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宇
麻醉因素对气管插管全麻术后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分析
买宇
目的分析麻醉因素对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全麻)术后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方法5234例行全麻气管插管手术的患者,将患者按照术后有无下呼吸道感染分为感染组(386例)和非感染组(4848例),分析出现下呼吸道感染与麻醉因素的关系。结果感染组中平均插管深度、平均插管时间、平均麻醉时间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师操作不熟练、插管过深、平均插管时间及麻醉时间长等均是导致气管插管全麻后出现下呼吸道感染的因素。
麻醉因素;气管插管;下呼吸道感染
先进的医疗技术下,气管内插管是实施全麻的必要程序。气管插管由于需要将气管导管查入患者的气道内,口腔或鼻腔内的细菌不可避免的要进入患者的下呼吸道,常常引起全麻插管术后的下呼吸道感染[1,2]。本实验通过分析近4年于本院手术的全麻术后发生感染的患者386例患者,研究麻醉因素与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5年5月~2011年10月在本院行气管插管下全麻手术的成人患者5234例,5234例患者已除去术前即合并心肺及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且手术前测定的胸片均正常,并且无呼吸道感染的征象。将5234例患者按照术后有无下呼吸道感染分为感染组(386例)和非感染组(4848例)。感染组患者年龄16~71岁,平均年龄44岁;男191例,女195例;实施盆腹部手术者145例,胸外科手术者85例,乳腺外科手术者37例,神经外科手术者60例,泌尿外科手术者59例。非感染组患者年龄17~75岁,平均年龄46岁;男2528例,女2320例;实施盆腹部手术者1821例,胸外科手术者1067例,乳腺外科手术者464例,神经外科手术者1141例,泌尿外科手术者35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手术类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麻醉方法:患者在麻醉之前,由麻醉师向患者交待麻醉意外及麻醉注意事项,并由患者及其家属签署麻醉同意书。麻醉开始后患者在手术床上呈仰卧位,连接心电监测设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连续监测10 min,确认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水平适合行全麻手术后,给予适量的麻醉药物进行麻醉诱导。麻醉诱导成功后,进行气管插管(分别经鼻腔或经口腔插管两种方式),快速将气管导管插入到患者的右侧支气管,当反复确认气管导管处于正确位置后,连接麻醉机(经鼻腔插管者导管先连接人工鼻再连接麻醉机)。麻醉成功后,术中监测生命体征变化,适当给予一定剂量的肌松药物,在麻醉记录单上做好记录。手术结束后,根据拔管指征进行拔管。
1.3 观察指标 根据患者病历中的麻醉记录单,分别统计感染组及非感染组患者的平均麻醉时间、平均插管深度、延迟拔管的例数、不同级别麻醉医生所占比例,最后进行统计学分析。
1.4 诊断标准 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术后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查体肺部听诊可闻及湿啰音;行X线胸片检查可见斑片状、片状的浸润性阴影,有时为间质性改变;血常规检查血白细胞升高,血沉加快,C反应蛋白(CRP)升高;痰培养定量>107CFU/ml,痰涂片检查多核白细胞每低倍视野≥25。患者术后出现上述症状体征、行实验室检查符合上诉标准即刻诊断为下呼吸道感染。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感染组患者平均插管深度(22.5±1.6)cm;平均插管时间(17.2±1.02)s,平均麻醉时间(3.5±0.21)h,非感染组患者平均插管深度(18.1±1.2)cm;平均插管时间(12.3±1.21)s,平均麻醉时间(2.1±0.13)h。感染组患者的平均插管深度、平均插管时间及平均麻醉时间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下呼吸道感染是我国医院院内感染好发的部位,大约占到所有院内感染的30%[3]。为了避免发生院内感染,国家出台了许多措施来预防其发生,在管理措施上更是有所加强。现在医院里一次性的医疗用品在使用上已经非常广泛,抗生素在围手术期的应用也在逐步规范,外科手术发生院内感染的患者比例也在逐年的下降。但是对于气管插管下的全麻患者,尽管也在使用一次性的吸痰管和气管导管,也在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的比例却没有显著的下降。在全麻气管插管术后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因素中,气管插管、术后机械通气、手术麻醉时间长、抗生素使用不合理等均是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据有关统计,接受气管插管的患者下呼吸道的感染率比非插管的患者高6~21倍。
根据有关研究显示,气管壁上的纤毛会在气管导管插入的2 h后出现倒伏甚至破碎,当气管导管插入的时间超过6 h,气管壁上的纤毛就会出现坏死并脱落,气管局部的防御能力也相应的下降。临床研究显示,从麻醉方面的原因看气管插管全麻后出现的下呼吸道感染9%要归结于拔管的延迟,术后及时的拔管能够降低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同时,全麻需要吸入麻醉,吸入麻醉又能使肺泡表面的活性物质的分泌受到抑制,导致肺泡萎缩、肺的顺应性下降。导管刺激气管,黏液分泌增多,气道内潴留较多的黏液会堵塞支气管从而引起肺不张(主要是小叶性肺不张),容易发生肺部的感染,所以在麻醉过程中,随时注意吸痰也能对预防术后下呼吸道感染产生一定的作用。也有研究者认为,全麻气管插管后出现下呼吸道感染与胃-咽下呼吸道的逆行感染有关,尽管对这一说法医学界尚未完全认可,但是其强调的胃食管反流逆行的途径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的观点有一定的依据。在临床上,老年人和病情危重的患者比较容易发生胃食管反流现象,这与此两类患者食管下端的括约肌力学上存在缺陷有关。术后与其他部位的感染相比,此两类患者术后更易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另外,有学者认为保持手术时的体位呈30~40°与平卧时相比较,防止逆行感染的效果更明显。有些患者需要行经鼻腔的器官插管全麻方法,由于鼻腔内的菌群较多,易在插管过程中带至下呼吸道而引起感染。有些急诊患者术前由于未禁食水,需要在手术时插入鼻胃管,这样消化道上的定植菌就定植到了呼吸道,因而就容易发生下呼吸道感染。
[1]朱小勇,陈德芳,施建中.全麻气管插管后下呼吸道感染相关因素探讨.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13):1785.
[2]黄晓霞,袁海军,杜光生.气管插管全麻术后患者下呼吸道感染情况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8):1583-1584.
[3]胡国宏.麻醉机全麻手术后患者肺部感染临床分析.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12):892-89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5.066
2015-11-23]
117000 本溪市中心医院麻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