进一步研究,为本研究的开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1.2.2实地考察法 对湘西州德夯地区进行系统的实地调查与考察论证,研究了德夯景区地形、地貌以及苗鼓运动开展现状,并访问当地政府、景点负责人和游客,收集真实可靠的第一手材料,然后整理并分析利用。

1.2.3逻辑分析法 在对湘西德夯有关鼓文化资料进行分析过程中,运用逻辑学的方法对资料进行分类比较,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同时结合社会学、文化学、体育理论和旅游等多学科理论对相关理论进行逻辑推理。

1.2.4专家访谈法 对吉首市部分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访谈,了解苗鼓文化活动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听取他们对鼓文化活动开发的意见和建议,并做好归纳和总结。

2 结果与分析

2.1湘西德夯苗鼓文化特性

2.1.1鲜明的地域性 德夯位于湘西吉首市郊区,属省级风景名胜区,是一个典型的苗族村寨。在大自然鬼斧神工下,德夯风景区自然景观绚丽多彩,飞流直下的流沙瀑布、天险盘古峰峰林重叠、玉泉门峡谷古木奇花、年代久远的原始次森林等自然特色无不气象万千、多姿多彩。由于特殊的地形地貌,使得德夯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受经济自给自足与地方封闭的影响严重,从而形成了特有的民族文化,如古朴民风、独特民居等。苗鼓文化就是在这些特殊的社会活动中被创造出来。

2.1.2独特的民俗性 每个民族都有其特有的风俗习惯、社会生产活动、文化间的碰撞与融合,使得民俗文化既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容,又促进了当地经济的飞速发展。鼓在中国的文化中蕴含深刻哲理,它反映了一个民族乃至国家的信仰、意志、理想。苗鼓节便是湘西人聪明智慧的结晶,是苗族传统的神圣节日,每年农历九月九,湘西所有的苗族人民会请苗族鼓,彻夜击鼓狂欢。古朴优雅的苗族风情以及极具特色的苗族村寨,成为了德夯的人为景观。苗鼓、猴儿鼓等湘西鼓舞更是湘西德夯人民特有的文化娱乐项目,它的创作灵感来自于苗族人民的生活,打鼓的动作将人民辛勤劳作的场景再现,反映了本民族特色的文化与习俗。其不断的创新发展也跟苗族人的生活习惯分不开。

2.1.3良好的娱乐性与观赏性 湘西被列入中国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第二批保护试点地区,苗族鼓舞则被列为的重点保护项目,它是湘西最具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苗族鼓舞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因其具有舞蹈动作的美感和极强的观赏感。苗族鼓舞动作创编主要来源于自身的生活习惯、生产劳作、传统健身以及模仿动物的一些动作等。湘西苗族鼓舞植根于湘西苗族人的生产和生活当中,是湘西苗族人民勤劳、勇敢的真实写照,具有极强的休闲娱乐性和观赏性。

2.1.4“渊源流长”的传承性 几千年来,苗族的历史文化不断发展变化,但湘西苗族鼓舞的文化传统仍流传至今。苗族鼓舞依旧是苗族人民节庆时必不可少的传统体育项目,湘西苗族鼓舞传承有多种形式,例如,家族内传承、教授传承、现代教育传承等。湘西鼓舞可以保持原有特色,一大部分归功于湘西地区文化落后、交通不便等限制性因素,才使其传承方式多以家族内部传承为主,从而形成独特的鼓舞文化。

2.2湘西德夯苗鼓文化发展现状

2.2.1苗族鼓舞被列入非物质文化目录2004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被列作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试点区,苗族鼓舞是试点区的重点保护项目。2006年,苗族鼓舞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一批民间艺术家被列为国家级保护传承人,使得苗族苗鼓文化初步得到了较好的保护。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苗族鼓舞从传统的生产、生活的范畴发展到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并随着旅游业兴起和发展起来,特别是当苗族鼓舞进入了非物质文化目录之后,更加提升了苗鼓的知名度,这是在保证其健康发展的同时,也让人们看到了湘西苗族鼓舞和我国民间艺术的美好未来。

2.2.2校园苗鼓文化课程资源开发初见成效 普及与发展苗鼓文化资源,是如今苗鼓文化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实现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根本。部分高校的相关学者已经对其进行了研究,并在整理收集苗鼓的文化资料的同时与其他地区相关组织进行了积极的合作交流,将苗鼓文化资源引入到课程教学中来,实现了苗族文化的创新发展。目前,苗族鼓舞作为民间舞蹈已进入课堂,苗鼓课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增长了其民族文化知识,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使得校园苗鼓文化课程资源开发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2.2.3苗鼓文化与大众日常健身娱乐融合苗族鼓舞作为历史文化的结晶,所有动作都源自于生活,具有活动方式简便易行、老少皆宜等优点。其不受年龄、性别、体质条件限制,群众可根据自身状况、年龄和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动作。苗鼓舞作为互动性要求较高的舞蹈,易于在群众中普及和推广,其已成为人们日常休闲娱乐的一部分。聪明勤劳的湘西人将大众日常健身的广场舞与苗族苗鼓文化相融合,创造出来适合自己的打法,使苗族鼓舞发展迅速。

2.2.4湘西德夯苗鼓文化旅游发展前景良好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与核心内容,湘西的苗鼓文化是苗族人民的精神寄托,是苗族历史文化的见证。湘西苗鼓文化的开发,主要是通过举办一系列大型节庆活动、成立民间文化艺术表演、在本地周边学校开办苗鼓课等形式来进行。2013年国际苗鼓文化节是促进民间苗鼓文化大融合的前提,在各族人民之间甚至国内外都产生了良好的反响。德夯苗鼓对德夯民俗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刺激作用,特别是在对苗鼓文化进行加工、包装方面,使苗鼓文化成为顺应潮流的文化,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

3 结论与建议

创新开发苗鼓文化应推动苗族鼓舞与民族大众健身娱乐相融合;创新开发体验式苗鼓文化旅游产品,积极提高游客的参与度;拓展人才培养渠道,强化专业人才培养策略;科学加强苗鼓文化旅游资源路线的挖掘与整合;加快培育或引进苗鼓文化专业人才;促进苗鼓文化融入到大众健身与日常生活;完善旅游服务中心的建设,提高湘西德夯地区苗鼓文化资源旅游的服务质量;加快苗鼓文化进如中小学校园;策划德夯地区的品牌苗鼓文化旅游项目、推出品牌项目、有规律的举办国际苗鼓文化节。

[ 1 ]崔思菜.精美悠久的民族艺术奇葩—浅论湘西苗族鼓舞的神韵及音乐特色[ J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 2 ]肖灿.论湘西苗族鼓舞的艺术形态特点及当代发展[ J ].攀枝花学院学报,2012(3).

G85

A

1674-151X(2016)06-136-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6.12.074

投稿日期:2016-05-01

吉首大学2016年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资助(项目编号: JGY201653)。

杨阳(1990—),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湘西苗族文化
以歌为家——在沪苗族务工妇女的音乐生活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从山东到湘西,跨越千里的精准“滴灌”
谁远谁近?
湘西 国画
苗族老照片
苗族芦笙制作师
漂亮的“银饰”
与诸子湘西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