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与拜阿司匹林治疗心绞痛的疗效差异比较

2016-01-26 15:24吴明洋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3期
关键词:稳定型氯吡格雷

吴明洋

氯吡格雷与拜阿司匹林治疗心绞痛的疗效差异比较

吴明洋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和拜阿司匹林在心绞痛中的治疗效果差异。方法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0例。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 对照组给予拜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两组心绞痛发作情况, 评定治疗效果及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和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和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和拜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均可取得较好临床效果, 但氯吡格雷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拜阿司匹林, 值得临床借鉴。

心绞痛;氯吡格雷;拜阿司匹林

不稳定型心绞痛属于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一种, 容易进展为心肌梗死, 甚至导致患者猝死。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中, 拜阿司匹林常用, 但其不良反应较多。氯吡格雷属于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 能够有效的抑制血小板聚集。本文选择本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观察氯吡格雷与拜阿司匹林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入选的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均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均为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 患者均对实验药物无禁忌, 能够完成本实验规定的疗程。均无肝肾功能障碍。同时排除有精神病史患者、合并有心力衰竭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0例。观察组男21例, 女19例, 平均年龄(61.8±5.4)岁;合并有糖尿病4例、合并有高血压9例、合并有高脂血症7例。对照组男22例, 女18例, 平均年龄(60.9±4.9)岁;合并有糖尿病5例、合并有高血压11例、合并有高脂血症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患者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乐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123115, 批号:130911)治疗,首次服用剂量为300 mg, 而后服用剂量为75 mg/d, 1次/d。对照组患者给予拜阿司匹林(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J20130078, 批号:131104), 初次服用剂量为300 mg, 而后服用剂量为100 mg/次, 1次/d。两组均根据患者具体合并的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情况, 给予降血糖、降压、调整血脂水平等治疗, 同时给予β受体阻断药物、硝酸酯类药物等。

1.3疗效评定标准 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和胸前区疼痛程度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 发作时使用硝酸甘油的量较治疗前减少≥ 80%为显效:患者治疗后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和胸痛程度均较治疗前有所减少及减轻, 发作时应用硝酸甘油的量较治疗前有所减少, 减少幅度为50%~80%为有效;治疗后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胸前区疼痛程度没有改善, 发作时应用硝酸甘油的量没有见少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以及每次发作持续时间改变情况。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恶心及腹胀、腹泻、黑便、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发生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每次发作持续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发作频率为(11.7±1.6)次/周,每次发作持续时间为(8.1±1.2)min/次;治疗后的发作频率为(4.7±1.1)次/周, 每次发作持续时间为(3.1±1.5)min/次。对照组治疗前的发作频率为(11.6±2.0)次/周, 每次发作持续时间为(7.9±1.1)min/次;治疗后的发作频率为(4.8±1.2)次/周, 每次发作持续时间为(3.0±0.9)min/次。治疗前观察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和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和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显效、有效和无效分别为26、12、2例, 对照组治疗后显效、有效和无效分别为25、11、4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和90.0%,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发生恶心及腹胀1例、出现轻度腹泻2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对照组患者中4例患者有黑便、5例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上腹疼痛、3例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症状,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容易进展为心肌梗死, 甚至导致患者猝死。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病基础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改变分不开, 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脱落, 可导致血管胶原暴露, 促进血小板聚集, 引发血栓形成, 使心肌发生局部缺血, 引发心绞痛[1,2]。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中, 抑制血小板功能和抑制血小板聚集对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预后起着重要作用。阿司匹林能够抑制环氧合酶从而抑制血栓素A2生成和血小板聚集, 起到抑制血栓形成作用。氯吡格雷是抗血小板常用药物, 能够抑制二磷酸腺苷和血小板受体结合, 从而产生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研究表明, 氯吡格雷能够有效的减少心绞痛患者心脏事件再发的发生率[3,4]。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后观察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和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氯吡格雷和拜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均可取得较好临床效果, 但氯吡格雷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拜阿司匹林, 值得临床借鉴。

[1]冒群, 蒋红霞.四逆汤加减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11(35):3915-3917.

[2]朱庆博, 张晓.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河南医学研究, 2014, 10(12):52-54.

[3]季保玉.国产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医药论坛杂志, 2013, 4(11):23-24.

[4]徐桂华, 夏辉.国产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2, 8(9):1268-127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3.089

2015-10-12]

473000 河南省南阳市南阳南石医院药学部

猜你喜欢
稳定型氯吡格雷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1例氢氯吡格雷致糖尿病肾病患者球结膜出血报告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老年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的衰弱评估与预后分析
氯吡格雷在预防和治疗冠心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40例
袁氏镇心痛口服液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50例