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嫒明 曹平 王利萍 周敏
·综述·
青少年近视形成的相关因素研究进展分析
蒋嫒明 曹平 王利萍 周敏
目的 总结近年来青少年近视形成的相关因素研究进展,为青少年近视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到的文献主要从遗传、饮食、户外活动、用眼强度,读写习惯,睡眠,对视觉需求增加青少年近视形成相关因素的早期干预,从而预防和控制青少年近视的形成和发展。
近视; 青少年; 因素; 综述
近视是指在调节静止状态下,外界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后聚焦于视网膜感光细胞之前,即远点离近的一种屈光状态[1]。近视是当今全球最严重的医学问题之一在东亚,90%的青少年和青年患有近视,且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近视人数近4亿,全世界第一。世界卫生组织在“2020年行动纲要”中近视列为威胁视力的5种主要疾病之一[2]。近视已成为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虽然目前有关青少年近视形成的机制善不明确,但是目前为止许多研究发现近视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就青少年近视形成的相关因素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国内外大量研究显示近视的发生发展与遗传明显相关。Saw[3]等发现父母双方都近视者,其子女近视的患病率高于父母单方有近视者,或者父母双方都没有近视者。吕燕[4]等在2089例病人中调查发现,父母双方和单方近视者分别占41.41%和20.06%,可见父母近视是青少年近视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营养与视力的关系与研究已广受人们的关注。毛宏辉[5]等发现精制糖摄入过高会使血糖浓度明显升高,引起防水渗透压降低,渗入晶状体,使其变凸,导致屈光性近视。同时新鲜果蔬、动物性食品及水产品摄入过少也会损害视力。因此饮食是否均衡与合理直接影响青少年近视的形成与发展。
3.1 著名的光——多巴胺假设说[6]:光刺激了多巴胺在视网膜上释放,而这样的神经传递反过来阻止了眼轴在发育过程中的伸长。视网膜多巴胺通常会持续一个昼夜,白天高晚上低,Cohen[8]的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视网膜多巴胺的释放速度几乎成对数线增加。在2010年,Ashby 和 Schaeffel 往小鸡眼部注射一种抑制多巴胺的药物“spiperone”,能够消除亮光的保护作用[7]。通过玻璃体内注射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来模拟视网膜高多巴胺水平可以抑制实验性近视进展[6]。
3.2 户外 在新加坡的一个横断面研究显示户外活动与近视呈负相关,每天增加1小时户外活动,其眼的屈光度增加+0.17D,眼轴减少0.06mm,该研究对象为1249名11~20岁青少年,中国人占71.1%[9]。在2009年,Morgan发起了三年试验,在广州随机抽取六所学校,在900多个参加户外活动的学生中,30%的人9到10岁有近视,而没有参加户外活动的是40%。研究者在台湾南部发现,那里的老师要求学生课余80%的时间在室外活动。一年后,医生发现,相比于附近其他学校18%的近视率,那所学校只有8%[10]。
许多研究表明青少年近视与用眼强度呈相关性,经常看电视或玩电脑超过1小时以上易引起视疲劳,促进近视的发生跟发展,吕燕[4]等在2089例青少年近视患者中发现日均学习时间超过8小时,一次持续近距离用眼时间超过1小时,每日持续看电视和使用电脑时间超过1小时者分别占79.94%、75.25%、56.10%均已超过调查人数半数,足已表明用眼强度与近视的相关性。屠春雨[11]等在绍兴市中学生的调查中同样显示:一次性用眼时间大于等于1.5小时、看书距离小于33cm,频率较多、一遍走路,一边看书频率较多是青少年近视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青少年自控力差,电视剧,游戏等都对学生有着强烈的吸引力,易沉迷其中,过度用眼,继而导致近视。
国内外文献有研究认为社会文明进步对视觉需求的增加是学生近视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而读书就是罪魁祸首,在中国大部分孩子花费太多的时间在读书上,或者是常常粘着电脑和手机屏幕。2014经济和贸易组织的一项研究表明[12],在上海平均年龄15岁的孩子一周花14个小时写家庭作业,相对来说,英国只有5个小时,美国6个小时。有研究发现阅读距离及姿势的改变会导致眼内压改变,眼内压改变及波动导致局部细胞形态学及酶功能上的改变对近视进程产生作用[13]。
睡眠是人类生命活动中的一个生理过程,有研究曾证明青少年睡眠不足可引起视疲劳而导致近视[14]。林林等研究发现睡眠与青少年近视形成呈正相关性。徐建国[15]在2015年的312分青少年近视问卷调查中发现,253例睡眠不足,占81.09%,59例睡眠较好,占18.91%。睡眠不足患者所占比例较大。因此,睡眠不足也是近视的危险因素。
近视是一种常见的屈光不正,但是对青少年的健康有着严重的影响,我国近视人口持续快速增长,且越来越呈现低龄化状态,遗传、饮食、户外活动、用眼强度,读写习惯,睡眠是近视形成的危险因素,针对病因采取措施是疾病一级预防策略,对影响近视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和预防,对于从根本上预防青少年近视的发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Sorsby A,Leary G A.Refraction and its components in twins.Special Report Series no.303(Medical Research Council,1962).
[2] McCarty C A,Tailor H R.Editorial:Myopia and vision 2020[J] Am J.Ophthalmol,2000,129(4):525-527.
[3] Saw S M,Nieto F J,Katz J,et al.Familial clustering and mypia progression in Singapore school children[J].Ophthalmic Epidemiol,2001,8(4):227-236.
[4] 吕燕,窦思东,青少年近视相关因素调查研究[J].亚太传统中医药,2013,9(8):79-80.
[5] 毛宏辉,武韬,青少年膳食及生活方式与近视的危险因素分析[J].北京医学,2012,34(10):893-896.
[6] Mccarthy C S,Megaw P,Devadasm,et al.Dopaminergic agents affect the ability of brief periods of normal vision to prevent form-deprivation myopia[J].Exp Eye Res,2007,84(1):100-107.
[7] Ashby R S,Schaeffel F.Invest.Ophthalmol.Vis.Sci.2010,51:5247-5253.
[8] Naiglin L,Gazagne C,Dallongevile F,et al.A genome wide scam for familial high myopia suggests a novel locus on chromosome 7q36[J].J Med Genet,2002,39(2):118-124.
[9] Dirani M,Tong L,Gazzard G,et al.Outdoor and activity and myopia in Singapore teenage children [J].Br J Ophthalmol,2009,93(8):997-1000.
[10] Wu P C,Tsai C L,Wu H L,et al.Ophthalmology,2003:120,1080-1085.
[11] 屠春雨,陶芳标,绍兴市初中学生近视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4,35(04):569-571.
[12] Salinas,Does Homework Perpetuate Inequities in Education?(OECD,2014).Available at http://doi.org/2sd.
[13] McMonnies CW.Intraocular pressure spikes in keratectasis,axial myopia,and glaucoma.Optom Vis Sis,2008,85:1018-1026.
[14] 赖丽芳,引起孩子近视的罪魁祸首[J].教育导刊,2003,4(1):63-64.
[15] 徐建国,青少年近视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研究[J].大家健康,2015,09(01):273.
Analysis the forming factors of myopia in adolescents
JIANGAi-ming,CAOPing,WANGLi-ping,ZHOUMin
(Chengdu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Chengdu,Sichuan,610072)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formed factors to adolescent myopia in recent years,to provide basis for the prevention of it.Methods To focus on the literature retrieved primarily of adolescents myopia intervention related factors in genetics,diet,outdoor activities,intensity with the eyes,reading and writing habits,sleep etc,thus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adolescent myopia.
Myopia; Adolescents; Factors; Summarize
610072,四川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
蒋嫒明,E-mail:1015951853@qq.com
10.3969/j.issn.1674-9006.2016.04.016
R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