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党政干部推进校企合作的新思路

2016-01-27 11:53广东茂名庄水金
现代企业 2016年2期
关键词:校企责任院校

□ 广东茂名 庄水金

企业党政干部推进校企合作的新思路

□ 广东茂名 庄水金

企业需要寻找创新与交流平台来强化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让企业责任理念落实为具体行动,真正协同促进社会的健康、绿色、可持续发展。现结合“三严三实”的学习体会,摭谈企业如何面向校企合作需求履行社会责任抓好观念转变。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表现形式

国际社会责任组织发布的“Social Accountability 8000”已成为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体系之一。而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则通常包含8个方面:①诚信;②科学发展;③可持续发展;④保护环境;⑤文化建设;公共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建设也要应需分出财力、精力来分担;⑥发展慈善事业;⑦保护职工健康;⑧发展科技。这些要点基本成了企业自觉自律履行社会责任的行动指南。此外笔者也留意到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范围不是固定的,而是动态发生细微变化。例如在中国期刊网上可发现2010年之后合计已有18篇论文(含硕博论文)论述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内企业应承担的校企合作社会责任。可让我们意识到新时期企业社会责任的表现形式、覆盖范围已细化、延伸。企业已不是仅仅提供奖学金、冠名班(例如广东珠江合生集团创始人出资捐助创办中山大学南方学院的“梅州地区定制班”)、助学金等常见形式来支持教育事业,而是要延伸到跟高职院校深度合作,让企业参与到高职院校育人的全过程。

二、企业参与高职教育承担社会责任是时代需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提出:“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在政府主导搭建平台后,校企合作双方致力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共同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经济发展快速变幻,高职院校要密切适应社会需求,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己任,确实需要加强学科设置来满足人才需求,主动谋求校企合作的桥梁、渠道。以广东为例,2014年广东省高职院校有79所,数量上位居全国第二。在广东省教育厅的指导下,各个高职院校都按年度撰写了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从70多份报告来看,基本上每一所高职院校都提及要重视校企合作办学。但还纷纷提到校企合作方面还存在合作内涵不够深入问题,如缺乏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因此,企业界的党政领导干部应带头理解、贯彻党政方针政策,主动认识到高职院校需要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办学是时代需求,应积极呼应。

三、参与校企合作办学履行社会责任的两种新途径

要让众多企业都来积极履行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社会责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我国尚未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如果企业本身的积极性、主动性不足时,就比较容易拒绝这方面的合作或者是让合作流于形式。虽然我们可强调企业需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内省的社会责任意识来主动参与这方面的合作,但却不如法规那样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的实质性、持久性问题。其次,在缺乏法规的背景下再从高职教育现状看,并不是每一所高职院校都具有较强的合作资本,诸如师资力量、研发能力、创新能力、优质生源都是合作的底气、合作的话语权。因此,当企业面对办学力量较弱的高职院校时会算计合作过程能否带来好处,当发现合作并不能为企业发展积蓄力量,合作不能共赢、互助时,就纵使牵手过也难以深入。因此,校企合作还需创新观念,务实的注重方式、方法、效率、效益等问题。以下谈谈有效途径的新思路。

1.主动搭建企业文化与高职教育文化相融合的桥梁。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除了极少数是自主创业外,大部分是面向企业输出,如果学生在校期间就能理解企业文化、感受企业文化,那么大学的文化底蕴就可以跟企业文化融合在一起。这种合作就是文化之间的互动、互补,是校企之间知识技能灌输之外的价值观传递,交汇。企业文化跟高职教育文化之间从内涵来看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例如,高职院校要注重学生的学术文化熏陶,强调学习过程的平等、自由以及个性化发展。而企业文化需要职工能通过实践,感受各种激励机制,注重行为纪律、效果。有的企业抱怨高职院校的学生不能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及接受有一定时间差,适应能力差的学生上岗后会有诸多不适。这种问题要更好更快的解决,就是要让学生在高职教育过程中认知企业文化。

有的企业过于看重合作的经济利益,忽视合作中的育人社会责任。或者说本身的企业文化建设就没重视。因此看不到企业文化跟校园文化融合的重要意义,也就缺乏与高职院校合作的积极性。从现代企业的长远发展看,企业文化是一种软的竞争力,企业文化的提升除了向消费者宣传外,还需把握职业教育的规律,让合作的高职院校来一同把关,这样合作培养出的高职毕业生,既可短期内上岗熟练操作又可长期自觉的为企业文化传承、弘扬贡献智慧。校企合作的文化对接其实也是社会发展需要。高职院校不能固守校园文化建设,还需引入优秀企业的文化精神来培养职业人才队伍。企业本身也不能花太多时间进行新职工的企业文化再培育。当两者进行融合互相嵌入后,就可以在校园职业教育文化、企业文化之间搭建互相促进的沟通桥梁。让职业人才的全面发展带给校方、企业共荣共赢的社会效益。

2.主动转变观念促进人才、信息资源共享的利益平衡。有的高职院校以为校企合作就是需要企业提供师资,提供实训基地,最后解决学生就业。这种伸手来要的做法,是过于从院校角度谈企业的社会责任形成的,如果索要的需求物跟企业的经济效益目标相冲突时就会影响到合作的深化。而站在企业角度看,现代企业是一个多边契约关系的集合体,建立契约关系的各方都有自身利益,然后再在各方中维系总体利益并保持总体利益平衡。因此企业可从利益再平衡角度看待高职院校的索求,并主动带动合作双方的观念转变。

首先,促进人才拥有到人才共享的转变。有远见的企业必然会重视职工的继续教育与岗位再培训。因为知识、技术、工艺日新月异,谁保持了对新鲜事物的敏感性,谁的发展劲头及后劲就会持续充足。不少高职院校具备提供面向在职人员再学习培训的能力,可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结构优化提供辅助。企业通过展示社会责任,显示合作意愿与实力,与高职院校建立起情感纽带,那么人才得到展示的舞台增加了,跳槽的意愿也会降低,技术、科研资本就会有效得到巩固。人才共享模式下的校企合作就会增强合作双方的共同利益维护,彼此提升社会形象。

其次,促进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合作。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现状看,教育部从2014年开始继续酝酿新的改革,计划将部分本科院校转为职业教育。我国的职业教育该如何发展,已是全社会都将关注的时代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斯坦福大学国际研究所教授罗思高(Scott Rozelle)率领团队专门研究中国职校到底能给学生带来什么,却发现职校教育质量非常低下。他建议要求高职要花大量的在校时间认真、规范地教授数学、语文、英语等文化课程。高职院校需要为2030 年以后的中国培养人才。并不认为顶岗实习,短期性的提供简单的操作训练就是职业教育。而高职院校如何扩大学生的学习空间呢?企业是否可以从信息资源角度为高职教育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例如,让校企合作契约点转变为增加与高职院校一同共建共享学习空间的合作协议?

企业可以捐赠、捐助方式,为高职院校提供部分购书经费,或其他非正式出版资料。一来扩充高职院校的信息资源规模,二来通过共建谋求共享,让企业的职工可一同来共享高职院校的信息资源。这样以共建共享信息资源的方式为纽带,实际上也可达到较好的合作效果。因为企业本身来说,并不是每个企业都有能力建立企业信息中心、情报中心,而有限提供信息资源建设经费、馆藏,就可共享高职院校内的信息资源,就可弥补大部分企业无法自建信息中心的不足。同时,在校企共建信息资源模式下,高职学生也可获得更多的阅读学习内容,避免被社会各界诟病为进入高职院校,就是职业前期训练,进行顶岗实习,让社会大众以为高职院校是误人子弟,得不到社会的尊重。这个建议也是一种可行、简易、有先例的操作方案,例如河源职业技术学院跟企业之间就有文献服务方面的合作。信息资源是一种创新建设的战略资源,是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也是一种社会财富。在信息社会,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可为企业创造产业价值,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工作流程,优化资源配置。几乎每一个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信息资源的应用,主动与高职院校开展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方面的合作,可以降低企业信息资源获取成本,也可推动高职院校增强办学的硬实力。同时,因为是捐赠、捐助方式开展共建,也有利于提升企业的慈善公益形象,更进一步彰显企业对教育事业投入的社会责任。

四、结语

高职院校的发展要依赖全社会来共同推进,随着高职教育的转型深入,校企合作将成为高职职业教育不可分割的部分。企业应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来看待这方面的合作。如果高职院校能输出大量德才兼备的毕业生,最终受益的也将是企业。我国有的地方借鉴了国外的成功经验,实施了地方法规,如《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但大部分地区还是需要企业党政干部自觉主动的认真看待校企合作的社会责任。本文从文化互融,人才共享、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角度浅谈履行社会责任的新途径,就是意图避免单纯的从经济角度谈合作。希望通过抛砖引玉让企业能有效的履行面向高职教育的社会责任,提升自身的社会声誉与地位,促进企业与高职院校一同良性发展。

(作者单位:广东茂名市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校企责任院校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期望嘱托责任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