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剂量甲氨蝶呤联合化疗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护理

2016-01-26 15:24李兰英阮兰红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3期
关键词:甲氨蝶呤白血病淋巴细胞

李兰英 阮兰红

大剂量甲氨蝶呤联合化疗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护理

李兰英 阮兰红

目的探讨分析大剂量甲氨蝶呤联合化疗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护理方法。方法47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依据住院单双号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24例)与研究组(23例), 均采取大剂量甲氨蝶呤联合化疗方案。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案, 研究组采取综合护理方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8%, 而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7%,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采取大剂量甲氨蝶呤联合化疗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方案可显著减少治疗相关不良反应, 且不影响临床治疗效果。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甲氨蝶呤;护理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一种恶性肿瘤性疾病, 主要由B系或T系细胞在骨髓内异常增生所导致。病变细胞可对正常造血功能进行抑制, 并可对肝、淋巴结以及脑膜等骨髓外的组织进行侵袭[1], 危害较大。作者对本院部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采取综合方案进行护理, 效果良好, 现将相关护理方法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2年12月~2014年10月就诊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47例, 均经病理确诊, 且均采取大剂量甲氨蝶呤联合化疗方案。其中男28例, 女19例;年龄3~47岁, 平均年龄(27.2±6.6)岁;病变类型: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2例, T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8例, 淋巴瘤白血病17例。依据住院单双号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24例)与研究组(2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案, 主要措施有健康宣教、病情观察、营养护理、心理护理、治疗环境护理、症状护理、饮食护理、感染护理以及出院前的健康指导。研究组患者则给予综合护理方案, 即在上述护理基础上增加治疗不良反应的针对性护理措施:①CF解救:准确交接班,加强病房巡视, 在每次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时, 分别于结束后即刻、24 h以及48 h抽取患者血液进行甲氨蝶呤浓度检测,及时将各时间点药物浓度报告医师并给予CF解救, 确保甲氨蝶呤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减少其毒副反应。②骨髓抑制: 骨髓抑制是甲氨蝶呤较为常见且严重的不良反应之一[2], 临床表现为血小板、血红蛋白及白细胞降低, 患者因血小板降低易发生感染、内脏及皮肤出血。因此, 对此类患者应加强护理并给予保护性隔离, 加强病房内环境清洁, 定时紫外线消毒。实施治疗及护理时严格无菌操作, 减少或禁止家属探视,减少人员流动。③消化道反应:恶心、呕吐是甲氨蝶呤化疗过程中最为常见的消化道反应。在治疗开始前, 常规给予保护胃黏膜以及止吐药物, 积极指导患者健康饮食, 应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对已经出现呕吐者, 应记录呕吐次数及呕吐量, 积极进行口腔护理, 正确漱口, 保持口腔清洁。增加输液量, 防止因呕吐导致水、电解质紊乱。④肝肾功能:鼓励患者多饮水, 治疗期间按时抽血送检肝肾功能、电解质。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 尿量减少时及时报告医师给予利尿治疗。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疗效判定标准 完全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血小板≥100×109/L, Hb≥100 g/L, 外周血分类中无白血病细胞,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5×109/L, 原始淋巴细胞+幼稚淋巴细胞≤5%, 骨髓增生正常或接近正常;部分缓解:患者血象以及临床表现达到完全缓解标准, 但骨髓原始淋巴细胞+幼稚淋巴细胞>5%, 但≤20%;未缓解:患者临床表现、血象以及骨髓象均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完全缓解16例, 部分缓解7例, 未缓解1例,总有效率为95.8%(23/24), 治疗期间发生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9例(37.5%);而研究组患者完全缓解16例,部分缓解6例, 未缓解1例, 总有效率为95.7%(22/23), 治疗期间发生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4例(17.4%)。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发病率较高。在我国, 其发病率约为0.67/10万。在高污染地区以及油田附近地区, 该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全国发病率。发病人群中以儿童多见, 其中0~9岁为发病高峰。甲氨蝶呤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化疗药物之一, 其主要通过抑制肿瘤细胞二氢叶酸还原酶达到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与繁殖的目的, 属于抗叶酸类抗肿瘤药, 临床效果良好。但该药毒副作用较大, 治疗期间可导致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药物性肺炎、皮炎、脱发以及色素沉着等[3],部分患者可因上述反应严重而终止治疗。

目前研究表明, 在采用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期间, 对患者实施严密的护理可减少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4,5]。作者对本院部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方案, 结果显示, 与常规护理比较, 研究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显著减少(P<0.05);但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方案有助于减少采取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 值得临床借鉴。

[1]郑苗苗, 岳丽杰, 陈小文, 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MTHFR基因多态性与大剂量甲氨蝶呤毒副反应的关系.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3, 15(3):201-206.

[2]程金敏, 周娟.综合护理干预在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应用.齐鲁护理杂志, 2015, 21(3):71-73.

[3]王军, 宋森花, 郑云艳, 等.大剂量甲氨蝶呤在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血药浓度监测的意义.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2014, 28(3):215-217.

[4]练晓霞, 沈莲.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护理干预.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4, 11(4):22-23.

[5]杜琴, 罗碧如.大剂量甲氨蝶呤诱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口腔黏膜炎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4, 10(2):218-22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3.171

2015-09-07]

471000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兰英);河南科技大学护理学院(阮兰红)

猜你喜欢
甲氨蝶呤白血病淋巴细胞
白血病“造访”,人体会有哪些信号?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全血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分析
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
走进儿童白血病的世界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与冠状动脉病变复杂性的相关分析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观察
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观察
阅读理解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