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性贫血患者外周血红细胞与铁参数变化的观察与探讨

2016-01-26 15:24马莉张桂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3期
关键词:性贫血外周血贫血

马莉 张桂华

肾性贫血患者外周血红细胞与铁参数变化的观察与探讨

马莉 张桂华

目的观察肾性贫血患者外周血红细胞及铁参数的改变, 探讨其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120例肾性贫血患者作为肾性贫血组, 按照贫血程度分为轻度贫血组(42例)、中度贫血组(43例)和重度贫血组(35例);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 分析各组外周血红细胞参数及铁参数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肾性贫血组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均明显降低(P<0.05),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不同贫血程度组间比较, 血清铁(SI)、总铁结合力(TIBC)、未饱和铁结合力(UIBC)及铁饱和度(F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性贫血患者红细胞形态属于正细胞不均一性贫血;肾性贫血患者尽管存在铁代谢紊乱的趋势, 但不同贫血程度均无明显铁代谢异常。

肾性贫血;红细胞形态;铁代谢

肾脏是人体的生命之源, 负责调节人体内的水钠平衡并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 EPO)促进红细胞的生成,是人体内重要的内分泌和排泄器官。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临床常见的肾性疾病, 若不及时治疗CRF会进一步发展为尿毒症。铁(Fe)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之一, 一般认为血清铁蛋白(SF)能良好的反映体内Fe的储存状况。本文对120例肾性贫血患者外周血红细胞与铁参数水平进行观察,探讨不同阶段肾病患者贫血情况与这些指标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3年12月~2014年10月在本院肾内科经检查为慢性肾功能不全而导致的120例贫血患者(肾性贫血组)并且临床上未见消化症状及出血表现, 已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血液系统疾病, 无感染症状。其中男70例, 女50例, 平均年龄(45.2±17.5)岁, 以Hb浓度为标准将肾性贫血组患者按贫血程度划分为三组:91~110 g/L为轻度贫血组(42例);61~90 g/L为中度贫血组(43例);≤60 g/L为重度贫血组(35例)。正常对照组为本院健康体检者30例,均排除肝肾及内分泌和血液系统疾病, 其中男17例, 女13例, 平均年龄(42.1±7.3)岁。各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受试者空腹8 h, 次日清晨抽取两管肘静脉血各2 ml。其中, 血清管以4000 r/min离心10 min, 血清用于SI、TIBC、UIBC、Fe%测定;EDTA-K2抗凝管用于血常规分析。血清铁四项采用日本公司产的日立7600分析仪及公司配套试剂及校准品进行测定;血常规采用日本Sysmex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肾性贫血组及正常对照组红细胞参数检测结果 肾性贫血组患者测得的RBC、Hb及HCT值[(3.3±0.5)×1012/L、(88.2±14.4)g/L、(0.32±0.1)%]比正常对照组[(4.8±0.6)×1012/L、(95.5±15.2)g/L、(0.49±0.2)%]降低(P<0.05) 。肾性贫血组MCV(88.5±10.2)fl与正常对照组(91.4±11.6)fl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性贫血组患者RDW(12.9±1.7)%比正常对照组(11.2±1.5)%增高(P<0.01)。

2.2不同贫血程度肾性贫血患者血清铁四项检查结果 轻度贫血组SI(μg/dl)、TIBC(μmol/L)、UIBC(μmol/L)及Fe%水平分别为(52.2±18.4)、(40.2±10.3)、(29.4±9.2)、(11.9±3.8),中度贫血组分别为(48.4±19.5)、(39.5±9.6)、(28.3±8.9)、(12.6±4.0), 重度贫血组分别为(49.1±18.2)、(38.5±11.2)、(26.8±8.5)、(13.1±4.9), 随着肾性贫血患者贫血程度不断加重, SI降低后又升高, Fe%逐渐升高, 而TIBC逐渐降低, 但经方差分析检测, 肾性贫血组患者不同贫血程度间四项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肾功能不全发展到终末期会伴有并发症出现, 例如贫血。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贫血, 当血肌酐>309.4 μmol/L时, 大多数患者会出现贫血, 并且贫血程度与肾功损害程度呈正比。本文通过对120 例肾性贫血患者RBC、Hb、HCT、MCV及RDW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 RBC、Hb及HCT均不同程度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两组MCV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以往有研究报道, 在肾性贫血患者中, 铁缺乏普遍存在,肾性贫血患者缺铁发生率达77.6%[1]。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 肾性贫血患者由于产生的EPO不足, 从而影响造血机能及铁利用障碍, 最后导致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2]。本次研究表明肾性贫血不同贫血程度患者体内铁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可能原因有:①患者不缺铁;②肾性贫血患者补充了铁剂或采取了输血治疗。肾性贫血患者的SI、TIBC、UIBC及Fe%略低于正常人。其原因如下:肾性贫血患者会出现消化功能紊乱等现象。肾性贫血患者铝吸收紊乱、厌食、合并消化道出血及反复的透析等可使机体铁缺乏[3];此外, 患者贮存铁能力下降, 动员难度加大, 利用铁也出现阻碍[4]。

铁为合成血红蛋白提供原料, 在人体内存在于卟啉环中或与蛋白结合形成复合物, 例如转铁蛋白中的铁。血清铁、总铁结合力、铁蛋白等是实验室评估是否缺铁的主要指标[5]。本研究结果表明:肾性贫血患者表现为低水平铁,在治疗肾性贫血时要合理补铁。肾性贫血患者由于EPO合成减少或完全缺乏,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射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 后者会使体内铁利用显著增加, 造成患者体内铁相对不足。充分补铁可以排除缺铁带来的应用rHuEPO治疗的不良影响, 并能节省其用量, 提高其利用率。

综上所述, 肾性贫血患者红细胞形态属于正细胞不均一性贫血;肾性贫血患者尽管存在铁代谢紊乱的趋势, 但不同贫血程度均无明显铁代谢异常。

[1]唐琪, 汪关煜, 钱莹, 等.肾性贫血时静脉与口服铁剂的疗效比较.中国血液净化, 2004, 3(8):431-434.

[2]朱汉民, 沈霞.临床实验诊断学.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452.

[3]刘惠兰, 王英, 姚英, 等.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血浆瘦素水平与营养状态的研究.中华内科杂志, 2001, 40(2):109.

[4]廖彦, 林翀.尿毒症患者贫血原因调查分析.湖南医学, 1997, 14(7):107.

[5]曾淑凡.肾性贫血(附116例临床分析) .医学综述, 1997, 3(1):6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3.016

2015-10-08]

114000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鞍山医院检验科

猜你喜欢
性贫血外周血贫血
外周血B细胞耗竭治疗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进展
蹲久了站起来眼前发黑就是贫血?
肾性贫血治疗的研究进展
人不能“只靠吃米活着”——没有精神就是“贫血”
贫血了?先别急着补铁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SIRT1 mRNA的表达及氨氯地平对其影响
CCL17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
加味归芍六君子汤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大剂量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肾性贫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结肠炎小鼠外周血和结肠上皮组织中Gal-9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